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14岁选入国家队、跟腱断裂是家常便饭,我做体校生经历的别样人生

体育|14岁选入国家队、跟腱断裂是家常便饭,我做体校生经历的别样人生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显微故事,作者丨潜秋云 蜜斯桃 郭子睿,编辑丨常新
永无止限的训练、拿下金牌的唯一目标,抛去这些,那些以体育作为人生目标的选手们背后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7岁进入体校的全红婵、2岁半起便跟着做体操队教练的父亲去训练房玩耍的陈芋汐……
成为冠军之前,没人知道他们吃过多少苦,走过多少看不到光明的黑暗之路 。
今年刚满32岁的苏炳添曾把突破十秒当做自己最大的愿望,运动员的百米速度是一点一点提高的,每提高0.01秒都是极大的突破 。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时间内,苏炳添都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他甚至会反复看比赛录像,陷入绝望,因为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调整,也只能把速度维持在10秒零几的水平 。
在国家队的每一个运动员,他们所能获得的成绩都不仅仅是99%的努力可以保证的,1%的天赋显得至关重要 。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了一群从小进入体校的年轻人,他们之中:
有的人最初因为文化课成绩不高,被迫进入体校,在这里体会到了坚持、努力背后所需要的付出的汗水,在认清现实后,及早退出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有的人在体校篮球专业,碰撞,脱臼,骨折,韧带拉伤甚至跟腱断裂已是家常便饭,可又担心自己离开体校后没有其他一技之长,不好在社会里找到合适的工作;
有的人和姐妹一起进入体校学体操,压韧带、各种姿势训练,依然让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那些他们说,“不受伤的运动员才是天赋型选手,而我们只能不断勤奋”;
还有的人具备一定天赋,甚至一度拿到过广东省省级比赛游泳冠军并进入国家队,最终依然在高考阶段选择退役,考取985大学,最终在企业工作、并年薪近百万 。
回顾起自己的体育生涯,大部分人得出一个结论,不后悔,体育给予了他们比常人更坚韧的意志,而有这样的意志,“在现在这个社会,总不会过得太差” 。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体校选我时,我感觉自己即将登上NBA,“来了才知道,体育真的太苦了,只有30%的人最后留下来”阿伟,25岁,2013年至2014年就读于山西职业体学院,篮球专业
我进入体校的原因很简单,没考上高中 。
但我也知道当今社会没有文凭不行,于是亲戚建议我先去读体校 。那是我们当地一所大学的大专部,专招省内各种体育特长生,3+2读完出来以后拿大专文凭 。
虽然成为职业运动员的机会渺茫,但大专也勉强拿到了跨入社会的敲门砖 。
从小我活泼好玩,幼儿园还被诊断出多动症 。注意力分散使我在课堂上每天神游,成绩自然也不理想 。
我最喜欢的课程就是体育课,喜欢打篮球,喜欢看NBA 。因为个头高长得也算凑活,初中时候我就有很多女孩子追 。
运动场上女生们为我的尖叫,足以弥补我因学业不佳带来的低落 。
体育|14岁选入国家队、跟腱断裂是家常便饭,我做体校生经历的别样人生
文章图片

没考上高中对父母的打击还挺大,可我知道自己根本不是读书的料,于是听从表哥的建议来到体校面试 。
当时和我一同去的还有我的发小,我俩都选了心仪的篮球专业,但是人家只招十几个人,还需要经过层层考核筛查最后才能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