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則》听书笔记

《吸引力法则》- 认识吸引力法则

01.今日导读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遇见你,我是简老师。今天,我将为你解读《吸引力法则》这本书。

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可能有人会说:“我希望自己不用为金钱担心,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也可能会有人说:“我想要的生活很简单,有套自己的小房子,有个知冷知热的爱人,再有个听话的孩子就足够了。”

还可能会有人说:“我还不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事实上,每个人想要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也没关系。因为这本书将指导你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及如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书是一本以快乐为中心的实用人生指南,作者把他们一生积累的人生实用建议,都写进了这本书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拉开本书的帷幕,去学习本书的精髓吧!

这本《吸引力法则》的作者是一对夫妇,埃斯特·希克斯和杰瑞·希克斯,他们同时也是吸引力法则的创始人和宣讲人。这本书上市第一周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流行20余年,被翻译成30多国文字,并且早已成为中国主流文化圈的一种潮流,杨澜、毕淑敏、大S、孙俪、李欣频等各界名流,都对吸引力法则情有独钟。

接下来,我们将用五天时间,通过“认识吸引力法则”“终极人生难题”“思想的力量” “你才是一切” “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五个维度来解读本书,希望在希克斯夫妇的指导下,你能清晰地理解并掌控“吸引力法则”,为自己的生命吸引健康、财富和幸福等美好事物,体验生命重新焕发的激情,过上自己的理想生活。

下面,就让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学习。

02.吸引力法则的定义

吸引力法则是宇宙间最强大的法则,它的存在影响着一切,就是这个法则决定宇宙的完整秩序,决定你生命中的每分每秒,以及生活中经历的每一件事。这个法则在万古之初就开始运行了,它无处不在,且一直都在,也将永远存在。如果你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个法则,透彻地理解它,有效地执行它,那么你将能过上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么说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了:这说得太夸张了吧?所以,作者建议我们,要运用它,必须先理解它。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吸引力法则的存在,其实你一直都在使用吸引力法则,你无法摆脱它,因为它是你所做的任何事情的固有属性。不论你是谁,或是身在何处,吸引力法则都在塑造你的整个生命经历,而这个无上法则,正是通过你的思想来运作的。

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说,吸引力法则是无处不在的,它的影响遍及宇宙每一个角落。即使你对吸引力法则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更不理解它对你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它也是存在的,它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作用,影响你的生活。

如果没有吸引力法则,你就不可能经历任何事物,也不可能在听这本书。正是通过你的吸引,你才把这本书邀请进你的生命里,此刻的你才会听这本书,听这本书将成为你的生活经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听到这你可能已经不耐烦了,脑中可能已经蹦出来很多与吸引力有关的名言警句了。比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一个糟糕的开端导致一个更糟糕的结局。但作者告诉我们,之所以你会这么想,是因为你对吸引力法则,理解得还不够深刻,这些名言警句只是你的有限理解。

现在,让我们来给吸引力法则一个定义:你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吸引过来的。这,就是吸引力法则。这本《吸引力法则》,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做:心想事成的秘密。顾名思义,心里想的事情,最后都能成功。

所以,一旦你理解并掌握了这条法则,你将能掌控你的命运,你将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03.吸引力法则的两个必要条件和五个特性

好了,了解了吸引力法则的定义后,我们开始深入地学习吸引力法则的两个必要条件和五个特性吧!

作者认为,虽然吸引力法则对你所思考的任何事物,都会做出反应、施加影响,但是要让事物进入你的生活,也是有两个必要条件的,那就是想法的产生和想法的预期结果,也就是对创造过程的渴望和对创造过程的接纳。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一样事物要进入你的生活,首先你得有这个想法,其次你对这个想法有预期,希望这个想法能成为现实。

举个例子。20年前,马云刚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会成功。但是马云坚信自己可以,并且为之不懈努力。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马云的所作所为,正好符合了吸引力法则的两个必要条件。

这时候你或许要提出异议了:我并不想生病,为什么还是会生病呢?当然了,没有人会故意去吸引不想要的事物。然而,作者认为,那些你真正非常想要的事物,你会遭遇它;而你真正非常不想要的事物,你也得遭遇它。

为什么非常不想要遭遇疾病,疾病却还是发生在了你的身上?是因为你一直担心自己患上疾病,你一直在思考它,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不安的信息上,对它产生强烈的情绪,也就是在吸引它,所以它来到了你的生命中。

这时候应该又会有人问了:难道我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应该吗?

作者认为,当你关注某些事情时,你吸引它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当你过多地关注医疗和健康时,你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担心自己患病该怎么办?这时候其实你已经在消极地吸引了。

幸运的是,你不会立刻生病,你的想法不会立刻变成现实,中间还有一段缓冲时间,因此你还有很多机会对你的思维方向进行调整。

那如何调整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停止对不想要的事物的思考,否则在吸引力法则的作用下,它会不断得到强化。比如,你不要想着“我不要生病”,而是一直想着“我要保持健康”,你最终就吸引来的就会是健康。

你仔细回想一下过往的经历,是不是这样?一切都是你自己吸引创造出来的,没有无缘由的事物和经历。

此外,吸引力法则还具有五个特性:公平性和客观性、一致性和绝对性,还有精确性。

怎么理解这五个特性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公平性和客观性,就是说吸引力法则很客观公正,不论你是什么性别或什么身份地位,你吸引什么,它就会带来什么。

一致性和绝对性,是说你一直思考和感受着的事物,与你现在的生活经历之间,存在着绝对一致的对应关系:你思考的是好的事物,你就吸引了好的事情,你思考了不好的事物,你就吸引了不好的事情。

精确性就是,只要是你的思想发生过振动的事情,它都会很精确的来到你的生活中,无一例外。吸引力法则就如同万有引力一样精确无误,绝不会有差错。

04.人生真正的任务:寻找你想要的事物

了解了吸引力法则的两个必要条件和五个特性后,接下来,我们再继续思考一个问题:生命有意义吗?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有时候感觉生活好没意义啊,有时候又觉得生活很美好啊!为什么会这样自相矛盾呢?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人这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那么,我们来这个世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作者告诉我们,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体验生活的丰富多样、千姿百态,是为了选择自己的个人爱好和满足个人愿望。人生只能经历,不能拥有。我们会在生活中不断经历磨练,逐步完善自己,逐步确认自己想要的事物,让这些事物陪我们走完这精彩而平凡的一生。

