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焦虑的慰藉

哲学——焦虑的慰藉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微博
人们对自己的尊严的所得没有足够的信心,由此依托于他人的评价,从而判定自己的价值高低。我们希望他人看重自己的强烈需求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丝毫减弱,依然占据着我们心理关注的首要位置。

社会对失败者也仿佛格外严苛,人们将身份地位的追逐看得理所当然,因此失败者身上蒙上了一层灰,人们认为loser是没有能力、没有尊严的人。

【哲学——焦虑的慰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通过决斗来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尊敬,来彰显自己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他们把自己身份地位的认定权利交给了他人。这种意义的决斗夺走了数十万人的性命。

后来希腊半岛出现了一批哲学家,他们特立独行,对于当时百姓产生的身份焦虑,他们丝毫不受困扰,面对他人的谴责、评判、羞辱,可以淡定从容、安之若素。

哲学家并非不关注友好与讽刺,成功与失败,他们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来应对与传统尊严原则毫无关系的不良因素。
《身份的焦虑》一书中说到:"在他人观点的关系中,哲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因素,这一因素可以形象地描绘为一个盒子:公众的观点,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首先纳入其中进行分析,然后把正确的观点赋予新的活力置入自我形象之中,而把那些错误的观点一笑置之,将其摒弃在外,从而不使其产生任何伤害。哲学家把这个盒子称为‘理性’。"

基于理性原则,哲学家认为我们的身份可以有我们的理智良心来确定,而不再受市场上他人一时的看法和评价左右。

哲学家认为我们应该运用严谨地逻辑分析对待他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他们认为大众的评价体系是愚蠢的,是基于一时的情感、直觉而产生的偏见。
大众思维是少数人的观点被大多数人推崇的理念,常常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所谓集体容易陷入狂热,就因如此。而此时,理性意识或者独立思维意识觉醒的人,或许会被认为是特立独行,人们往往称他们"不合群"。
以前我以为特立独行的人只是生来孤僻,不喜热闹,善于独处。此时有了另外一种看法:
若有人特立独行,并不是说他不愿与人交往,只是因为他明白了了真相,没有找到真正可以同行的人,又不愿与大众同流合污而已。
"哲学不是摒弃成功和失败的等级对立,而只是重新确立判断过程。根据哲学观点,主流价值体系有时候会有失公正地让一些人蒙羞,同样,有时候也会有失公正地让一些人赢得尊重"。

社会在这种主流价值体系中,容易形成一种势利倾向,人都是群居动物,势必会被这种倾向所影响。大多数人真的很难对他人的看法完全忽略不计,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干扰,尤其不自信者更甚,因为心底不确定自我的价值,所以把评定自我价值的权利交给别人,就把这种评价当做是正确理性的看法,然后心底让自己接受来自于他人附加的自我形象。

所以,拥有理性,可以理性分析是否将他人的评价纳入可以影响自身看法的体系中,因为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人的评价是否正确,即便这种评价体系在很长时间内被大范围内推崇,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要求对方给与自己尊严和价值认证的这个人,他的看法是否值得采纳。

按照书中的观点,大众的思想经不起仔细推敲,理性分析其价值逻辑体系,会发现它们根本立不住脚。
所以,自信应该是对自我价值的绝对清晰与认同,尊严的确立也不依托于大众标准,是由内而外的自我认同。
按照哲学角度来说,哲学赋予人们这种信心,即使身处于不公正、不理智地价值体系情境中,我们仍然相信自己有获得尊严和价值的资格,即使并未收到他人的任何溢美之词。

如果我们拥有这样的自信,可以不再轻易受他人的看法和评价所牵动心绪,不再自我怀疑,或许因他人看法产生的焦虑也会减弱,从这个角度来说,哲学是对人们身份焦虑的慰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