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为什么一开始就布局5条技术路线?

疫苗|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为什么一开始就布局5条技术路线?
文章图片

【疫苗|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为什么一开始就布局5条技术路线?】◎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张佳星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10月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42个在研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疫苗已有11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11个疫苗实现了5条技术路线进入临床试验的全覆盖 。
5路“战队”全面布局,极具前瞻性
疫情是疫苗研发开启的“发令枪” 。
疫苗|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为什么一开始就布局5条技术路线?
文章图片

“在疫情暴发初期,科技部就对5条技术路线进行了全面布局,我认为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公司董事长杨晓明说,现在5条技术路线都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也充分表明,当时的科研布局是有超前战略眼光的 。
资料显示,为最大限度提升我国新冠疫苗研发的成功率和速度,科研攻关组迅速确定的5条主要技术路线为: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RNA疫苗和DNA疫苗) 。
同时布局5条技术路线,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保成功 。如果把疫苗研发比喻成一场战斗,就需要尖刀班、主力部队、空降部队……不同疫苗有不同特点,发挥不同的优势,在配合作战中打出不同建制的组合,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攻下“山头” 。
应急攻关项目支持下的5条技术路线,每条技术路线都有1—3个团队进行研发,每个技术路线都由多个单位形成合力,从企业到高校、科研院所再到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顶尖学术机构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夜以继日投入研发 。
进展如何?要看数据!数据!数据!
9月2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冠病毒疫苗工作进展情况吹风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率先带来好消息 。他说,4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中,3个是灭活疫苗,1个是腺病毒载体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正在抓紧开展Ⅰ、Ⅱ期的临床试验 。
对于临床试验的Ⅰ期、Ⅱ期、Ⅲ期,普通人可能很难分清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解释,Ⅰ期证明它的安全性;Ⅱ期继续保证安全性,更要确保有效,主要检测抗体能不能产生、产生多少、什么时候产生、持续多长时间等 。Ⅲ期则是在疾病流行区域,通过大量的人群接种,去观察到底有没有实质上的保护效果 。
简单理解,疫苗需要依次回答是不是对机体安全(安全性)、能不能训练免疫系统识别病毒(有效性)、小规模“实战”(Ⅲ期临床试验)效果的问题,只有获得全部通过才能获批上市,给公众接种 。
“通过”与否的重要依据就是:数据!包括不良反应率、中和抗体产生等相关数据 。由于是随机双盲试验,数据只有在某一阶段试验完成后揭盲,才会知晓 。
例如,在中国生物公司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部分揭盲数据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 。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中和抗体,部分组别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 。
据介绍,目前应急攻关项目支持的4个灭活疫苗均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3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是我国的优势品种 。
进入疾病流行区域,中国疫苗在实战中展现保护效力 。
中国生物公司的两个灭活疫苗在中东、南美等地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已接种数万人,目前观察无严重不良反应;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的灭活疫苗在南美、东南亚等地,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康希诺公司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在欧亚地区均开展了Ⅲ期临床试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