可见,生命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而是需要我们赋予它意义和价值。川端康成说过:“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但也正如木心先生所说:“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的意义。”

所以,你才会有时觉得人生很没意思,有时又觉得人生很美好,这些其实都是你赋予生命的结果,你赋予生命什么,生命就反馈给你什么感受。

当你清楚了解内心的需要后,一切你想要的结果都会为你呈现。年轻时,许多人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甚至有些人到了中年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趁这个机会,无论此刻在听这本书的你年龄几何,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在这里,学会一些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让我们拨开迷雾,找到人生真正的追求。

作者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观察周围的世界,随时准备收集你所喜爱的信息。即使是你的日常经历,也有很大的价值。有意地收集生活中吸引你的方方面面,因为能吸引你的,也正是你想要的。把这些快乐和满意的信息收集在一起,然后将其中你所渴望的各种成分完美地组合起来,形成一幅自我画像,就是你想要追求的。

比如,你可能看到某人开着一辆你很喜欢的汽车,注意到某人带给你的微笑,或者别人家的漂亮房子,又或者别人身上你希望拥有的某种品质,等等。

无论看到什么,只要是你满意的,让你感觉良好的事物,就在头脑中记下或用笔写下,把这大千世界里你所喜欢的,在你头脑中混合,创造出自己满意的情节画面和生活方式。切记,不要原模原样只模仿一个人,不要试图寻找完美的榜样,因为这是你的人生,你的想法独一无二,你是自己独特的创造者。

如果你看到某人非常富有却疾病缠身,你并不会想把这些全部组合都带入你的生活中,而只需要选择你喜欢的那部分就可以了。因此,你将把财富的特征引入,而把疾病的特征剔除。这其实也是所谓的去除糟粕,取其精华。

如果你能够辨认出自己想要的事物,有意地思考它们,直到最终得到它们,那么你想要的所有事物,都会很快融入你的生活。你要感觉到自己正在吸引,吸引与你现在意图互相一致的事物。这样,每一时刻,你都会感觉自己越来越清晰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当你吸引的事物,都是与你自己内心世界相一致时,你的状态是这样的:约会时你会生气勃勃、精神抖擞地准时赶到目的地;工作时你会为接下来要做的所有事情都做好充分准备;参加宴会时你会感觉自己的着装很完美,展现了自己的个人品味……总之,一切都会刚刚好。

现在开始,目标清晰地吸引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吧!只有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才真正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步,人生有无限可能,你要敢想,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05.知识要点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打开了“吸引力法则”的大门,深入了解了吸引力法则的定义,学习了吸引力法则的两个必要条件和五个特性,也为完成人生真正的任务找到了出口,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事物。

吸引力法则是无处不在的,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你吸引什么,什么就会进入你的生活,一切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所以,无论发生什么,都要从自己这里找原因。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吸引力法则,从而解决我们人生当中的几个终极问题,让我们活得更轻松明白。恭喜你又让自己进步了一点点。

关键词:吸引力法则、无处不在、必要条件、特性、任务

思考与讨论:你感受到了吸引力法则的存在了吗?回想一下你经历的生活是不是都是吸引力法则在发挥作用?
二,
昨天,我们了解了吸引力法则的定义,知道吸引力法则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与它有关。

既然如此,你觉得成功、金钱、快乐和吸引力法则有关吗?同时,如何避免不想要的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呢?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这几乎是每一个人都关系的话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吸引力法则》这本书中找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吧!

02.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昨天我们说过,任何事情都与吸引力法则有关。那么,成功也能通过吸引力法则吸引到你的生活中吗?我们先来问自己两个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算成功?衡量成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有人这样定义:人类在社会生产与互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多认可的人,我们称之为成功。因为人类是社会动物,具有社会属性,会本能地寻求社会认同,所以大部分人都在努力迎合社会对成功的评价标准。因此,一个人在社会当中获得他人认可的程度,就是这个人成功的水平。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各个年龄段成功人士的标准,如30岁应该有多少存款、开什么车,40岁应该有多少存款、开什么车等等,这是把社会认同等同于财富多少了。如果社会对于成功的衡量标准只剩下“变现”两个字,这将会是一种悲哀。

但成功其实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我们都很难给成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例如,检验一个产品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用户是否觉得好。而一场婚礼,如果能让现场所有人都感觉到甜蜜幸福,这就是一个的成功婚礼。你尝试做一道菜,完成之后发现和你预期的一样美味,甚至超过你的预期,这也是成功。

我们来听一听本书的作者是怎么定义成功的。作者认为,完成任何渴望的事情都可以被认为获得成功,无论是奖品、金钱、情感或其他事物。但最好的成功标准,是获取快乐,而快乐与否,取决于每个人心里的情绪指导系统。所以,成功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每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说到底,成功根本没有固定的标准,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而且,成功和失败都不会是永远的,所以,即使失败了,也只是暂时的。老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人失败了,一定是他的某一步走得不够好,或者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坚持下来。

举个例子,你在使用电脑的时候,电脑出了错,可能是因为你没有遵循电脑本身的使用规则,这意味着你需要学习一些电脑的相关知识;也可能是因为电脑本身的问题,你需要修理或者更换电脑。

所以,如果你这一次没有成功,不要灰心,不要放弃,积累经验,不断学习,终会成功。

好好借助吸引力法则的影响,你想要哪种你认为的成功,你就去吸引它,让它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就这样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一个成功接着一个成功,攻破一个,再攻破一个,直至生命结束。

03.拥有金钱就幸福快乐吗?

