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体验开始—27班研学旅行记

家长:老师,我的孩子英语、数学不行啊,暑假想给他报个补习班,有什么好的补习机构可以推荐么?
老师:能理解您的焦虑,孩子愿意补吗?
家长:不愿意。
这是老师和家长关于孩子成绩问题很常见的对话。
家长看到孩子成绩提不上去,很是着急,一般都会想到通过外在的补习机构去弥补知识的不足。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补习上可以说是花钱不手软。但真实的结果是,很多补习的孩子成绩并没有多少起色,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关于“学习”,有两种思维模式:
一般人看待学习的角度是: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是由外向内。
而高手的思维模式是: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什么。利用的是黄金圈思维法则,是由内向外。

改变,从体验开始—27班研学旅行记
文章图片
两种思考模式

改变,从体验开始—27班研学旅行记
文章图片
黄金圈法则 一些学生即使在培训机构补习了很多功课,最后成绩依然没有提高。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只是被外界价值观绑架,“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至于自己究竟为何而学,从没有思考过,所以学着学着就没劲、懈怠了。“为何而学”好比汽车的油门,想不清楚,最后就是汽车没有油,开不动了。

所以与其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来解决知识不足的问题,不如报个暑假研学旅行,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去涨见识。这个暑假带27班的孩子们来了一次生活的体验,很有意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总有一个打动孩子的内心,成为改变的契机。

研学旅行头部公司—世纪明德 很多时候,学生觉得某个说法或者某件事有道理,但真正被触动,是非常难的事。因为被触动,就意味着一个理性的知识,和他自身的体验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他自己的东西。

如果学生自身体验很少,甚至没有生活,那父母和老师给他讲多少道理,他都听不进去。因为心是封闭的,触动不了。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他就想不清楚自己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即使他在头脑上给自己树立各种考试目标,结果还会适得其反。因为如果只有意识上树立了这个目标,而潜意识上却是抵触的,那样就只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不会有正向的结果。所以真的想要一个孩子好好读书,就要从体验入手,这是改变的前提。“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是由学生的体验得出才有意义,外在强加的大道理属于“价值观绑架”。
这里举一个例子:核聚老师高考逆袭史,从一个高二只有400多分最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考上全校第一名,逆袭上了北大。他写了一篇文章“我的史诗般的逆袭之路”在网上很火。整篇文章看完,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他不断的去思考“why”层面的东西,比如“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考试”等等。因为“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太大,他把问题缩小“我今天的学习是为了什么”,最后思考出自己的答案“是为了进步”。接着思考“昨天学习进步了多少,有哪些进步,进步在哪里,如何才能记住不忘”。最后发明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记录进步本,随时随地反复回顾不忘。
核聚老师就是这样逼着自己去思考why层面的一些底层东西,然后发明了how的方法,最后至于学什么(what)水到渠成。
关于学习的两种思考方式: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可以打一个比方,也是我们熟悉的例子:鸡蛋从外打破变成了一道菜,而如果是从内向外打破就变成了一个新的生命。
27班孩子研学旅行照片纪念:


北大学府

改变,从体验开始—27班研学旅行记
文章图片
天安门

丰富多彩的拓展训练

北京鸟巢

北大未名湖畔

抗日战争纪念馆

颐和园

军事博物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

圆明园遗址 【改变,从体验开始—27班研学旅行记】

长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