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何总是讨好别人(因为匮乏和恐惧!有多讨好就有多愤怒))
文章图片
一、讨好型人格在讨什么?所有的讨好型人格都是在讨爱。
自私本是客观人性,但是却有这么一批反人性的不正常人类:他们以满足别人的需求为己任,视别人的感受比自己的感受重要,为了讨好别人牺牲自己,委曲求全,他们就是传说中的讨好型人格。
我见过的最严重的讨好型人格就是我妈,她已经讨好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小时候,一次她在家用缝纫机做衣服,正在使用剪刀,邻居一老太来借剪刀,她立马将正在使用中的剪刀递给对方,说你拿去用吧。
老太拿着剪刀刚出我家门,我妈就愤而指责,这个谁谁耽误我的事!然后气急败坏地被迫中止正在做的衣服。
我妈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然后对所成全之人一肚子愤怒。她在讨什么?表面上看,她是在讨老太的认可,好感,看见,温情,关系的稳定等,或者是为了逃避老太不喜欢、被抛弃、指责等。根本上她是在讨爱!
所有的讨好型人格都是在讨爱。
讨好型人格始于缺爱的早年教养环境,每个孩子都渴望爱,渴望被看见,从来不被看见的孩子是一座孤岛,对一个弱小的孩子来说那种孤寒的感觉足以将其摧毁,为了逃离这个要死掉的恐惧,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牺牲自己委屈求全,来讨得一点关注和爱。
如此,长大后形成根深蒂固的信念:我必须讨好别人才能活下去。即便已经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坐拥很多资源的成年人,但像从小被栓住的小象一样,依然围着柱子打转。
而且并非讨好者都是能量弱的人,事实上很多强势、有力量感的人,内在依然可能有一个讨好型内核,比如我妈就是一个强势、干练的大女人。
二、讨好型人格的根源:匮乏和恐惧
匮乏爱
讨好型人格之所以要讨爱,是因为他们缺爱,根本原因是爱的匮乏感。他们内在都有一个缺爱的黑洞,这个黑洞就是爱的匮乏感。里面会不断的传出这样的声音:我没有爱,我不值得爱,不配得爱,我没有价值。这是一个匮乏爱、渴望爱而又认为自己不会得到爱的矛盾体。
对爱的深深的匮乏感驱使他们必须向外界讨爱,代价是失去自我。
一个认为自己不值得爱的人去问别人讨要爱时,那是一个卑微的、深深地把头埋在身体里的佝偻的姿势,一边伸出讨要的手,一边交出自己的尊严、人格、底线等。这样一个把别人奉为高大的主人,把自己贬低到尘埃里的人,有谁会尊重和珍惜呢?
有多少讨好者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一样,陷于一段又一段糟糕的亲密关系依然不能自拔。为了讨要关系,温情,认可,关注等,她们不断的退让,直到无路可退,让自己遍体鳞伤。
恐惧
讨好型人格不惜一切向别人讨爱的另一个动力是恐惧。他们的深层意识里普遍有这样的认知,如果别人不爱我、认可我、看见我,或者别人不喜欢我、否定我等,我就会死去,这是深深的死亡恐惧。
这个死亡恐惧来自于幼年时的成长经历,比如一个孩子因为自身的弱小,如果得不到妈妈的爱,或者被妈妈抛弃就会死掉,所以孩子为了逃避这个恐惧就会压抑自我去讨好妈妈,比如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做一些逗妈妈开心的事,以此讨得妈妈的关注和爱。
就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人公松子,从小就被父母忽视的她,印象中父亲唯一一次对她笑,是她无意间扮了个鬼脸。于是她为了讨好爸爸,一次又次扮小丑。
但是他们又认为自己不值得爱,所以,对讨来的爱将信将疑,如此,恐惧和他们如影随形。一边因恐惧而去讨爱,一边因恐惧失去讨来的爱而患得患失。
在匮乏和恐惧两股动力的驱使下,讨好型人格在讨好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三、讨好的背后是自我压抑:有多讨好就有多愤怒怨恨
所有的讨好型人格,都是被迫的,都是不得以而为之。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对自我的深深压抑。因为这个压抑是自我攻击的能量,所以不管能不能讨到爱,讨好者都会有愤怒和怨恨。
【心理学(为何总是讨好别人(因为匮乏和恐惧!有多讨好就有多愤怒))】可以说,讨好者都表面上有多讨好,内心有多愤怒怨恨。
讨好型人格的内在关系模式是弱者讨好奉迎强者,强者打压欺负弱者。他们往往会把别人(通常是不可控的人)投射成需要讨好的强者,自己扮演被打压讨好的卑微弱者。
