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的南京文化之旅四

中华门城堡(2018年7月23日)
1931年(民国二十年)国民政府改名为中华门,由蒋介石题匾,并在东西两侧分别开辟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以满足南北双向车辆通行。 南京中华门位于明代南京城正南,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始称聚宝门,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性的建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
城门共设三道瓮城,由四道城门贯通.每一道门都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些闸槽。
思思的南京文化之旅四
文章图片
中华门外的长干里,多么熟悉的地名,两千多年的古地名了 ,多次出现于诗词中。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思思的南京文化之旅四
文章图片
新中国首任南京市长刘伯承手书思思的南京文化之旅四
文章图片
中华门瓮城上下两层分布有13个藏兵洞,加上东西两侧马道下方的14个藏兵洞,共计27个,可藏兵三千。战争期间用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埋伏兵士。

明代初年,建造聚宝门时,朝廷为保证城墙砖的质量,采取了严密的检验制度,每块砖上都在侧面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一旦发现不合格制品,立即追究责任,这是世界上首次采用的质量追踪制度。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由于城砖来自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


思思的南京文化之旅四
文章图片
古代兵器

思思的南京文化之旅四
文章图片
身后是老门东,老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因地处南京城南门(即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与老门西相对,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门东是南京传统民居聚集地,自古就是江南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 天真热,累了,坐下歇一歇,姑姑的后勤保障做得还是蛮不错滴,赞一个

放松惬意的样子 变个魔术 【思思的南京文化之旅四】

这个样子萌萌哒,可爱吧

城墙之上无遮挡,太阳虽不太辣,气温可是不低 我是女汉子,再热,也要摆个好看的pose。

南唐城墙遗址藏在明城墙的肚子里,展厅内,长出了一株植物,柔嫩细弱,但仍顽强地向上攀援,可敬可叹。 城墙上的树,七棵松 由中华门向西可至集庆门,向东,可至伏龟楼,东水关,我们步行约2公里,在武定门下了城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