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津南区人民政府与灵台县人民政府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书》、《津南区教育局与灵台县教育局对口帮扶协议书》等有关精神,深化合作交流,加强教育对口帮扶。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津南区剪影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灵台县剪影 今年8月,十一位天津市津南区的老师不远千里来到了甘肃省灵台县开始了支教生活,他们怀揣支教梦,不忘感恩心。
此行的十一位支教老师来自津南区不同中小学,担任不同学科,涉及语文、数学、外语、美术、体育、信息等各个学科,他们倾尽所有,促进学科交流。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津南区支教老师 灵台县历史悠久,因周文王筑台以祭天昭德、与民同乐而得名,是周民族和周文化的发祥地,《诗经·大雅·灵台》中写道:“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这里民风淳朴,自古崇尚礼仪,素有热情好客的传统。初来此地的我们深有感触。
在这里,教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学生天真无邪、渴望知识,让我们深受感动。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校长指导学生使用智能阅读机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一年级班主任训练学生队列队形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灵台县学生 来到学校后,每个人迅速投入工作岗位,参与到组内集体备课中,按时完成备课任务,积极参加组内教研。课堂上,面对学生,倾尽所学所知为学生们讲解,课下,认真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按时批改;休息之余,不忘与学生交流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与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亦师亦友,和谐相处。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两地老师探讨问题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老师和孩子们 校内,老师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就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和当地老师们沟通交流,交流研讨校级示范课、家长公开课,并在课后及时议课,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空闲的时间也会听取其他年级老师的课程,不论示范课还是常态课,都会积极参与他们的教研,互相学习教法与理念,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各自的见解。
灵台之行,在上好课、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支教老师们自发组织下乡送教献爱心活动,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把教学经验、教学心得带到灵台县的每个地方,感受当地的教风学风。在津南区教育局领导与灵台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利用每周五的时间走访每个乡镇的中心小学,为他们送去示范课例,开展同课异构,组织专题报告,探讨教法学法,互相学习,促进交流。送课之余,还组织了捐款捐物活动,为走访的各个小学的部分贫困学生送去学习用品,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深夜备课的老师们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课程展示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支教老师就各自学科做专题报告及培训 捐赠物品 各校对送教活动认可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个人荣誉 本学期津南支教团队共下乡送教11次,把每个人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带到了灵台县的大部分地区,受到了各校一致好评,并和当地老师结下了深厚友谊,与此同时,个人业务素质得到了锻炼,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个人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近期,天津市津南区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团队自发组织的下乡送教活动,被评选为甘肃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创新案例。
为深化东西部教育合作交流,加强学校对口帮扶,了解了当地教育基本情况后,我们积极与各自学校取得联系,在两地政府与教育局大大力支持下,经过沟通协商,津南区咸水沽第五中学与灵台县城关中学、津南区葛沽第二小学与灵台县城南小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书,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推进两地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两地学校结对帮扶 双休日时间,我们经常上山走访,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帮助当地老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美术老师们,发挥专业特长,与当地老师上山采风写生,绘画美好灵台。
拜访老乡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
文章图片
美术老师采风写生 【远赴灵台,不忘初心——天津市津南区教师团队赴甘肃省灵台县支教活动小记】支教工作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我们相信我们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也希望祖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