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安德烈·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合著的这本《刻意练习》在某种程度上对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提出了很大的质疑。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普通练习了一万小时,能成为大师吗?
不!普通练习绝对是不够的!最起码也要是有目的的练习,需要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专注且包含反馈的练习、更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书里讲到了一个有些费解而又很有意义的名词:心里表征,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个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于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蒙娜丽莎,一讲到蒙娜丽莎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就仿佛看到了那幅著名油画?这就是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的一个重要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理解和解读它,把它保存在记忆之中,组织它、分析它,并用它来决策。所以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组织信息、制定计划、高效学习。
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的方法是三个F:focus-专注、feedback-反馈、fix it-纠正。也就是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出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一般会有四个阶段: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
而刻意练习与其他类型有目的的练习在两个重要的方面存在着差别。首先,刻意练习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其次,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老师。当然,如果不是一个成熟的领域,也可以无限靠近刻意练习去练习:辨别出目前领域的杰出人物,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来提出训练方法持续练习。
【《刻意练习》】所以其实“一万小时定律”有个观点是对的: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正如《刻意练习》作者所说的:“从长远上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