好,我们知道了吸引力法则与成功是有关联的,那么,吸引力法则对金钱有影响吗?我们继续来学习。

作者告诉我们,想要金钱,同样可以吸引,你首先要告诉自己,自己是可以有钱的,然后通过自己的才能去赚取金钱。如果你一开始就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会有钱,那么即使你有才能,你也吸引不来金钱,因为你不相信自己能拥有金钱。

拥有了金钱,我们还要学会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俗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在当今社会生活,钱财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钱寸步难行,甚至连衣食都没有着落。于是,许多人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分昼夜地忙着赚钱,有的甚至昧着良心赚钱,这些其实都已经背离赚钱的意义了。还有那些把金钱捏在手里不放的人,更是使金钱失去了意义,金钱要流通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拼命存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不够自信,担心明天赚不来钱。

金钱是为人而存在的,人不应该为金钱而活。赚钱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得更好。金钱本身不能带来幸福快乐,金钱的意义在于交换。比如说,当我们需要喝一瓶矿泉水或者买一件衣服时,我们用自己赚来的钱去换得这些东西,就会觉得满足,觉得幸福快乐。

那些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分昼夜地去赚钱的人,还有昧着良心去赚钱的人,依然是思想出现了问题。任何时候,用健康去交换金钱都是不值得的,而昧着良心赚钱,更是已经伤害到了别人,触碰到了道德的底线,更是不值得原谅,这些人是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快乐的。

04.一切之中最重要的渴望:快乐

刚刚我们说了吸引力影响金钱,同样地,吸引力也影响着我们人生中最具价值的东西:快乐。

作者在刚开始寻找人生智慧时,走了许多弯路。他千方百计地寻找教堂,沉迷于它们的宗教信条,试图填补他内心深处的空虚。他一次次走进一个又一个教堂,每次都期待能在这些教堂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是人生指南,但是却一次次失望了,因为他发现这些宗教,都各自宣称自己掌握真理,轻易断言别人的观点都是谬论。

直到作者发现吸引力法则后,才能够理解并坦然地接纳这些明显的哲学矛盾。因为他终于明白了,原来除了惯用的思维方式外,还有很多不同的思考方式可供借鉴。“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有时候,事情本身并没有好坏,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它、你从哪个角度看待它。

所以要允许别人吸引他们喜欢的事物,如果你不喜欢,不去吸引便是了,但也不必去支配别人的选择和吸引焦点,不要让这些影响到自己。

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思想产生的,所以,不要给自己的思想传递错误或不健康的负能量消息。心中有阳光,哪里都没有黑暗,快乐是自己的,要学会追求和维持自己的快乐,不断地将脸朝向有光的地方。

快乐具有巨大的价值,因为只有快乐才能使你吸引想要的事物,而这也是你最自然的存在状态。如果你不接纳自己变得快乐,那么你就远离了真实的自己。

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你不仅会与内心世界和真实自我完美融合,你还会得到所有想要的事物。如果快乐真正成为你的头等大事,你不会让自己关注感觉不好的事物;只要仅仅思考感觉良好的想法,就会促使你创造出包含所有渴望事物的美妙生活。

无论如何也要努力使自己变得快乐,因为任何不快乐的时光,都是在浪费生命。既然我的成长无可避免,我选择完全拥有,快乐地拥有它们。

如果你心怀快乐的渴望,又对自己的情绪敏感,那么积极地关注那些感觉越来越好的事物,以此改进你的思想振动,在吸引力法则的作用下,你的吸引力焦点就会仅仅吸引你想要的事物。

作者告诉我们:“有意地引导思维是快乐生活的关键,而渴望感受快乐更是重中之重。在接近快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想法,必将吸引你渴望的精彩生活。”

也就是说,当你觉得自己此刻很快乐时,用心想一想是什么事物的出现导致你感到快乐。也许是正在聆听悦耳的音乐,也许是在散步,也许是和爱的人正在一起吃饭或者看电影,也许在和小孩玩耍,也许正在阅读书中的某一个段落,也许在给朋友打电话,有很多方式可以产生快乐。

把这些让自己快乐的事详细记录下来,多做这些快乐的事,继续寻找不同的快乐方式来激励自己,这样就可以保持快乐的状态。

我们很多行为都只是思想的衍生物,所以,不要给自己的思想传递错误或者不健康的负能量消息。多给自己一点阳光,没有不快乐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快乐只是一个简单的选择,我们要乐于接受快乐,因为人生到最后,能留下的只有快乐。

就在此刻,当你沉浸于听本书时,你是处于快乐之中;这个时刻,是你生命最难得也是最精彩的时刻之一。

05.如何避免不想要的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

刚刚所说的,是如何吸引我们想要的事物,包括成功、金钱、快乐等,进入我们的生活。那么,如何避免我们不想要的进入我们的生活呢?

我们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有意邀请、吸引或者创造出来的。但其实,你就是这些不想要的事物的邀请者、吸引者和创造者。因为根据吸引力法则,这些不想要的事物是通过你的思想、你对它们的关注,而进入你的生活的。大部分人的不幸,都是你自己允许的。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你自己的选择。你看到的都只是你想看到的,或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你可以选择你想看到的和不想看到的。

对于你不想要的事物,你直接无视无所作为就好,我们的世界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是我们自己在过,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想要看到和拥有的事物。如果你想让你的世界充满单纯、善良和美好,你就用你的眼睛去看这些,对于丑恶的、庸俗的,我们不选择去看,绕过就好。

我们的意念、思想是有能量的,脑电波是有频率的,它们的振动会影响其他的事物,吸引同频共振的事物。思维具有激发作用,它们在你的关注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从而吸引更多的事物。所以,只要你在思考那个念头,吸引力法则就会发挥作用,为你带来本质特点相同的想法、对话和经历。

例如,你感觉你这段时间的生活有点消极,生活质量在下降。那如何停止这种消极的生活状态,如何不让生活继续退步,如何让生活从消极转为积极向上呢?其实,这正是吸引力法则在发挥作用。

换句话说,你的这种情况是由小小的消极想法引起的,由于你没有及时阻止,于是很多的消极想法被吸引进来了。这个小小的消极想法的力量是如此之大。

这时候,作者建议我们分散注意力,而不是试图改变想法。我们可以去睡会儿觉,或者看一场电影,听听音乐,逗逗猫等等,总之,去做一些能够让你转移注意力的事情,从而慢慢改变想法。

只要你关注你所拥有的积极事物,哪怕只有很小一部分,吸引力法则都会从现在开始,重新为你带来更多的积极事物。只要你停止消极的想法,更多的思考你真正想要的事物,你就可以快速从消极状态逆转为积极状态,你的生活质量马上就能提升。

