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段子手的自白

以前在空间发段子,后来在微博写段子,现在转移到朋友圈。

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像是永远换个地方讲段子。
【一个段子手的自白】偶尔都会觉得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段子,倒也过得游刃有余。
现在有点收敛了,因为经历了一些事,而且发现自己确实下嘴越来越毒,所以会默默地把段子咽回去。但是有些可能明知说出来并不会怎样,倒可以活跃气氛,也突然有些冷漠了,也可能是小心吧,宁可错过高兴,也不能误伤了谁。而且又开始觉得逗人开心真的没意思了。
想起小学时特别喜欢演小品双簧相声,节目都演到中学去了,后来就是一天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就从此开悟不做笑星。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我似乎又忘记了这个领悟,又开始玩得忘乎所以了。
想想自己,也是个奇葩,天生就喜欢看别人笑,只要能把人逗乐就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想起以前,和街上的几个同学去乡政府玩烟花,一下玩大了,有个同学不小心点燃了所有的硝药,一阵烟雾过后,她就成了个头发卷卷的包租婆。当时被街上的人问,我也就眉飞色舞地讲,大家似乎听得很开心,说我说得简直绝了,眼泪都笑出来了。就像前段日子回小学,有老师拉着我说我以前演的双簧把她眼泪都笑出来一样,我当时是特别有成就感,越讲越起劲。现在想起来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刻薄,人家头发都卷了脸都熏黑了你不同情人家去还在这里取笑她。但是老天作证,我没有半点要嘲笑她的意思,只是单纯觉得这件事很搞笑。我自己也经常做些蠢事给自己带来麻烦我也常常拿来当段子讲,可能我比较奇葩吧,觉得反正发生了的事情,蠢得哭不如拿来笑笑。
我一直继续着我搜集段子的爱好,每天放学回家就看《曲苑杂谈》、《快乐驿站》、奇志大兵,看到好笑的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给同学看。当时我是找的班上几个成绩并不怎么好的同学一起演,我是导演也是演员。也巧,我看过的小品,只须一遍,台词句句都记得清楚,所以看过多少,我就能演出多少。由是班会常常几乎是我的专场,好在同学们也最喜欢看到我的节目。平时不排练的时候,我也是跟这些同学一起玩,每天中午,她们都端着一碗饭,跟我坐在校园的一个角落,听我给她们讲笑话,当时我真是一肚子笑话,总也讲不完,所以每到了午睡的时候饭也没动,就原样地倒掉了。
我其实是个不爱说话的人,平时估计除了成绩、拿奖和回答问题之外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常常就是大家在操场上玩,我一个人在无人的角落里踱来踱去,自言自语。跟着我的这些同学呢也不是特别受欢迎的,因为成绩不好,那时大家偏见特别重,大家都认为“跟蠢的玩久了也会变蠢”,有些中等成绩的见了差生还会翻白眼,但是我不知是特别自信还是怎么,就喜欢跟她们玩在一起,可能是因为只有她们对我的笑话表示了特别的兴趣和热情吧。那时候女孩子们下课都跳皮筋,对皮筋一点都不感兴趣可能只有我,所以能够舍弃了皮筋来听我讲笑话的人真的是真爱了。跟她们演起小品来自然也是热情满满。
那么后来为什么又不演了呢?刚到中学时我也在班上演,当时大家也爱看,但是总感觉少了什么,总觉得有点冷清。也许是小学时那些搭档们都不在身边吧,她们也许没再读下去,就是想考也考不上我这里,我虽然没有想过这么一天,也不会对此抱希望。只是我确实没有再找到一个和以前她们一样热爱小品的搭档。还记得有一次我们的节目要推到学校去,老师建议我们不要说长沙话,说会听不懂。(其实真的很容易听懂)但我是第一次感受到别人不懂你的笑点的那种失落,我慢慢意识到似乎不是我表达的都能被人接受,我的所做并不能为所有的观众带来快乐。所以我也越来越冷淡。但这并不足以使我彻底离开逗乐的舞台。
让我真正放弃的,说来也怪,竟是一句特别轻的话,而且是来自善意的关心——提醒我注意形象。
这是一个对我的相貌很喜欢的人说的,我能确定她没有恶意。但是那却让我想到以前,自己很懵懂的时候,不懂得骂人的话的意思,有次用错了,大家都大笑起来,还起哄,我以为是真的很好笑,就顺着他们重复了几次。他们肯定都觉得我是个傻逼,而我却毫不知情,我完全沉浸在逗笑了他们的幸福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为了别人的笑柄。因为我从来都没有想过,人脸上那么灿烂明亮的笑容也可以来自对一个人的嘲笑。所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登上舞台,因为我不想想起,人们不是因为我的表演而笑,他们甚至不是在笑那件事情,他们只是在笑我,笑我是个小丑。
偶尔想起室友说的一句话:喜剧演员容易得抑郁症。当时听到这种言论我还有点吃惊,就像听到林青霞妈妈因为女儿想去演戏病倒在床一样惊讶,不过后来又感到十分理解。就像长期呆在黑暗里的人会为一缕光亮狂喜,热爱笑脸的人也必定能敏锐地察觉悲伤。这不是网上说的搞笑的人天天在人前乐呵呵人们就忘记了他也会悲伤,这完全不同,特别特别不同。而这也是我认为喜剧必不可少的东西。
看了现在的喜剧我经常想,为什么现在的比以前的差那么多,是对喜剧的热情减少了吗,不可否认有些人的动机确实不纯了,他们的欲望不是逗乐他人,而只是想红想做明星。但冥冥之中我觉得还有一个更深的原因,就是——他们都只发觉到笑,而不懂得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