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如何判断一个新功能是否应该被添加()

这个可大可小的问题是所有行业产品经理都会面临的,有的新功能简单扫两眼数据就可以决定,有些却需要严谨的分析与调研,是否添加跟新功能的与产品规划吻合程度、开发难度、涉及用户范围、功能定位,乃至于上线时间都有关系,是个综合考虑的过程。

在这里只是想重点讨论“是否应该添加”,至于“怎么策划新功能”则留待以后讨论。是否添加可根据以下几点来衡量:

1、与产品定位的吻合程度:
不得不承认,我们有时候在策划出来的新功能后会觉得很兴奋,会抱有强烈的期望,觉得“上线必火”。但经济学中有一个知识点,叫“禀赋效应”,指的是当人拥有A物品时,对A的价值评估比没有拥有A物品时要高,简单的说就是“自己家的肯定比别人好”。在决定添加前,结合产品定位,再对新功能进行一次反思,或许有更清楚的认识。其实在策划新功能的时候已经结合产品定位进行过思考,这里相当于“考后检查”。
我一般会简单的问自己几个问题:
* 真的有对应的实际场景吗?
* 最终策划出的新功能符合最初设想的目的吗?
* 真的不是为了“新增”而新增吗?
如果回答都有满意的答案,那这一关就算OK。

2、开发难度:
这点我们不是开发,最终新功能能否开发出来决定权不一定在我们手里,我相信沟通到位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开发都会努力实现,但技术限制有时候就在那,不得不面对现实。这里多说一句,作为产品经理,你要假设所有功能的都是可以实现的,先想什么做是对的,再来想怎么做。

3、涉及用户范围:
这里要辩证的考虑,不是单纯说影响用户少就可以不添加。假设新功能只针对5%的用户,但这5%偏偏是重点用户,当然不可以忽视;假设针对90%的用户,但都是普通用户,乃至于游客,考虑到影响人数,也是需要重视。但假如仅针对10%的普通用户,那当然新功能的必要性就弱很多。

4、功能定位:
这里就可以应用到KANO模型理论了,估计所有产品新人一开始都阅读过的材料,评估新功能是处于哪种类型:魅力因素、期望因素、必备因素、无差异因素、反向因素。
* 属于魅力因素、期望因素的新功能添加前最好都再考虑一遍与产品定位的吻合情况,因为即使受用户欢迎,也不见得和自身规划吻合。
* 必备因素就简单的多,看下相关数据,或者日常用户反馈就可以决定是否添加,有些甚至可以直接上,譬如电商的购物车、社交的IM等等..
KANO模型主要用于用户调研的,但对每个新功能进行用户调研显然也不现实,新功能属于哪种因素多数就需要依靠产品经理的工作积累进行判断了。

5、上线时间:
某些功能活动性质较强,是需要配合节点的,过了节点自然就弱了很多,还记得接着春节前后火起来的微信红包吗?
【产品经理如何判断一个新功能是否应该被添加()】总得来说,新功能是需综合考虑的过程,如果在上述因素中都有较满意的答复,那就必上无疑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