我们的生活经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所思考的内容。我们生命中经历的所有事件,都是由我们过去的思想和信念造成的。无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这问题的根本必然来自我们的思想。你现在所获得的生活经历,不是别人吸引而来的,一直以来,都是你自己创造了所有的生活经历。

所以,对于不想要的事物,你不能给它太多的关注,不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你不想要的事物上。当你发现自己思考着不想要的事物时,也就是让你产生了消极情绪的想法时,你要学会及时停下来,及时调整自己的这种负面情绪,努力改换成另一种你觉得感觉良好的思考方式。

06.知识要点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学习了吸引力法则对成功、金钱和快乐的影响,同时,也学习了因为有吸引力法则的存在,我们要如何避免我们不想要的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现在,让我们通过吸引力法则,把我们的空想和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成果吧!
三,
昨天我们讲了吸引力法则对我们的巨大影响,可以说运用不好吸引力法则,可能你的人生经历也不会好到哪里去?那我们如何能让吸引力法则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总在无形中被吸引力法则所影响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吸引力法则的主导到底是什么,从而更好的利用吸引力法则。

02.一切事物都是由思想构成的吗?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一切事物都是由思想构成的吗?

作者告诉我们:是的!在这个宇宙里,吸引力法则到处发挥作用,没有任何事情能够例外。在吸引力法则的力量作用下,一种思想能够被其他思想所吸引。思想是一种振动, 吸引力法则可以直接作用其上。

留意便是邀请,只要你对任何事物产生注意,都会把它纳入你的思想振动,融入你的生活。思想是素材,或者等同于现实,同时它也是吸引或者创造一切事物的工具。那些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是你吸引来的。

思想是有磁力的。当你做一件事情时,你越关注,越会发现做这件事情的人越来越多。一开始你可能只是默默地思考某种特定想法,但思考足够长的时间以后,你会发现,其他人也开始和你讨论它。因为吸引力法则找到了发出同一振动频率的其他人,并把他们吸引过来。

这正是吸引力法则,它把做这件事情的人都吸引过来了,你的注意力越持久,关注点越深,吸引力焦点越强,生活中就会出现越多与它有关的迹象。而你的有意思考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力量,直到最终思想的主题变成你的生活经历。你可以把任何想要的事物有意地纳入生活之中,也可以把任何不想要的事物抛开。

然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是无休止的,如果全部去吸引,那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是在毫无必要地折磨自己。

这里举一个例子。

有一个学钢铁冶炼的女孩,非常爱学习。由于不喜欢做钢铁行业,所以她就读了一个法律专业的第二学位。工作以后,由于工作压力不大,她平时仍然坚持学习。看了《大长今》就去学了韩语,喜欢巴黎就去学了法语,还学了日语、西班牙语,但是任何一门语言和技能她都只是学了皮毛。虽然已经毕业八年,换了好几家公司,但是月薪仍然是四千多块钱。

这个女孩喜欢学习没有错,错就错在她吸引的东西太多太杂了,没有花时间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清楚。每个领域都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需要用心去深耕,而不是只是享受学习这个过程。过分广泛的兴趣,过多浅尝辄止的学习,最终只能浮光掠影,不会有真正的收获。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说,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是失败的。

记住,无论你关注自己还是关注别人,都是从自我的思想振动角度来关注一切,无论你感受到什么,都是你的吸引力焦点。关注吸引的太多,会让你的思维产生混乱。世界上的诱惑和纷扰太多,如果涉猎太过广泛,精力难免分散无法集中。有些人经常焦虑,其实就是吸引的东西太多了,有点处理不过来了。

一切事物都是由思想构成的,所以,我们在吸引事物的时候,要先思考,要有方向,要怀一颗匠人之心,在工作上做到:一事精致,便能动人。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要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学会有所取舍,谨慎选择你的思想,只有意地关注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什么东西都想要吸引。一切事物都是由思想构成的,你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所获得的一切财富,最初都源于一个想法。思想能支配生活,所以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发展进化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有正确的认知、正确的思想,也就才能正确地、有意地支配自己的生活,把生活的主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你真正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时,你才会明白自己是生活的唯一创造者。

03.思考与行动哪个更重要?

我们仍然还是先提问题:思考与行动,哪个更重要?

刚刚我们已经说过主导吸引力的是思想,所以想必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大家心中应该已经有了答案:当然是思考。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讲解呢?因为很多人虽然明白了吸引力的主导是思想,然而却还是会认为行动比思考重要。他们会这样反驳:没有行动,再宏伟的思考也只是空想,纸上谈兵。

但是,作者告诉我们,错了,行动虽然也很重要,但远没有思考重要。我们一起来来揭开谜底吧。这里的思考,指的是与内心世界观点一致的想法。作者认为,持“行动更重要”这种观点的人,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思想的力量、思想的振动本质或者强大的吸引力法则,因此他们总是完全依赖行动,认为行动才能产生一切事物。

这里举个例子:以感情为例,你本来心目中已经有自己的择偶标准,但是由于迟迟未遇到符合标准的对象,你又觉得一个人太孤单,受不了内心的寂寞,又或者因为一些别的原因,所以你行动了,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你现在的伴侣,但这个伴侣实际上并不是你内心真正渴望想要的,他并没有达到或符合你的择偶标准。这次的行动虽然产生了结果,却并不是你内心想要的,这样的行动是不成功的。这其实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待事情,我们应该听从内心真正的声音,宁缺毋滥。

但是,仍然有许多人缺乏耐心地直接付诸行动,企图一蹴而就。他们的想法还没有调整到与内心渴望一致,就匆匆地采取了行动,因此所得的结果只是符合当前的想法,而不符合内心真正的渴望。

比如这种情况:一个女子,刚刚结束一段糟糕的感情。在这段感情中,她受到了很多伤害,她的伴侣对她进行谩骂和虐待,她好不容易才从这段感情中挣脱出来。但是,没有伴侣的日子她觉得很无聊,因此,她去以前常去的地方逗留,并认识了一些看起来不错的朋友。然而,她忽略了吸引力法则仍然在发挥作用,她虽然还是对以前受到的伤害很恐惧,但是由于她内心太空虚,所以她不假思索就采取行动,一头闯入一段新的感情,结果,受到了更多的伤害。

