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赠书|疫苗问世:一场科学竞争和无畏的疫苗“小白鼠”

菠萝说
疫苗无疑是人类在医学领域中一项伟大的发明,许多一度威胁生命的疾病因为有了疫苗也变得不再可怕 。而一支疫苗从无到有的过程背后往往是艰苦卓绝的钻研和试验 。
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疫苗的问世,文末还有福利哦~
在传奇人物路易·巴斯德领导的法国科学家,与较为年轻的科赫带领的德国科学团队之间,曾有一场白热化的竞争 。虽然这场竞争背后的故事未免令人生畏,但是科赫和巴斯德两人之间的个人竞争堪称科学史上最卓有成效的科学竞争 。
疫苗|赠书|疫苗问世:一场科学竞争和无畏的疫苗“小白鼠”
文章图片

路易·巴斯德
性格古板的科赫坚持认为,传染性生物——比如细菌和病毒——在所有环境中都会保持自身的特色和行为 。从1877年到1906 年的30 年间,科赫将这一想法应用到他自己或者他的团队发现的所有细菌上面 。在这些年间,他们所发现的微生物包括导致炭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性病(梅毒和淋病)、伤寒、肺结核、霍乱等的病原体 。
在法国这一边,巴斯德和他的团队(后来的巴斯德研究所)正在努力识别一些重要疾病的成因,比如百日咳和狂犬病 。他们更倾向于研究出将这些疾病一网打尽的新型治疗和预防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巴斯德专注于利用免疫系统,让它们来识别并记住外来病原体(或者是对身体造成严重破坏的毒素) 。
【疫苗|赠书|疫苗问世:一场科学竞争和无畏的疫苗“小白鼠”】科赫和贝林领导下的德国科研团队率先使用抗毒素和被动免疫疗法,而法国人则致力于研发新一代的主动免疫疗法——用我们更加熟悉的词来说就是疫苗 。
最后,国家民族感情上的对立加上不同的语言、各异的科学理念,反而促使双方都为全世界和后世的福祉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实际上,如今世界各地使用的方法正是结合了德国人识别出的病原体与法国人改进的疫苗技术 。
在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有一位研究人员继续研究科赫发现的霍乱致病菌,使用巴斯德的减毒技术来研发疫苗 。瓦尔德马·莫迪凯·哈夫金出生于俄罗斯帝国(今为乌克兰)的一个犹太教师家庭 。他师从埃黎耶·梅契尼科夫 。梅契尼科夫是一位俄罗斯免疫学家,后来与保罗·埃尔利希共享了1908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
1881年,就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之后,紧随而来的就是追捕大量犹太知识分子的大屠杀,哈夫金加入了抵抗者的行列,但是很快就受伤入狱,直到在德高望重的梅契尼科夫的担保下被放了出来 。1888 年,哈夫金移民到了瑞士,然后跟随自己的导师梅契尼科夫来到了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 。两人最终都没有返回俄罗斯帝国,哈夫金只在巴斯德研究所找到了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
哈夫金的才华很快就从书本堆里解放出来,他开始了一项化学减毒研究,目标是研发霍乱疫苗 。就像疫苗研发早期发生过很多次的情形一样,1892年7 月18 日哈夫金先在自己身上接种了疫苗 。他从这次致命实验中幸存仅仅12 天之后,就向英国林奈学会报告了自己的发现 。
当时大家仍然在质疑科赫发现的细菌是不是霍乱的真正元凶,因此巴斯德和梅契尼科夫都无法相信这一发现 。哈夫金没有因此受打击,他始终确信自己的新疫苗有治疗前景,决定进行人体试验 。
就像经常发生的那样,机遇给哈夫金的未来创造了重要条件 。英国驻法国大使弗雷德里克·达弗林侯爵正巧曾是印度总督,他对哈夫金的研究格外感兴趣 。抵达英国之后,哈夫金遇到了厄内斯特·汉伯里·汉金 。
汉金就是那个后来在遭到污染的恒河水中发现未知物质,从而推动了医学进步的英国医生 。我们现在知道那是第一次对噬菌体的描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