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谁是我

我是谁,谁是我
文章图片
2018年8月5日星期天
大连,也热
那天,我刚出地铁站,就看到,
一个身材比较有致的美女,黑色的裤子,配着一双不算高跟的跟鞋,穿着纺纱的衬衣,在热天气下,香汗淋漓,黑色抹胸内衣若隐若现,很养眼。
她在干啥呢?在地铁口发着小礼品,说着,扫码有礼品,扫码有礼品。
我忍不住多看了一眼,主要是一来美女的确挺养眼,二来我好奇,看会有多少人去领礼品。
几乎没有!
也难怪,这么热的天,谁会愿意站在日头底下,哪怕就那么一小会儿,哪怕和美女面对面呢?
其实,我觉得小美女固然有良好的先天条件,但就这个工作而言,此时此景下,至少有2点没有做好。
要是我做这个事情,我首先不会选择地铁口。
地铁口固然人多,换句话说,是流量多。但正因为是地铁口,谁也不会长时间停留。你想,打开手机,扫个码,介绍上两句,换取小扇子的礼物,至少1分钟吧。停留的时间足够引起地铁口的人越来越多,然后就会拥塞,所以谁都会快速通过,不会滞留。
所以如果往外再走上5-10米,不要处在流量瓶颈的地方,那就会好很多。并且如果有点阴凉的树下?估计又会加分。
再者,小美女的方式简单了,不能简单的吆喝:扫码送扇子。这样的吆喝,等于没有吆喝。
记得当时上课的时候,老师说,如果你被车刮着摔倒了,要求救的话,前往不能说,谁来帮帮我,打个120。这样的话,起不到作用。
术语叫,群体无意识?
而是说,这位穿着黄色T恤的帅哥,请帮我打120。
要明确的指出来,效果可能更好。
勤奋固然重要,但只是一味的勤奋,没有用好方法,那就是徒劳。好听的说法,虽然没有成功,但被自己的努力感动。
有个屁用!
我在想,要不要上前搭个讪,聊两句,指导一下?
想想还是算了,我自己还没有明白,还找不到方法,指导啥呢?
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何必打扰?
前阵子,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MBA师兄,看样子,应该比我大个5-6岁吧,我是慢热型,初次会面,并没有聊的太多。
几天之后,接到师兄电话,约着坐一坐。
我同意了。
聊过之后,我才知道,这位师兄之前在联合国的儿童基金会做调研工作,在全球各地比较贫苦的国家,做儿童生活环境调研,给出调研报告,然后协调援助。
很有意义的一份工作。
我问他,为什么后来离开了?
他说,见得多了,越来越觉得光靠援助其实并不能真正解决儿童们的生活境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虽然能够提供些帮助,但更多的是靠所在国的努力。
我问,那你现在为什么做起这个寿险行业了?
他说,就像联合国对某个国家的儿童起不到根本的帮助,要靠国家一样。国家呢,对某个家庭成员的生活状况的改变也做不了实质性的帮助,只能靠家庭本身。
他给我讲了个故事。
说一个朋友的家庭原本很圆满的,朋友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挣的钱也多,媳妇相夫教子,还经常一起带着孩子出国旅行,很幸福。但是有一天,朋友出差,遇上了车祸,当场死亡,这个家庭就垮了。
作为朋友,他可以进行援助,但也只是处于兄弟情谊,比如办白事的时候帮忙,给份白包(5000元),但以后呢,他做不了太多。如果兄弟媳妇提出来,下个月房贷还不上了,明年的孩子的教育费用交不上了,他能做什么?一次可以帮着给了,以后呢?不行吧,师兄还有自己孩子,自己的房贷要还。
师兄说,所以我想,保险应该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能够给这个家庭后续的生活做好保障。我希望能通过保险业务,一方面帮助家庭度过危机,另一个方面也为自己能够带来收入,岂不是双赢?
我问,你们的收入是怎么构成的?保险业务提成?
他说,不仅仅是提成,从这个行业来说,其实有很多的收入构成,比如收单,比如续约,比如团队业绩奖金等等。做的好的,可以加入MDRT(百万圆桌),那都是年入百万的收入等级,也是寿险业内最高的荣誉奖。
我问,你现在是什么等级?
