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爱自己

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是怎样激励自己的?
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而没有做到,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
还是去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背后所反映的需要?
选择后一种方法吧,因为这会促进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既然希望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益的,那么,自我评价的方式就要有助于学习,使我们的选择符合生命的需要。
我们的自我评价方式往往导致自我批评,自责,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甚至很多人深陷其中,而无法从失误中获益——其实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的成长。
即使我们有时通过严厉的自责“得到了教训”,但这种变化和学习的驱动力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心理,而非出于对生命的爱。
负面心理带来的变化或者学习的动力强大,还是我们的内在向上向爱驱动力大?
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

如果我们指责的那个人恰好是我们自己,言下之意是:“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
专注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我们就更有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一旦发现自己正在做无益的事情,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对需要和价值观保持清醒的认识,以使我们的转变:
(1)符合我们的心愿;
(2)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出于自我憎恨、内疚或羞愧。
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
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
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
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接着,我们试图理解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我们问自己:“我做那件事情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
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不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的,也不论我们事后是感到庆幸还是遗憾。
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
此时,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我们意识到,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
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
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
“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我们的行为会基于一些动机,比如为了钱,为了得到认可和赞同,为了逃避惩罚,不想感到羞愧,为了避免内疚,为了履行职责义务。
当我们选择做一些事,放弃做一些事的时候,我们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生活才更加有乐趣,我们才更爱自己。
我记得以前老师说过,你可以选择不做,承担不做的自然后果,可以选择不高兴地做,一边做一边抱怨,也可以选择高兴地做,为自己想要实现的那个目的,愉快地做。
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至少有三种或三种以上选择。
一件事只要是变成了我要做,而不是我不得不做,效果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同时,我也认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理论,孩子不得不做什么事的时候,动机并非发自内心,自然也不会有特别好的效果。
【怎样爱自己】我们作为家长自己设置了很多限制,认为学习是辛苦的,重复练习是枯燥的,挑战困难是艰难的等等,于是在这些方面,我们想要人为地影响和干涉孩子,而没有让孩子有自我选择的过程,从而形成为自己选择的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