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为“诗和远方”,就鄙夷“眼前的苟且”

莫为“诗和远方”,就鄙夷“眼前的苟且”
文章图片
嵇振颉/文
【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1
同事李姐最近苦恼极了。她的宝贝儿子阿伟,突然提出要休学。
“苦劝几个晚上,他根本听不进去。还说年轻时不折腾,以后会后悔的。”李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
印象中,李姐的儿子并不是叛逆的孩子。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实验性高中,他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走在同龄人前面。他就读于一所211大学工科类专业,专业水平和师资力量在国内排名前三,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才读了一年多,儿子就以专业乏味、看不到未来提出休学。
工科类专业确实比较枯燥,与文科相对散养的教学模式很不同,每天课程排得很满,还有画不完的图纸、做不完的实验,时刻在头顶响起的“挂科警报”。每次高中同学聚会,那些学工科的同窗好友,白发数量常常是我的好几倍。
然而这些,都不该成为休学的理由。读大学是舒服了,你未来还会惬意吗?
把这个问题抛给阿伟,他沉默好一阵。末了,他引用那句充满诱惑力的句子:“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反问他一句;“你连眼前的苟且都应付不好,如何能享用一般人不敢尝试的诗和远方?”
【莫为“诗和远方”,就鄙夷“眼前的苟且”】这次,阿伟没有再提出反驳意见。
大部分人都嫌弃眼前的苟且,憧憬飘在天边的“诗和远方”。但这种向往很可能是一种逃避,一种喜新厌旧。当你在诗和远方时间久了,那里同样会变成眼前的苟且。


莫为“诗和远方”,就鄙夷“眼前的苟且”
文章图片
2
曾在一期家庭调解类节目上,看到一个哭哭啼啼的女人,身边坐着一个面容冷漠的男人。
两人在大学中相识,只因都深爱文学。所不同的是,大学毕业后,女人没有继续“文青”道路,当上一名“朝九晚五”的白领。而男人依旧生活在“文学梦”,工作也不找,每天勤奋码字,在某知名原创文学网站上日更六千字。
男人有梦,就该去支持。抱着这种态度,女人采取隐忍的态度,把男人养起来。女人光鲜的岁月就那么几年,岁数一天天上去,她感到惶恐不安。
“你只考虑个人的梦想,何时考虑过我?和你在一起,我没有一点安全感,看不到未来。”忍耐到极限的女人,对着痴迷文学的男人开始咆哮。
这番咆哮,却换来男人一脸的不屑:“我在创作,以后一定会红的,哪能深陷那些俗不可耐的生计?”
就是在直播过程中,男人还是这个态度,让场面一度失控。
主持人问他,每月写网文收入几何?他支支吾吾,坚持每天更新六千字,有全勤奖几百元,完成一部上百万字的超长篇,还有千字10元的结算稿费。平均下来,一个月收入一千元出头。
一千多元的收入,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连最低生活保障线都达不到。很多观看电视的观众,纷纷在屏幕下方留下愤怒的文字。
这位老兄却心安理得,沉睡在不着边际的迷梦中。他的梦想如此“高贵”,是任何铜臭“无法玷污”的。
这种追逐“诗和远方”,是彻头彻尾地逃避责任,是不顾他人死活的自私。那些苟且于眼前生活的人,远比这种虚幻的“诗和远方”,要让人值得尊敬。


莫为“诗和远方”,就鄙夷“眼前的苟且”
文章图片
3
难道“诗和远方”,注定只能是与“眼前的苟且”水火不相容的另一极吗?
非也!
宫崎骏的动画片《魔女宅急便》中,讲述13岁的小魔女琪琪,带着她的黑猫吉吉和一台老式收音机,满怀对未来的憧憬从家乡出发。
她来到一座大城市,对见到的一切充满好奇。初来乍到,难免对这里的规则很不适应。警察指责她在街上乱飞,违反了交通规则,她还狡辩不能飞还是魔女吗?
真正来到“诗和远方”,却发现这里并不是梦想的天堂。
最现实的问题,是琪琪必须先学会谋生的手段。除了骑着扫把飞行,她什么都不会做。无奈之下,她做了一名快递员。就在都市生活中,遇到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
当爱情来临时,琪琪的魔法却逐渐消失。她开始有烦恼和焦虑,纯真童年的远去。当她趟过这些烦恼,她又能自由翱翔,但这是恢复自信的象征。
她已经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想就能随便飞翔的小魔女,属于少女的魔法世界消失,正式进入喜忧参半的真实世界。
琪琪就是很多充满梦想的年轻人那样,对于“诗和远方”充满幻想。当真正离开熟悉的环境,去追逐心中梦想,却一次次见识现实的骨感。
是放弃、抱怨,还是俯下身来接受现实?
也只有像琪琪这样,才能重新具备飞翔的能力。
因为不想苟且于眼前,我们来到诗和远方。当“诗和远方”变城新的“苟且”,只能用一种宽容心去接纳,去适应新的游戏规则,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等过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暂时的苟且”,是为了长远的“诗和远方”。


莫为“诗和远方”,就鄙夷“眼前的苟且”
文章图片
4
琪琪自由飞翔,到不会飞翔,再到回复飞翔的能力,让我不禁想起德国哲学家尼采于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提出的概念——“精神三变”。
尼采用骆驼、狮子、婴儿这三种生物,来比喻人类精神的变化。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
骆驼代表的是背负传统道德的束缚,狮子则是象征勇于破坏传统规范的精神,最后的婴儿则是代表破坏后创造新价值的力量。骆驼阶段象征顺从的、无法选择,狮子阶段象征自身强大,而婴儿阶段则是回归本性。
尼采的精神三变,与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三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第一个阶段是懵懂的,充满着好奇,以为看到的都是真实的;而在第二阶段,开始熟悉各种规则,对世界产生怀疑;而进入第三种境界,返璞归真,对于人生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诗和远方”与“眼前的苟且”的PK,就属于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其实两者不是对立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适应“眼前的苟且”,我们才有实力去探寻“诗和远方”。而只有以一种强者身份来到这个领域,才能真正认识本我和真我。
莫为“诗和远方”,就鄙夷“眼前的苟且”,它们都是人生历程不可或缺的元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