你是否沉醉于获取知识的感觉()
2017.1.12读Scalers的文章《在你持续行动时,总会有人不开心》有感
在互联网上,的确有一个大批量的群体,不需要真正的知识磨砺,只要获得知识的感觉,就足矣。
2016年开始,我关注了很多公众号,加了很多的微信群,听了很多的微课,免费的,付费的一大堆。归结起来,一是个人成长方面的,二是亲子阅读、孩子教养方面的。最终的结果呢,就是在公众号和微课里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听他们讲一些所谓的人生真谛,看的时候觉得触到了心灵的某个地方,然后呢,充其量可以在和同事聊天的时候,发表下自己的某些听来的“高见”,装出自己逼格高、已然看透人生的样子。实际上的改变呢,生活中还是在继续抱怨,生气起来吼叫孩子的时候完全忘记了把那些“正面管教”的理念抛到脑后,回想起来也就是“后悔”二字。真的是“晚上看完公号想好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当然,收获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比如“兴妈”的数学课,我是完完整整听了三遍的,还做了笔记,画了思维导图,因为我觉得她把数学的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理念非常好,但是我的惰性又让我觉得,孩子年龄还没到,没必要去认真的实施,所以最后孩子的数学学习还是归结到了逻辑狗、阶梯数学这些操作性更强的内容上来了。再比如圈妈讲堂的课程,共读《游戏力I》,让我更加理解孩子的某些行为,当孩子不主动时,不再那么焦虑;而是采用了书中介绍的一些例子来和孩子互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获取“知识”真的是太容易了,向我们传授知识的大V也很多,途径更多:千聊、跟谁学、喜马拉雅,微信。我们似乎“学”到了很多,但是问问自己,我们真正学以致用的,又有多少?是不是像S说的,我们只是沉醉于“获取知识的感觉”,并没有把这些知识通过实践,变成自己的东西。
【你是否沉醉于获取知识的感觉()】我无法像知识服务提供商那样,提供缓解焦虑的良药,我也无法提供成长幻觉,我做的事情其实是打破幻觉,让你意识到,其实该做的事情,从来就逃不掉;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你,你也要为自己的变化,真正做一些事情。
2017年,不能再沉醉于课程(知识)给我的幻想,二是要让幻想落地,真正做一些事情,比如每天认真背单词,练习翻译,读原版书;每天好好陪孩子做好悟空识字、叽里呱啦的练习,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正如圈妈昨天问的,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我的回答是:时间不属于我,但是时光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我在时光里付出的努力得到的内心的充盈是属于我自己的;孩子不属于我,但是陪伴她的过程中给我的启发,让我得到的成长,是属于我自己的。
推荐阅读
- 热闹中的孤独
- 放屁有这三个特征的,请注意啦!这说明你的身体毒素太多
- 尽力
- 你到家了吗
- 爱就是希望你好好活着
- 为什么你的路演总会超时()
- 死结。
- 跌跌撞撞奔向你|跌跌撞撞奔向你 第四章(你补英语,我补物理)
- 奔向你的城市
- 喂,你结婚我给你随了个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