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饿还是吃个不停(是时候该“住嘴”了)
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经验:
有事没事会翻翻家里的冰箱,看看有什么可吃的;独自在家,不自觉地就撕开桌上的薯片......这时的我们,可能并不是真的饿了。
真正的饥饿会让你感觉到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比如低血糖、头疼、能量低或者肚子“咕咕”叫等。
但为什么很多人明明没有这些特征,却还是觉得饿,吃得停不下来呢?
文章图片
其实你不是饿,只是寂寞。
一项研究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的解释——孤独会使饥饿感更加强烈,饥饿感迫使人们增加食物的摄入量。于是,熬夜看剧的晚上,我们零食不离嘴;刷手机的手,时不时点开外卖软件;独自走过的街,马路边上的小吃总显得格外诱人……
饥饿感迫使人们增加食物的摄入量,那么人们因肥胖而产生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也增大了。
特拉华大学心理与脑科学学院 Lisa Jaremka 教授和她的同事们就“孤独和饥饿感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实验研究。
实验要求 42 位已测试过孤独感的女性(平均年龄 53),在来实验室之前的 12 个小时内不吃任何东西。早上在她们到达后,分配同等分量的食物。然后在她们吃东西前和之后的七个小时内多次测量她们的饥饿程度。
实验还在饭前、饭后 2 小时和饭后 7 小时测量了她们血液中的饥饿激素水平。 结果显示,在标准体重的女性中,那些孤独感指数更高的女性的饥饿激素水平更高,饥饿感也更强烈。
我们也许会觉得孤独时人会比较低落因而会缺乏食欲,而实际情况是,越孤独的人,越容易觉得饿,而且越容易想吃东西。
文章图片
这一结果和她们的另一个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女性的人际压力越大,她们的饥饿激素水平更高、瘦蛋白水平(抑制食欲激素)更低。也就是说,人际压力越大,女性越容易想吃东西。
【即使不饿还是吃个不停(是时候该“住嘴”了)】
Jaremka和她的团队猜测这可能是进化的遗留反应。他们解释道: “吃,在人类进化中是一项高参与的社会活动,直到现在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和他人一起吃饭。”所以当我们觉得孤独,本能让我们去寻求食物,本质上是想通过食物寻求社会联系。
因此当人们感到被孤立的时候就身体就会产生更强的饥饿感,迫使人去找食物。
一方面吃东西本身会提升人的愉悦感,让孤独感降低;
另一方面,吃东西增加了社交机会。
这种社交机会在获取食物的过程随处可见。比如餐厅点菜与服务员的交流,饭点前的讨论,购买食材时与商贩的沟通等等。另外我们发现,大部分人会选择饭桌作为长时间交谈的场所。当你的身体在表达饥饿的时候,你心里渴望的是有人来陪你。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机制对肥胖女性并不起作用。此外,男性并没有作为样本在这个实验中出现。所以该实验的普适性和准确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不过这个实验倒是可以给那些想要控制进食,但总是觉得饿的朋友来说,可以试着选择走出房门,拓展社交圈子。用沟通代替食物,或许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变得十分“抗饿”了。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幸福的婚姻不争对错!读《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有感。
- 高大上还是路边摊
- 人生游戏--是游戏,还是人生()
- 请叫我冉责编
- 年轻的我们应该享受还是奋斗()
- 很多网红在用的素颜霜,你知道它是属于护肤品还是化妆品吗()
- 彩铅之玉兰
- 何以燃夏
- 速8
- “三家分晋”最终三国还是归晋,历史上可怕的惊人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