一直遇不到对的人,很可能是一直没有改掉错的自己。这句话用在这里真的再合适不过了,在这个事情中,这个人没有给自己缓和期,没有反思,没有改进,最后只能导致结果和原来的一样。这些都是她自己吸引来的,她自己创造的。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管是单身还是刚刚结束一段感情,又或是做其他事情,我们要学会听从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要三思而后行,要先思考,再行动,否则只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因为,思想是因,行动是果,思想为行动提供指导。作者反复强调,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用行动来创造一切,而是你的思想创造一切,一件事情的完成,思想才是种子,行动只是工具,只是一种完成事物的方式。只有你的行动符合你的思想了,才能得到你内心想要的结果。

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保持与内心世界的一致,然后再采取行动呢?真正有效的做法是随时关注自己的渴望,不断调整思想振动,直到它与心目中真实的渴望协调一致,然后任由吸引力法则发挥作用,从宇宙中带来完美的匹配结果。

还是以感情为例。好莱坞影星乔治·克鲁尼一直都没有结婚,直到52岁那年遇到了36岁的英国女律师艾莫·阿拉穆丁。这是一位符合克鲁尼思想的女性,他立刻采取了行动,两人于2014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思想的指导下,行动与思想保持一致,其实就是找到真爱的感觉。

04.相似相吸,还是相反相吸呢?

好了,我们已经对思想的重要性非常清楚了。这时候你会不会产生这种疑问:吸引力法则到底是相似相吸,还是相反相吸呢?

或许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如果两件事物完全相同,那么各自的目标便无法全部满足。好比说,同行是冤家,一个卖家是不可能吸引另一个卖家的,因为他们卖的东西一样的,相互之间是竞争对手。但是,卖东西的却能够吸引买东西的,因为他们的需求不一样,相互满足,就产生了协调一致。

再以爱情来举个例子:害羞的男人爱慕外向的女人,是因为他的理想目标是变得更加外向,所以他实际上是在吸引体现自己理想目标的对象。

爱情是互相吸引,互相欣赏。自己身上没有具备的东西,别人身上具备了,你才会欣赏她,她身上这种你没有的特质才会吸引你。同样的,你也是这么吸引对方的。她身上没有具备的特质,你具备,所以你吸引了她。

你可能又产生疑问了:不对啊,有些人是相似相吸啊,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两个人虽然不在同一家公司,可是他们是同行业的,属于同一个领域,相互之间却惺惺相惜。他们俩为什么会互相吸引呢?其实他们能互相欣赏,是因为他们在这个宇宙中发出的信号协调一致,虽然他们都是做同样的事情,目标也差不多,属于竞争对手,但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所以,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既不是相似相吸,也不是相反相吸,而是相同频率相吸。所有人的心中,既有因想要的事物而产生的振动,也有因缺乏想要的事物而产生的振动。因此,无论是相似还是相反,只要他们向宇宙中发出的信号协调一致,以此为基础,他们都会互相吸引。

05.知识要点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现在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思想是有磁力的,思想是吸引力法则的主导,我们要谨慎地选择自己的思想,才能有意地进行创造。思想是因,行动只是工具,只是方式。做事之前,三思而后行,要保持与内心世界的一致,然后再采取行动。相似和相反,都会互相吸引,没有完全一样的事物。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将会继续为大家讲解第四部分内容:你才是一切。恭喜你又让自己进步了一点点。

关键词:思想主导、三思而后行、相似、相反、相吸
四,
昨天我们讲了吸引力法则的主导是思想,因为思想是源头,是种子,它能指导我们做事。那么思想又是受谁控制的呢?毫无疑问,当然是我们自己了,我们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产生思想。而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你才是一切。没有你的存在,一切皆是枉然,一切也不会发生。

02.认识自身的价值

很多人老是抱怨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对世界万物而言,你很宝贵,你自身蕴含巨大的价值和强大的力量。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存在本身就具有价值,存在即合理。

如果你一味地用某些外在的事物来证明自己,说明你觉得你自己没有价值。作者认为,你来世界的目的并不是来证明自己价值的,你本身就很有价值。你来世界的目的是为了经历快乐成长的过程,因为人这一辈子,任何东西,任何事物,只能经历,不能拥有。

但我们要如何经历快乐的成长呢?作者告诉我们,正是通过欲望的力量,通过接纳的力量,准确地说,是通过你对法则的运用,你才融入了现实世界。如果没有吸引力法则,你可能就没有任何欲望;如果一个人没有欲望,那么宇宙就没有吸引力,这个世界就不会正常运转,人类也更是没有任何希望和乐趣可言。

因为法则的存在,认为自己“毫无用处”这种想法和你的内心世界的感受完全不一致,所以当你觉得自己毫无用处时,你的情绪是消极的,你的感觉如此糟糕。

明白这点之后,你就要努力寻找方法改进思维方向。希望你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若缺乏这种认识,你就不能吸引原本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若你无法自我欣赏,就等同于拒绝大自然馈赠的永久快乐。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麦克·默多克说,每一样被创造出来的事物,都具有解决一个问题的天赋。事物如此,其实人也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有别人不可取代的天赋。

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一书中,作者举过一个例子。她的助理做事老是毛手毛脚,经常忘记一些事情。有一次,她和助理去出差,在路途中,她的助理和陌生的司机非常聊得来,相当于自来熟。后来作者又在几次事件中发现助理自来熟的这个特质,于是作者和助理谈了一下,把这个助理推荐到了市场部。果不其然,这个助理在一年内就当上了市场部主管。作者说了一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你要找到自己所擅长的加以利用,将精力集中在你所擅长的事情上。要享受好的生活,必须关注你的潜能,而不是你的局制,你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你的天赋和能力。你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你就没有实现服务于世界的使命。

