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升你的学习加速度(“总结”或许是一支很好的助推剂。)
李善友老师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是低水平的重复。”这句话让我颇有感悟,所以我在最近的读书当中用自己的话总结了两个模型。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模型一:关于大学人脉重要性的新模型
【想要提升你的学习加速度(“总结”或许是一支很好的助推剂。)】曾经有不少师弟师妹问我,在大学里社交重要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选择用类比的方式来回答。如果将大学比作是工地的话,那么我们的目的就是建房子。由这个我们可以衍生出两个模型一个是搬砖工模型,另一个是建筑师模型。
起房子,离不开砖头,那么搬砖工就尤其重要。他们日复一日地辛勤工作,目的就是能把房子建好。这时候谈到社交,就意味着减少了自己的搬砖的时间,很大几率失去了自己向工头转变的机会。那么这个时候,大隐隐于市,在不被打扰的同时还能进行高效的自我提升,这个时候社交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房子的灵魂是出自于建筑师。但是他们的灵感并不是靠自己闭门思考,而是通过与其他建筑师的交流,思想上的碰撞,才能创造出抗震八级的大厦。这时候,我成功的原因离不开和其他优秀的人才一起合作。这样看来,社交又显得十分重要。
大学里的社交重要与否因人而异,不知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模型二:关于反直觉学习模型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大概两个方向,一个是通过学习来掌握并使用知识,另一个是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利用知识不是单纯的提取记忆而是积极地调用记忆板块。现在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反直觉学习。总体来说就是,五个效应加上一条理论。效应分别是测试效应、分散效应、生成效应、交错效应和变动效应。剩下的一个理论是必要难度理论。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这些分别是什么。
测试效应:在相同时间内,测试比重复的学习更高效。在测试中,将知识连成一片,便于记忆的同时还便于提取。
分散效应:利用一大块时间去集中学某一样不如将大块时间分解。
生成效应:及时回忆,在脑海中像放电影那样回顾自己学过的知识。
交错效应:不同的学习内容交换来学,不同的书交换来阅读,不然长时间身体会不自觉地陷入低效率的怪圈。
变动效应:灵活地变换学习环境。让大脑处于一种新鲜感。长时间在图书馆,脑子固定了某种环境思维在里面,学习效率就停留在那个境界。在教室学习一段时间后,换到图书馆,再换到宿舍学习。当然这一段时间不是指几个小时,是指几天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
必要难度理论:学习内容应该选择稍高于自己的能力的内容。对于与自己水平相当或者低于自己水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脑子不自觉处于舒适区,导致出现单纯的记忆情况。学习能力并没有提高。将五个效应灵活运用,以适于各种学科或者技能。交错效应和分散效应配合来,分散效应决定一天某一方面的学习时间,交错效应决定某几方面的学习顺序。测试效应和生成效应配合来,在测试效应过程中可以完成生成效应。例如,看到某一道题目,就可以联想到这题目与之前做过的题目或者看过的某个知识点有什么联系,在无意中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变动效应,主要是为了刺激大脑,让大脑高速运转。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后以我自己举个例子吧。像我看了一篇有关学习的文章,我只做了几个词,由这几个词用自己话总结出它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我是在教室看的文章,在宿舍码的字。如果,我看完以后马上就码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瞬时记忆,这样的回忆并不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这样做,首先锻炼了我语言表达总结能力,其次通过回顾所看的东西,印象加深了,讲给你听我又加深了对这个的理解。
推荐阅读
- 放屁有这三个特征的,请注意啦!这说明你的身体毒素太多
- 为什么你的路演总会超时()
- 奔向你的城市
- 是你,情愿
- 我来海边捡贝壳
- 下雪了,飞去你的城市拥抱你|下雪了,飞去你的城市拥抱你 | 有个直男向我表白了
- 动如脱兔
- 如何有效沟通
- Python爬虫|Python爬虫 --- 1.4 正则表达式(re库)
- 你喜欢的不一定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