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生查子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上下两阙,景情递出,景凄以清,情挚以真,宛见别时,残月映脸,别泪晶莹,歧路袂分,执手叮咛语频,缠绵悱恻,眷恋殊殷。似含泪忍悲,俛首睹草色而漫得之,然深情一种,俱在语中:“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辄行人闻之,虽天涯邈远,归期难必,然斯情斯人,何能一刻而置焉?当见草色而思罗裙,见柳枝而忆腰身,远山眉峰聚,近水眼波横, 在在处处,无不系之于情。
深情绵邈,味之而意愈长,真乃善于言情者也。
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云: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仿若斯词题前之景,可以比观。
又记:曩日课上,与诸生论之,既罢,有曹生景添者,素聪慧,起而问曰:“情辞动人,图景历历,未审牛希济当亲见之否?”
予闻之,则略述《红楼梦》37回咏白海棠之事:
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作诗。”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宝钗以为作诗不过寄兴寓情,此言得之。《岳阳楼记》亦非范仲淹登楼揽胜以记之,所由者,不过一图耳,然竟述之以文,洋洋洒洒,穷尽阴晴,岂仅为山水楼观,尤在于览物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志忧乐,并忘得失矣……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文章图片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