具体方法你可以这样做:在笔记本中一页的开头写下“我的优势”。接下来,写下你所有好的地方,你喜欢你自己的一切,继续保持并完善这些地方。所以,从现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你要理解,你不可能总是让所有人满意,因为每个人对你的要求总是不尽相同,你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没有外人能够创造你的人生经历,一切都是你一人完成,全部功劳尽归于你。你正在利用你的每一种思想、每一种语言和每一个行动,充实并完善着自己。

认识自己,爱自己,是我们一生中都在不断学习和完善的必要课题。要学会爱自己的一切,爱自己的所作所为,爱自己的样子,即使不完美。没有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事情具有凌驾于我们之上权力,因为只有“我们”才是自己头脑里的思考者。我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世界以及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03.内心世界与情绪的密切关系

如何让自己认识自己呢?那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无论是我们想要的事物,还是不想要的事物,都只是我们思考的内容。于是有人可能会认为,要了解内心世界,那我们就时时刻刻监督自己的想法,对想法进行整理分类,重点关注特别想要的事物,想要的留下,不想要的就丢弃。

但这其实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究者指出,我们每天大约有6万个思想,你能想象要控制6万个思想有多累,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吗?况且这样做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事物时时刻刻在发展,你的思想也时时刻刻在变化。

所以,作者建议,与其尽力监督自己的思想,不如简单地留意自己的情绪感受,清醒地利用情绪指导系统。情绪就是你在现实世界的指示灯,标示着你与内心世界之间的关系。当你集中注意某一主题,对它产生特定的视角和观点时,你的内心世界也在集中关注它,也对它产生特定的视角和观点。你此时产生的情绪,表明这些观点之间是否相互冲突。

你的内心世界理解事物的方式,总能为你带来最好结果。假如你的注意方向与内心想要的事物一致,你就会感受积极情绪。假如你的注意方向与内心想要的事物不一致,你就会感受消极情绪。

你所想要的东西,正是你内心世界的反射。只要注视自己想要的事物,就会感受到强烈而积极的情绪,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情绪是我们最不可思议的天赋,它让我们明白我们在想什么。情绪也是一种反馈机制,让我们知道自己有没有走在正轨上,有没有偏离方向。利用高妙的情绪指导系统,在情绪感受的随时提醒下,你轻易就能获知自己是否偏离了内心世界的看法。

认真推敲生活的所有细节,你所有的东西都与你的内心世界有紧密的联系。

你的内心世界平不平衡,你可以通过自己情绪流露的方式和内心世界进行交流。每一种情绪感受,毫无例外,都是你与内心世界交流的结果,它提醒你现在所想、所说和所做的事情是否协调。换句话说,当你产生不符合你天性的想法、语言或行为时,你的内心世界就会流露出消极情绪,因为你违背了真实的自我,你表现出来的与你想要的事物不一致;同样的道理,当你产生的想法、语言或行为符合你的天性时,你的内心世界就会流露出积极情绪,因为你保持真实的自我,你所有的一切与你的本意协调一致。

当你理解了伟大的情绪指导系统,并且在不断地练习后,你就能用内心世界的眼光看世界,你就越能明白吸引力法则的五大特性。

一种想法只要能唤起你的情绪,就能快速地改变你的生活。因此,你要时刻留意自己的情绪变化,一旦体验到消极情绪——无论什么原因,无论它是如何出现的,也无论当时情况如何——停下你正在做的任何事情,然后引导自己的思想,把思想集中到一些感觉良好的事物上,直至感觉轻松。

只要关注给你带来最佳情绪体验的想法,你就能与内心世界重新融合。而当你信赖自己的内心,习惯性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就明白了内心的渴望、生命的热情和完整的自我,这时的你就是自然的健康幸福状态,你无疑已经完全掌握了吸引力法则的智慧与核心。

04.当下的力量

不论你回忆过去、观察现在还是展望未来,你都是利用现在来完成这件事情,任何事物在你当前的注意力集中关注下都会激发振动,而吸引力法则立刻会对此做出反应。严格地讲,所有的创造力都来自现在。而且,它不仅仅能用来指导现在,还能用于规划你的未来。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任何一个不给力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太努力的曾经。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个不努力的现在,都会有一个不太给力的未来。所以,你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你当下正在做些什么。

你所思考的事物都将进入你的生活,无论它是你想要的事物还是你不想要的。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吸引过来的。你将拥有心里想得最多的事物,你的生活,也将变成你心里最经常想象的日子。

你首先要理解,正是你自己的所思所想与所作所为,决定你成为了现在的状态。你经历过的所有人物,大事小事等,都是在你思维的吸引和邀请下,成为你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你永远地处于成长的过程中,但是你永远只能活在当下。一定要理解现在的力量,它意义重大。

只有理解了强大的吸引力法则,同时怀着某一目标有意地创造自己的人生,然后在完全理解和运用接纳的艺术的基础上,才能最终领略到无与伦比的空前自由。

你将重新认识到,一直以来,你头脑中思考的内容和真实的生活经历之间,存在着精确的相互对应关系。生活之中,没有任何事情是偶然出现的。正是你自己吸引了所有的生活经历——一切事物都是如此,没有例外。你所经历的任何事情,之所以发生在你身上,都是由于吸引力法则对你思维活动的反应。

是否会有人有这种疑问:过去的想法和经历,我一点儿也不想要,能不能抹去呢?作者告诉我们,你不能眼看着一段不想要的东西,然后宣称不再思考它,因为即使是在你说这些的那一刻,你仍然在思考它。对于过去,无论如何你都不能改变了,已经是事实了,你所能做的,就是根本不去思考它。与其费尽力气抹掉过去,不如关注当下,留意你现在想要的事物。

好好把握你的现在,它具有很强大的力量,你所有的力量都在此时此刻。所以,仔细思考你所拥有的现状,从这一阶段开始思考你想要的事物,让内心呈现一个明晰的状态,然后,认真过好当下。

05.有意创造自己想要的事物

你想要拥有什么事物,首先你要敢于去想,要相信自己可以拥有。比如,你心里想要拥有一辆全新的红色小汽车,其实这时你已经启动了创造,但是你又想:太贵了,买不起。这时你就是抑制了自己的创造,你怀疑自己的能力和经济实力,于是你排斥讨论这个事物,把它踢出自己的生命,远离了它。这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做法削弱了你的热情,降低了你想法的能量,创造的初始阶段就这样错过了。

