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分享”
百度百科说分享,是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意思大家必定都懂,不做赘述。
分享绝大多数都是抱有善意的。它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给分享者或被分享者或多或少的快乐。这里为什么要用一个“或”字,有时候,被分享者是不想收获这份分享的,这时候,分享成了他的累赘,并不会带来快乐,过激的时候,甚至会有厌恶和困扰的感觉。那么什么时候分享者得不到快乐呢?容易想象到,当分享者是被要求分享给别人的时候,他未必是快乐的。
【漫谈“分享”】从小到大父亲都教导我要大方待人,同时也要知道节俭。当时我还没有赚钱,我也不会去很大方的请自己喜欢的朋友们去吃喝玩乐。但是工作后,这个观点依然存留,我便经常找同学,朋友们一起去吃饭,或是看电影,我去请客,在年前,忽然想到从小到大来说我最喜欢的两个老师,我已经四年没怎么联系了,于是微信找到他们,要了地址,寄过去自己十分心仪的某干果礼盒,还有一些小食,送过去之后,万分欣喜。以上,这叫做分享,这种分享是分享者与被分享者的双丰收,我们同时收获快乐,并且没有什么过多的“人情”因素在其中。
有些朋友可能会记得大学期间,有同学请老师吃饭,送老师一些礼物,以求考试通过,这种在我理解下就并非分享,因为分享者和被分享者有着特殊的关联,并存在利益联系,他们的分享状态是不对等的,有需求的,分享者获得快乐的途径并不因为请客送礼本身,而是因为自己达到了另一个目的,于是在我这里它称不上分享了。
我还记得大四找工作期间,去了一家创业型公司,是996的,每天下班最后两小时左右,正常情况是不会去工作的,而是开会,名曰分享,当我第一次听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但是每次生硬的分享两字实在令我头痛不已。事实上,做的事情就是把公司的文化打印成章,先诵读一遍,然后每天选取一个关键词,每个人说几句话,最后由一个人来整理成文,作为分享内容。用这种“文化分享”形式来给员工们“补充热血”,在我心中其实已经否掉了,后来我便直接找了另一个作为毕业后的工作,也对那边的朋友深表同情。这虽叫分享,实则不是,因为它是强制性的,已经不是要求请求而是必须做的一件事,大家互为分享与被分享者,同时又要围绕一个主题反复挖掘,实在有些令我烦恼,所以我不把这称为分享。
在我工作期间,经常会问前辈问题,久而久之,前辈也会厌倦。他完全有权利不理我,但是出于工作需要,他也会主动来回答,这里,他并未获得快乐,但由于我的请求,他也会挤出时间来解答的。
以上四个样例,都是根据本人经历整理,于是我得出了分享的一系列条件。首先,分享者与被分享者角色对等,不存在有求于人或被强制不得不做的诱因。其次,分享与被分享者都是主动的,并至少有一方可以获得快乐。
在我这样理解之后,我便不再去分享给我喜欢却不想理会我分享的人,同时更专注在意那些喜欢我在意我的人,去分享给他们。这样,难道不是更好的做法么?
本文纯属一家之谈,文字粗鄙,思路混乱,敬请见谅,我分享给大家,因为我觉得,的大环境,充满了我喜欢的那个类型的人们。
推荐阅读
- 野营记-第五章|野营记-第五章 讨伐梦魇兽
- 艾略特的交易法则“遵循自然规律”
- 第326天
- 闲杂“细雨”
- “成长”读书社群招募
- 上班后阅读开始变成一件奢侈的事
- “精神病患者”的角度问题
- 说的真好
- 2021-02-10(找不回的“年味”……)
- “不完美,才美”01(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