但当他们一旦遇到比他们更弱的人,就会把卑微的弱者投射到对方身上,自己扮演需要讨好的高大强者。所以一个看起来唯唯诺诺的讨好者,遇到他们能掌控的人时,会瞬间变得趾高气昂,飞扬跋扈。把自己的多年来积压的愤怒怨恨发泄到对方身上,而这个弱者成了结结实实的背锅侠。
你会发现,一个讨好的姑娘在外面对所有人都礼貌谦让,但却会对死心塌地爱她的男友态度恶劣,颐指气使;一个讨好的的妈妈,在外面对所有人都客气讨好,但对自己的孩子却异常粗暴,恶言相向,我妈就是这样。
应了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四、如何走出讨好型人格
保持觉知,你的感受比别人的感受重要!只需践行这一点,讨好型人格便可瓦解
觉知是成长中最大的武器。在你能量状态相匹配时,觉知可以当下就带来改变,反之,则需要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虽然我从小发誓绝不做我妈那样的讨好者,但是,在我深层意识里依然潜藏着讨好的基因,只是表现得比较隐蔽。
比如我喜欢过度夸大别人的价值,过度赞美别人;喜欢自嘲,实则是在贬低自己的价值;保留自己的观点也不说别人不喜欢听的等,其实这些表现的根源都是讨好。
当我意识到自身的讨好模式后,当即就放下并走出了这个模式。从那以后,不再刻意在乎别人的感受,并戒掉了总是探索别人身上的优点、过份赞美别人的习惯。
我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我的内在能量并不弱,我有能力对别人说不,有能力面对冲突、斩断关系等。
但是,如果你的内在能量还不够时,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怎么做呢?
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爱的人
讨好型人格根本上来说是在讨爱,把自己内在的匮乏的黑洞填满,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爱的人,把自己变成爱的载体,自然就不需要再向别人讨爱了,如此,讨好型人格会自然疗愈。
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内在都有无限多的爱,缺爱的人只是和爱断了链接,而不是没有爱。找回爱的方式有多种,我分享两个我认为最有效的,也是我一直在践行的。
做善事
当你做善事时,是在现实层面给出爱,你便在爱里,你就是一个传递爱的载体,在宇宙深层意识里,给出爱和接收爱是一回事,所以,你会被这个爱的能量滋养。同时也会链接上宇宙更大的能量,这会赋予你新的力量。
坚持不懈地做善事就是与爱为伍,行善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爱、传播爱、融入爱、成为爱的过程,这个爱的能量会滋养你、疗愈你、丰盈你、蜕变你,让你最终逆袭成一个内在充满爱的人。
感恩
据我所知所有的身心灵成长课、所有的心灵导师、所有的宗教,都提倡感恩,并身体力行地在践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说,感恩是爱的最高形式。
我认为感恩就是看见别人的爱,感受到别人的爱,接收别人的爱,并为之感谢的一个过程。如果说做善事是给别人爱,那么感恩就是接收爱并感谢。感恩时你就是在爱里。
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当你的内在充盈着满满的爱时,讨好型人格会自然脱落!
— END —
我是杨田1413,身心灵实验探索者,解读人性,分享真相。专注于心灵成长,心理情感,婚恋育儿。觉得文章对你有价值就关注我吧!谢谢~
推荐阅读
- 皮夹克
- 刘婵为何不娶关羽的女儿为妻子,而为何要娶张飞的两个女儿
- 原来幸运一直都在
-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十二
- 宝贝你总是给我惊喜
- 奔跑的日子
- 果然,优秀的东西总是吸引人的。
-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五---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五---关注特殊群体学生 做有温度的教育
- 二·|二· 很高兴遇见你
- 随笔-怀念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