我们前面说过,一件事物要进入你的生活,有两个必要条件,首先得通过你的允许,其次你要接纳它,对它有预期,它才会进入你的生活。所以,当你有任何想要的事物时,你不能只是一想而过,而要为此感到兴奋,对这件事抱有热忱,这样你才算真正地接纳它。

只要你积极关注任何想要的事物,你就能吸引任何想要的事物,但如果你关注的是你想要的事物的缺失状态,你将吸引更多的缺失。

第一天我们已经寻找并确认了自己想要的事物了,所以,今天,开始进行有意的创造吧!学会对完美的生活进行想象,把自己视为理想的状态,情绪饱满地幻想自己周围充满令人满意的事物,这样有意地想象会让你有很愉悦的生理体验,有很美好的感觉,这种体验和感觉,将会指导你,带来你理想的创造。

如果有可能,去你想要的事物的地方,有意让自己体验那种美妙的感觉。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很多见,比如,孩子明年要高考了,许多父母会带自己的孩子去想考取的理想大学去看看,运用的正是吸引力法则。

06.知识要点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今天的课程内容,是要我们认识自己,认可自己,知道自己的价值;感受内心世界与情绪的密切关系,在当下的时刻,用智慧的思想,有意地做一些让自己真正感觉良好的事情,让自己更接近真实的自己,变得更加智慧。
五,

昨天我们讲了你才是一切,你所拥有的健康身体,是产生思想的源头。你的内心世界,决定了你会创造什么样的现实世界。相信你对吸引力法则已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今天要讲的内容,则是教你们如何有效地运用吸引力法则,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02.效仿的力量

吸引力法则会对你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发生反应。研究人员发现,思想、语言和行为是可以借助神经可塑性改变大脑结构,换句话说,也就是当你在某些事情上重复的次数越累越多,在某项技能上表现出更多的才干,你的大脑就会为这些习惯和技能留出更大的空间。

作者认为,多做一些自我暗示,说一些积极的语言和做一些积极的行为。说的次数和做的次数越多,你的感觉越良好,你的思想振动就会变得越纯粹,自相矛盾之处就会越少。让你的眼睛、语言和行为超越现状,让它们纯粹地关注你现在想要的事物。你对想要的事物思考和谈论得越多,想要的事物机会越快地变成你拥有的事物。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人士,那么请穿得像个成功人士,就当你做好了成功的准备或者已经达到了成功的终点,迎接成功的到来。如果你看起来像那么一回事儿,人们才更可能把你当回事儿。

实际上,自我暗示本身不能产生吸引,只有当你说和做的时候感受到积极情绪,才表明你的思想振动是强烈的,而吸引力法则是一定会回应这些思想振动。

而效仿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与积极的行动。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效仿他。这里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周星驰。周星驰小时候看了李小龙的电影后,就迷上了李小龙,开始学武术,并立志做一个出色的演员。后来,周星驰还多次在电影中模仿李小龙,《少林足球》和《功夫》里都有李小龙的影子。

第二个例子是前段时间刷屏的女歌手刘瑞琦。她是周杰伦的疯狂粉丝,当年为了能够与周杰伦更好的接触,翻唱了很多周杰伦的歌曲,结果硬生生把自己唱红,也成了明星。而周杰伦本人,则是因为张学友的歌曲《吻别》,而开始喜欢上流行音乐的。

思想能够指导行动,同样地,行动也会带动思想。有这么一句话: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得先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成功的人。所以,活力可以效仿;美可以效仿;成功可以效仿;快乐也是可以效仿的。

效仿的具体方法是:你可以列一个列表,就如同前面说过做自己开心的事情那样,用一周的时间,集中精力表现得好像你已经有这种你想要的品质或习惯,这个列表也可以一直列下去,直到你获得你所希望拥有的所有品质和习惯。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如果你缺少一种美德,那就假设你有。”

当你观察自己的生活以及周围人群的生活时,你应该明白了,没有一丁点儿证据与我们阐述的强大吸引力法则相违背。如果你开始注意到自己曾经的所思所言,以及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你会发现它们之间完全的对应关系。

任何形式的思想,如果经常重复,就会印在脑中并且成为习惯。同样地,对于你不想要的思想或习惯,如果你不去重复,并慢慢忽视它,它最终会衰弱并消亡。

03.将时间细分成有目标的阶段
【《吸引力法則》听书笔记】
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这个星球上每一个自私的生命,都将得到各自想要的一切,这个世界该是怎样的一片混乱?

这个世界的运转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如果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可能每个人都会变得堕落,越发自私,过不了两年,大部分人或许会觉得人生更没意义了。

人生是一根抛物线,生命是有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与我们相匹配的东西。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20多岁的时候,穷并不可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很多人觉得这是一句鸡汤,其实不是,它是现实。很好理解,20多岁的时候,大部分人刚开始踏入社会,没有太多经验,属于工资低一点可以理解,于是大家觉得很正常。

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是35岁到45岁这个阶段,因为从某种角度上说,年龄和财富是成正比的。这个时候,知识储备量足够大,经验也很丰富,而财富是能力的附属品。所以,随着能力的提升,财富的增加也很正常,这些东西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和能力来创造。

之后也就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时候了,这个时候,眼界更开阔了,很多东西已经看淡了,因为经历过,体会过。这时候,只要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便已经知足了。

阶段计划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因为事情是一件一件完成的。如果你同时想要很多东西,就会增加混乱的程度,你将无从下手,继而陷入焦虑的情绪当中。不要着急,不要同时处理很多件事情,或者急于做下一阶段的事情,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阶段的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按自己的情况计划每一个阶段。我们可以把一生分成很多阶段,也可以把一天分成很多阶段,或者每一个小时都是可以的。同时,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个目标。

