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结果导向还是重在过程(你分清楚了吗?)

上午无聊,打开电视,随便换了个目,类似《中国诗词大会》那种。有个环节,两个小朋友各自代表两个队伍“飞花令”,就是定一个字,两个人轮流说出带这个字的诗词,最长反应时间不能超过5秒。
比赛开始,两个小朋友一人一句,你来我往,哗哗哗哗,行云流水对一大串,慢慢比赛节奏越来越快。
第三轮“情”字。比起前两轮带“春”和“人”字的诗句张口就来,带“情”字的诗词就有些难了。俩小朋友一人一句几个回合后,速度慢慢下来了,脸色有了些犹豫不确定,气氛越来越紧张。最后,小女孩倒计时结束,还没有想起来,失败告终。
看小姑娘低着头,下垂眼皮,看样子对自己表现有些可惜。我也有些惋惜结果,小姑娘最后也许太紧张了,一时脑袋空了,没想上来。不知道为什么也有些心疼,孩子那么小,却因为比赛不满意苦着脸。
这时主持人在旁边说过渡语:我们比赛不是为了争输赢,是为了体会中国诗词更深的美丽。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才艺表演……
也许是从孩子脸上看到了我平时碰壁时隐在心理最真实的感受,挫伤,惋惜……一句平时在我看来太常见,太冠冕堂皇的话,不知道触动了哪根神经,一下子明白我最近一直错在哪里。
我有时太片面的“结果导向”了,不管做什么都想:我最终要达到什么结果,我想要做成什么事。没有分清楚什么时候应该结果导向,什么时候要重在过程
看别人说话有理有据,办事思路清晰,就想着要提高思维力,报课程听名师讲解,背一堆思维模型,以为记住了就是自己的,能用是理所当然的事。
结果可想而知,只在乎背了多少模型,学了多少案例分析,却懒得费脑筋找场景应用,遇事还是原来一样一团浆糊。
【要结果导向还是重在过程(你分清楚了吗?)】没学会想学的思维方式还没什么,更坏的是新养成了坏的思维。不正确,不恰当的结果导向会导致我们急功近利,抄小路走捷径。
原本思维方式的正确培养姿态是:重在实践,不断总结摸索,逐渐发展出适合自己思维的处事方法和态度。
若一股脑背很多公式模型,就以为掌握了正确思维的精髓而得意。一方面会使人轻视事情本身,以为有了方法就一定成功,只是自己去不去做的问题。另一方面容易生搬硬套,不愿再动脑筋想公式到底适用不适用,它有什么缺点,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自己的懒惰死板把自己圈进一个小框框里
那么怎样分清什么时候结果导向,什么时候重在过程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被一时头脑发热,或紧急任务蒙蔽了,扭曲了事情的紧急和重要程度,这两个维度也是我们平时制定任务表时参考的重要维度。
既然是被一时想法或紧急任务蒙蔽,解决办法就应该从让(强迫)自己冷静一下,问几个问题:这件事对我有什么长远影响吗?这是成长类还是任务类事情?一般人是花多长时间解决的?……
分析之后,理清是短期还是长期,要结果还是过程,重点还有要参考一般人解决这类问题所耗的时间精力,因为我们总是夸张得高估自己(¬_¬)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