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好好说话,让自己优秀成“别人家的父母
在网上有一个热门问题,大家经历过的孩童时期最具精神摧残力的一句话是什么?网友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把答案归类,会出现一个可怕的结果。这些最具精神摧残力的话语,有80%来自父母,20%来自于老师。
看到这个结果是不是很震惊。父母本应该是最爱孩子的人,反而给了孩子更多的伤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矛盾的现象呢?本应充满阳光的孩子因为言语的伤害变得郁郁寡欢,对别人热情、温柔、大方的家长,跟自己家孩子说话时却极尽刻薄。
在《正向管教》中,作者蔡中元提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说话会有三种模式,对自己家的孩子、对别人家的孩子和正常说话。
比如,出去玩,孩子停下来不走了。
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就会说,“你怎么这么磨蹭,快点,大家都在等你。”
换成别人家的孩子,会格外温柔,“你可真爱观察,没关系,阿姨等你啊”。
正常说话,应该是“我们要去下个地方了,快跟上啊”。
对自己家的孩子说话时最不客气的。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为什么父母不能好好说话呢?
想象一个熟悉的场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孩子放下碗筷,说我吃饱了。家长的本能反应是什么?“我看你也没吃多少呀,再喝碗汤吧?再吃点菜吧。”
为什么家长会习惯性的让孩子多吃些,而不是相信孩子真的吃饱了。
第一个原因,先定立场。
在父母的先定立场里,孩子是不爱吃饭的。孩子说吃饱了,家长会认为孩子是不想吃了。正是这样的先定立场,让我们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上。
第二个原因,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就是把言行道德化。孩子没有按时起床,就说孩子“懒,不思进取”,孩子没有主动跟人打招呼,就说孩子“没礼貌”,孩子没完成作业,就说孩子“不爱学习,对不起父母的期望”,这都是道德评判。本来是简单的行为,用道德的标签评判,更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三个原因,情境的力量。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做了一个实验,被称为“破窗效应”。一辆汽车停在小区里,放了一周都无人理睬。于是津巴多把车窗敲碎了,仅仅几小时,这辆车就消失了。
这说明了什么?情境的力量会大于人的性格特质和自我控制力。在干净的环境里,人们很少会乱扔垃圾,但如果已经垃圾遍地了,会有更多的人把垃圾扔在地上。
所以,家长要评价孩子行为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孩子所处的情境。任何脱离情境的评价,都是不准确的。
正是因为有先定立场,道德评判和情境的影响,才让我们不能好好说话。那怎么说话才算是好好说话呢。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2.怎么说话才算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既要有理又要有情。
- 有理的部分
比如,孩子成绩退步了,苦恼的像你求助。你会怎么做呢?
心不在焉的玩着手机,跟孩子说,“这次没考好没关系,下次好好考就行了。多复习复习,上课专心听讲,有不懂的问题就问老师。以后回家先写作业,少玩游戏。“
你说的这些话都是对的,但都是一般性的道理,对孩子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估计你这样说过几次之后,孩子就再也不想和你讨论学习的问题了。
为什么我们只会对孩子说这些一般性的道理呢?因为我们没有用心关注孩子的问题,只能泛泛而谈。
当孩子向你求助的时候,你应该做的,是放下手里的工作,和孩子一起想对策。只有你真正关注孩子的问题,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爱的部分
举个例子,带孩子出去玩,孩子想带个玩具,你会怎么做呢?
一种做法是,拒绝孩子。因为孩子带玩具出去很容易丢,还会增加你的负担。
另一种做法是,不管孩子想带什么都答应。
这两种做法都是爱,但这两种做法都不是适宜的爱。
不让孩子带玩具,其实是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因为拒绝的理由是怕自己麻烦,没有考虑孩子的需求。这种爱是“限制的爱”。
无怨无悔的给孩子善后,其实有些溺爱的成分了。
适宜的爱,应该是告诉孩子,你可以带玩具,但你要自己照顾好它。
给孩子自由,同时让他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才是适宜的爱。给孩子自由,首要的要保障孩子的安全,给孩子限制,就要合理的向孩子提出要求。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3. 怎样向孩子提要求? 向孩子提要求,有两个关键词,合理、一致。
合理,是要在孩子能力范围内提要求。超出孩子的能力,会让孩子体会到挫折,愤怒和委屈,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一致,就是要前后一致。比如,平时限制孩子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但大人想玩游戏的时候,就主动把游戏机塞给孩子,只为了自己的安宁。这种不一致的要求,会让孩子迷惑,到底应该怎样?
给孩子提要求,要合理,要前后一致。那么,应该怎样向孩子提呢?
表达方式上,要遵循胡科特的12字真言,不含敌意的坚持,不带诱惑的深情。然后,要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
举个例子,孩子该洗澡了。
提醒孩子的时候说,“9点了,该洗澡了。”
孩子可能会讨价还价,“再玩一会”。
家长说,“到时间洗澡睡觉了,洗掉身上的细菌才不会生病,睡眠充沛身体才会好。我们一起把玩具收起来吧。”
这就是不含敌意的坚持,没有评价,没有诱惑,明确了界限。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该洗澡了,该收玩具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有一句谚语说,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善意铺就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会爱孩子。只有善意,却没有善意的语言和行动,是远远不够的。
【学会好好说话,让自己优秀成“别人家的父母】人们经常用“刀子嘴豆腐心”来形容嘴硬心软的善良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父母也是恰当的。但很不幸,豆腐心孩子是看不到的,他只能体会到刀子嘴带来的伤痛。好好说话,表达善意表达爱,才能给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
推荐阅读
- 爱就是希望你好好活着
- 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学会可视化思维!
- 最好的生活,首先是好好活着
- 爱TA,就要好好吃了TA
- 不好好读书就要嫁过去当少奶奶()
- 如果鸽子会说话(二十三)
- 互联网创业(先学会避坑,再成为内行)
- 《想好好写点什么,但总是感觉缺点什么》
- 加油自己
- 9岁孩子为了逃避责骂学会撒谎,真相让无数家长深思(教会孩子做人比成绩更加重要,诚实的孩子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