举个例子,当你早晨醒来时,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你可以做5分钟冥想,或者伸个懒腰都可以,目标就是让你神清气爽地醒来,迫不及待地开展新的一天;从醒来到下床后,这段时间是一个阶段,你可以为自己准备一顿健康营养的早餐,比如吃你喜欢的燕麦粥、水果都可以,目标就是让你补充能量,元气满满、容光焕发地享受今天;你正准备参加下一个活动,这段时间又是一个阶段,你穿着适合这个场合的得体衣服,目标就是自信大方地完成今天的活动;当你坐进汽车里,这又是另外一个阶段,你可以看看窗外的风景,或者和司机聊聊天,目标就是愉快地度过这段时间;当你准备睡觉时,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你可以看会儿书,或者听会儿音乐,目标就是让自己全身放松,安稳地睡去,如此等等。

当你体验完一天的阶段计划生活后,你就会明白阶段计划的能量和动力,你会发现你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更少的细节,你会发现自己斗志昂扬、战无不胜,你会发现你能主导和支配自己的生活,而这个时候的吸引力法则也可以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应。

无论何时,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时,暂停一小会儿,大声地声明,或者在心里默想,进入那个阶段你最想要的是什么?阶段计划的价值,就在于每次进入下一阶段的停顿,确认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给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做一个善于选择的筛选着,从而有意地吸引更多自己想要的事物。

阶段计划还有助于我们提前铺设生活,高效地管理时间。

如果你没有阶段计划地生活,你就会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不会不知不觉吸引一些你不想要的事物。例如,你正在工作,看到你旁边的人在看电视,可能你就会不知不觉地跟着看电视,完全是无意识地在看,这就是接受了别人的影响;或者像前几天说的那个学很多语言和技能,却只学了大部分领域的皮毛,原因就是没有阶段计划,想要的不想要的都全盘接受。

在哪个阶段,就做该阶段应该做的事,不要止步不前,也不要大跃进。记住,慢慢来,尽管埋头努力,岁月会给你想要的一切。

比如,喝茶时,就安安静静地喝茶,品位每一道茶汤的颜色和味道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茶道,一次只做一件事,专注当下。开车时,就进入安全的开车状态,不要打电话或者做其他无关的事情。

只要你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慢慢地,你不需要刻意地采取过多的行动,事情就会按照你需要的方式发展。这是因为你已经形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所以你就自然而然地做这些事了。

在进入下一阶段前,确认自己在这一阶段想要得到什么,不要思想混乱地进入这个阶段,不要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对每一天,我们都要有所期待,有所进步。因为只要你一心一意地做出计划,然后接纳它并收获相应成果,就能获得巨大的满足,你会发现自己不仅仅更有创造力,而且更快乐。

04.接纳的艺术

把接纳的艺术放在最后,是因为只有你完全理解了吸引力法则之后,才能领会接纳的艺术。接纳是在你们长期不断的努力和完善下,才能达到的一种最平和的存在状态。接纳,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

你不能要求别人按照你的意愿来做事。与其让全世界的人都做相同的事,或者做你喜欢的事,不如自己承认,每个人都有权利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每个人都有权利吸引他们想要的事物,而你,吸引你喜欢的想要的事物就好,不要干预别人,也不要看不惯别人,成为一个学会忽视的人,每个人能活出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你要学会支配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而不是支配别人。明白这些,你会轻松很多。

举个例子,可能你觉得别人的工作很辛苦,比如种粮食、挖土豆、挤牛奶或者钻探石油。可作者告诉我们,这些都只是你的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完美平衡的宇宙里,正如前面所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当你不愿意做某事时,你当然很难想象会有别人愿意做这件事,也无法想象别人不介意做这件事,因为你不是别人。

把注意力放在对你而言真正重要的事物上,允许其他人接纳各自本来的面貌,接纳别人拥有亲手创造任何生活的权力。当你把注意力投向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事物时,你根本无暇顾及一些不相关的事,比如,一些无聊的肥皂剧、同事朋友、街坊邻居的八卦。

你来这个世界是为了在自己选择的周围环境中进行创造,同时也能接纳世界以其他人所认可的方式继续存在。

生活一开始,欲望就形成了,你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事物。不仅要接纳既成的事实,也就是接纳过去,因为正是过去的生活经历为你带来成长,让你通过这些经历变得更聪明、更渊博,更好地完善自己。同时,还要接纳自己的愿望,相信它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接纳未来。

那种面面俱到、无所不包、永恒不变的僵化教条并不存在,因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我们永远追求变化、追求发展。因为你想对事物产生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出现于此,成为一个正在成长的、永远变化的、与时俱进的人。

当你能够运用接纳的艺术之后,你就会明白,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奉行你所认为的“真理”。对生命而言,接纳是最好的温柔。

05.知识要点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解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分别讲了效仿的力量,掌握了通过效仿,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学习了如何在每个阶段做自己该做的事,对每一阶段有所目标;最后,讲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接纳。人生不可能永远都美好,在不那么美好的时候,不遂我们愿的时候,如果无法改变,我们就从容地接纳它。

关键词:效仿、习惯、阶段、目标、接纳

思考与讨论:你有值得效仿的事情或人物吗?在你这个阶段,你应该效仿一些什么?

06.全书回顾

好,关于《吸引力法则》这本书我们就全部解读完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在希克斯夫妇的引领下,我们一起采摘“吸引力法则”这些年的研究成果,懂得了吸引力法则是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深入了解了吸引力法则的定义,学习了吸引力法则的两个必要条件和五个特性,也为完成人生真正的任务找到了出口,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事物。

我们学习了吸引力法则对我们一生到想要的事物:成功、金钱和快乐的影响,同时,也学习了因为有吸引力法则的存在,我们要如何避免我们不想要的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

我们明白,思想是有磁力的,思想是吸引力法则的主导,我们要谨慎地选择自己的思想,才能有意地进行创造。

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感受内心世界与情绪的密切关系,在当下的时刻,用智慧的思想,有意地做一些让自己真正感觉良好的事情,让自己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最后,通过效仿,通过清晰认识每一阶段的目标,并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接纳,从而引导你清晰而准确地实现自然的健康、幸福状态。

从现在开始,审视自己,审视你的想法,你所谈论的事物,你想要得到的事物。从你自身的情况出发,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并遵循吸引力法则,运用书中的观念指导,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迅速提升自身的快乐感和幸福感。通过不断地实践本书,你将可以改变人生!你将会拥有你所渴望的事物,达成你想要达成的愿望,成就你的美好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