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日记——快速提升学习能力的底层方法

何谓反思?
昨天韩国队2:0击败卫冕冠军德国队。第一个进球是在91分钟左右,刚开始被判了越位无效,但智慧的裁判借助清晰的回放重新审视了这个进球,然后重新做出进球有效的判断。也是因为这个进球,让德国乱了阵脚最终出局,而对于韩国对,虽然也出局了,但足以载入史册。这个回放的过程其实和我们人类大脑的反思过程有相似之处。

反思不同于总结,后者是对结果的分析,前者则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分析。
比如,如果要写出10W+的文章,就不能只是天天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看大咖《10W+文章技巧》。更好的办法是类似如下的反思:
  • 文章为什么访问量低,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 哪个环节改进可以增加访问量?
  • 写的这些对读者真的有用吗?对多少读者有用?
    ……
    如此不断复盘、反思,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所得。
为何反思?
人类大脑的第一运行机制是:
能不用脑就不用脑!
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是人类遗传基因决定的。基于此,看看人脑的思维、行动路线是什么样的?
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很多 情况下,我们总是把假设当成实事。比如古人会把雷电的可能假设之一——有雷公电母主宰——当做实事,进一步产生祭拜等行为。
反思则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的过程,反思可以让我们更接近实事甚至真理。
苏格拉底甚至如是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度过”,可见反思的重要性。
反思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 我们经常会“不假思索”的做出某种行为。或者凭借直觉;或者看别人这么做;或者我们曾经有相似的经历,当时采取了这样的行为,后来便延续下来了。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一种假设,而假设是我们基于经验对实事的解读形成的。
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假设都是偏离实事的,而反思则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知识误区、不断校正假设。
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反思日记——快速提升学习能力的底层方法】反思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联想和联结,有时会纵横交错的将过往经验、经历进行链接,这个过程能够帮助我们对孤零、分散的经验进行重组,从而产生新的知识。
反思是一种很好的反馈 很多人都读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又多少?如果用反思日记来践行里面提到的七个习惯,则成果肯定不一样。通过每天的工作、生活中的事件,我们会更清晰什么是“以终为始”?怎么样才算“积极主动”?在合作中用到了”双赢思维“了吗?……
如何反思
反思如此重要,频率越高越好。建议每天都进行反思,这样坚持1年,成长效果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你可能会问,有难么多要反思的事情吗?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亲测有效的几个方法如下: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比较重大的事都是又一个个小事构成,比如要完成一个项目的公关,除了技术、案例、资金等能看得见的因素,更有沟通技巧、临场发挥、心态等小事件因素,这些因素会具体到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通过反思,见微知著。
我最近的反思都是以开会、沟通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入手,通过反思,发现矛盾产生的原因,判断自己的假设与实事的差距,不断校正,从而提供更多的视角理解对方。通过每日更新反思日志,能够让相关人看到我对他观点的分析、认可。自己在进步的同时,加深了同事之间的相互理解,可谓是一石二鸟。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我们读书就是读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而最好的书,其实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
生活每天都在生产未经加工的经验素材。我们的判断来自经验,而有效的经验来源于判断的反思。反思,让我们把生活的素材重新解读,成为洞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