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前言~第五章
读的过程中没有做笔记,凭印象回顾印象深刻的部分,如有疏漏,望各位看官指正。
关于本书作者的介绍,不做赘述,这个年代谁还不知道巴菲特,过去五十年间平均年化复利20%以上的存在,投资之神。
1、印象最深刻的是巴菲特开立他的投资公司的年纪,25岁!人在25岁的时候确定了一个思路,持续地走了下来,初心一直不变,很不容易。想到自己在最近几年看到一些短期逐利机会的时候往往还是有些急躁的冒进参与,有几次还损失惨重,也许是因为没有值得我坚守的理论吧。我也想和巴菲特一样,瞄准一个目标,让一个个成功不断强化这个方法论。
2、关于复利的阐述虽然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体会,不过再一次看到例子的时候还是很震惊。例子在于巴菲特1965年1月18日的信件。1626年印第安人吧曼哈顿岛卖给了彼得总督,作价24美元,这座小岛有57.8平方公里,按照科比土地现在(1965年)估值大约1250亿美元!!!这不是最高潮,如果印第安人按照6.5%的复利管理当初的24美元,经过338年应该增值到420亿美元,而如果在努力一些让增长率到7%,则可以增值到2050亿美元!!!当然我没有把自己财富放到百年的历史上去看,十年的历史对我来说已经是个较长的期限了。
3、关于巴菲特公司的规则设置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意义。首先衡量其操作的标准是比同年的道琼斯指数高10%这个标准不可谓不高,相信在2000年的时候他受到来自股东的压力非常的巨大。我认为这个设置的最核心因素在于一定要设置一个可比的标准,在中国的话,拿沪深300作为指数标准其实是个不错的指标。其次是巴菲特公司早期巴菲特家族持有整个公司25%份额,这个模式相比现在大多数基金来说好很多,原因是只有强利益相关方才会把目标不一致的风险降到最低。关于目标不一致的点,我还想多聊两句,有些企业的经营者的目标是占据更大市场,有些是控制更多话语权,有些为了政绩,财务的目标往往不是首要的,这两年看的案例多了才有的感悟啊。最后是关于巴菲特公司的利润分配方式,特意截个图:
文章图片
这种分配方式不包含管理费的刚性收取,进一步减少了管理人一味追求规模导致的目标差异。在中国,大多数购买理财的人群希望刚性兑付,说白了,图的是债性的利息收益。往往一笔产品到期后,还要寻觅下一期产品,在巴菲特公司里,也解决了这个问题,每年有现金分红部分,当然超额收益原则上是转到投资人的本金中。用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意思是,有一只母鸡常年会下蛋,碰到好的年份还会增肥,当然不好的年份蛋就暂时不下了,管理人未来盈利会先把坑填平的,2333。
其实感悟还有很多,先说这三点吧,从小到大听了好多经过二手加工的巴菲特的相关读物,唯有系统化的看他的书,感受尤为深刻,也许我也应该开个类似巴菲特的共同基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现在开始正规的积累。
END.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前言~第五章】你好,我是高晓骏,已实现被动收入大于日常支出。今年是做投资的第七个年头,开始用写作地方式记录成长,希望实现共同进步。微信号:frankgao0103
推荐阅读
- 慢慢的美丽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 《跨界歌手》:亲情永远比爱情更有泪点
- 诗歌:|诗歌: 《让我们举起世界杯,干了!》
- 期刊|期刊 | 国内核心期刊之(北大核心)
-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第26卷(Invasion篇)发售
- 人间词话的智慧
- 《一代诗人》37期,生活,江南j,拨动心潭的一泓秋水
- 广角叙述|广角叙述 展众生群像——试析鲁迅《示众》的展示艺术
- 书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