他说,我现在,顶多是SSM(高级销售经理)。
我问,啥意思呢?
他说,这个行业分LP,SM,SSM,DSM以及AM等等好多等级,我这个SSM,其实就是下面可以带2-4个SM,每个SM呢,又可以带2-4个LP,类似金字塔。
我说,我明白了,团队业绩奖是不是你下面的人获得的保险单,你也有奖励?
他说,是的,但不仅仅是这些。
他这么一说,我似乎明白了。
虽然和传统的CX有点不同,卖的不是什么营养品之类的东西,但从运作层面来看还是CX性质,只不过外面批戴的是寿险这个高大上的产品。
我不反对CX,但也不支持CX。
毕竟就具体交易本身来说,是双方自愿的。CX之所以被唾弃,我想主要是顶层的人员做的产品问题,假的产品不对,但寿险是好的。
其实关于寿险产品,不仅仅在于针对家庭情况的设计,一个寿险产品的好坏,主要在于理赔的便捷性和简易性。
世人往往提起CX,往往唾弃,避之不及。可能是受了法的约束,打击?
但为什么不打击寿险?
关键还是没有资金实力,我们自从上班起,公司就交了社保,但那些社保的量,能够支撑晚年的生活么?
还得靠社会资金,也许这就是这个行业存在的法律上的理由吧。
也许你会问,我怎么看师兄?一个做寿险CX的师兄?
没有看法,就是师兄而已。模式是模式,职业是职业,人是人。
据说心理疾病患者最多的两个领域是心理治疗师,以及律师。
心理治疗的方式,主要是引导你将内心的积郁抒发出来,你说出来了,得到了宣泄,将负能量导出来了,轻松了许多。
但心理治疗师呢,天天接受的就是这些负能量,无处宣泄,久而久之,积郁了。
律师?
我有一个律师朋友,聊得不多,但偶然见面的时候,总聊的很多。
他说,其实他请矛盾的,因为不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他打过很多官司,而且基本上都是胜诉较多。所以从一个职业律师的角度来说,是个比较成功的律师。
但有些官司,比如A企业欠了B企业的款,他呢,替A企业打官司,胜了。
于是,他就很纠结,欠债还钱,本来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但A却不用还了,而且是他帮的忙。
久而久之,他也就觉得自己像是有两个人,一个是职业人,一个是自然人。
职业人的角度,就要替别人赢得官司,自然人的角度,却是同情B企业的。
他问我,如果是你,你怎么办?
我只能呵呵。
其实我是理解他的,他其实是一个挺善良的人,只是职业的缘故而已。
有些事情,要把职业和个人分开来看。如果这个理解了,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很多电影演绎的,警方卧底,最后也会同情黑帮的兄弟。
他说,他感到困惑,因为有的时候,他觉得有两个自己。
我们都在本能的意识上,希望我们是合一的。但往往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的会分开很多个我。上班的时候,是一个我;唱歌的时候,是一个我;参加沙龙,论坛,上电视,又是一个我,就算是泡妞的时候,与结婚相处的时候,不也是不一样的我么?
合一,很难。
我们似乎都被某种无形的,我也不知道什么玩意,束缚着,要表里如一,不然的话,我们会害怕别人说,咦,你这人,怎么这样?
就像律师朋友,他其实挺善良的,只是职业索然。
我就问他,你怎么看我。
他说,你是重义气的一个朋友,平常看似比较冷漠,但熟悉之后,你会为对方着想。
我笑了笑说,太抬举我了。那我问你,如果哪一天,我做了件坏事,比如赌博被抓了。大家又怎么看呢?
他说,也许很多人都会说,小疯你怎么看起来平常挺如何如何的,但怎么也会干这种事?但如果是我,也许我什么也不会说,哪些你从派出所放了出来,我只是会去接你而已。
我问,为啥?
他说,因为我自己的经历就是这样,帮人家打官司是一件事,自己对B企业同情是一件事。你赌博了,不代表你就是赌鬼。
说的真好,又回应了上篇文章说的。
好人成佛,难上加难,不能错一件事,错了,就会有有色眼镜来看你。
但是坏人成佛,放下屠刀即可。
【我是谁,谁是我】我是疯点吧,不做好人。

我是谁,谁是我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