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总是哭得很伤心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这个原因(上)

那些总是哭得很伤心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这个原因(上)
文章图片
文|吕静贤
我的眼前总是出现这样的场景:
儿子一个人在幼儿园的门前,面对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其中不乏刚刚一起出来此时正跟父母一起回家的同班同学,甚至还有出来准备下班的老师,在那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痛苦里,放声地哭啊、哭啊!
此时谁也不能阻挡他的悲伤,哪怕平时再怎么在意他人眼光,都抵不上此时内心波涛汹涌的痛苦的任意蔓延,眼泪止也止不住。
尽管父亲就在身边,尽管用尽一切办法,好说歹说,都不能阻止他在那独自一个人,任意而长久地哭泣。
儿子这时才三岁多,不到四岁。
老公说:那段时间,每天去接孩子,出来幼儿园时,孩子总是哇哇大哭地至少哭半个多小时。边哭边闹着:“我要回姥爷家!我要回姥爷家!”怎么说也说不了,而且也止不了哭。非常突然的。
母亲说:“以前我从不相信,现在我真的相信了,这世上还有安全感一说。以前带孩子,哪里会想那么多啊!总觉得孩子只要喂饱就行,哪里还想到有那么多东西。”
一、那些总是哭得很伤心的孩子,往往都是这个原因
儿子从小,一直以来都喜欢吃手。对此,旁边有人说:“这是孤独,甚至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孤独?也许我还有点相信,毕竟孩子小时候,我抱得比较少。因为一直以来,我也是一个不擅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所以孩子出生后,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总是在无意中忽略与孩子的亲密互动。
但是,缺乏安全感?这我就不同意了。虽然与孩子亲密互动地少,但是孩子在身边,也是要什么给什么,也没说因为什么有意地去忽略他啊!而且不但止在自己身边,就是到老人那里,老人也是尽力地把他带好、照顾好,何来的缺乏安全感呢?
然而,在与儿子愈来愈多的相处中(原来因为工作等原因,孩子很多时候都是住在姥姥家,但我们基本上每天都过去看他),我真的发现孩子的的确确是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发生了这件事,更是让我在瞬间明白了孩子所有问题的核心。
那是去年五一放假前一天,那天,我们在父母家吃完饭,准备走时问不到四岁的孩子:“今晚回去吗?”孩子当时正玩得开心,不愿意回。我们想到第二天是假期,也准备过来父母这里,就说:“好吧,反正明天我们还过来,今晚你就住在这里吧。”
但是,当我和老公刚走出小区的门口时,就听到了不远处孩子的叫声,原来孩子想跟我们一起回去。可是孩子正在吃的药还在父母家中,如果要带他回去,肯定也要回父母家把药一起拿回去。想到第二天还要过来,就对不远处的孩子说:“今天先不回了,明天爸爸妈妈再过来接你。”儿子点点头,也没说什么。
但是事情就是从这时开始了。
第二天,我过来父母家,孩子还没起床。帮他穿衣服时,儿子突然笑咪咪地问我:
“妈妈,你想不想我回家啊?”
我一愣,随即答道:“肯定想啊!怎么不想呢?”
原本以为这只是孩子一句随便的话,但是没想到,孩子晚上就不肯回家了。想到孩子愿意在这里住也正常,也没想太多。
第二天晚上吃饭时,儿子又笑嘻嘻地来一句:“妈妈,你想不想我回去的?”我依旧答道:“想,肯定想,怎么不想呢?”儿子没说什么。但当天晚上还是不肯回家。
然后,第二天下午老公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就出现了前文讲的情景:儿子一出来,就不肯跟老公回家,一定要回姥姥家,而且独自一个人站着那拼命地哭啊哭,老公怎么说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好任他在那尽情地哭。这一哭就是大半个小时。不得已,老公还是如孩子所愿把孩子送到了附近的姥姥家。
也从那天开始,儿子就开始了长达半个月的住姥姥家。
而且那段时间,有一天我们请父母在自家楼下吃饭,吃完饭准备把孩子顺便带回家。还没等大家吃完饭,儿子又开始哭了起来,拼命地抱着姥爷,要姥爷回我们家。姥爷不忍看孙子哭得那么伤心,就抱着孙子来到附近的小卖部,问他想买什么东西吃。平时这个时候,孩子再怎么调皮,看到有好吃的,也都不会再闹了。但是这次,孩子哭得特别地伤心,就算姥爷跟他说帮他买平时最爱吃的冰淇淋也不干。没办法,父亲那天也跟我们一起回到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跟老公一起送孩子上幼儿园。然后晚上,孩子又直接回姥姥家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想,也不能再这样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细细想来,事件的分水岭就在那天晚上,他要回家,而我们不要他回家开始:
在那之前,每天他都是快快乐乐地回家的;而在那之后,天天都不愿回家,而且一叫他回家就哭。
——是不是认为那次我们不叫他回家,就是因为不够爱他?
我提醒老公,有机会一定要单独跟儿子讲下:那天晚上为什么不叫他回家。告诉他不要他回家并不是不爱他,是有原因的。而且我们也是一直爱他的,不会说不爱、少爱。
老公同意了,并在一次接送儿子的过程中,也把这些给他讲了。事后,我问老公当时孩子的表情怎么样,老公说看不到,开着电动车,就这样边开边和他讲,他也没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情绪,就是在那“嗯”几下。
然而,也就是这次,孩子又来了个跟前一天相比180度的大转变:他愿意且主动地要回家了。而且即使姥爷就在旁边,他也好像没看到似的对爸爸说:“爸爸,我们等下回家吧。”
孩子这样与之前判若两人,甚至天壤之别的突然转变,更证实了我的开头的猜想:他是没有安全感。
因为没有安全感,而哭得那么地伤心;
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自认为很随便的一句话,就让他开始了长达半个月之久的痛苦心路旅程;
也因为没有安全感,他拼命地抓住最近的、对他最关心的姥爷,生怕一不小心就遭身边人的疏远和抛弃;
也所以他才在这个半个月里,总是独自一人哭得那么地伤心。
而衍生并承载如此多心理创伤和问题,却是一个不到四岁的小小孩儿!
——这让我如何敢轻视自己为人父母的表现和身上的重任?稍稍不慎,就在不经意中给孩子带来伤害,甚至是影响终身的伤害。
二、安全感,影响孩子一生心理健康和幸福的根源
也是从那时起,我承认我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尽管自以为曾经做得不错,可是现实却告诉我:我做得并不及格。
从他可以控制自己手时,他就开始了吃手,一直到现在。原来我总是只承认他是寂寞,但现在看来,何止寂寞,还缺乏一个人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安全感。
而这些,我也只是因为偶然而又必然的问题爆发,才开始领悟。
而那些平时无暇顾及孩子心理的父母呢?
他们即使是发现了孩子表面上的行为问题,也仅仅只是在表面上予以干涉,却很少去关注这行为下面的心理问题。
如果这样,等过了这能有效挽回的年龄,让那心理创伤成为自己宝贝孩子一辈子的心理空缺与伤害,我们做父母的又是有多失职?!
然而,又有多少个父母能意识到自己曾在育儿过程中所犯的这无心错误呢?
所以,生活中,出现各式各样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孩子,包括成人。但基本上很多当事人的父母,都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与自己没多大关系。
就像我,从记事起,到现在,都是一个很难与人建立起亲密关系的人。也不知为什么。但是就像母亲所说的:“从小到大,我们都好好地养你、爱你!什么都把你放在第一位。”可是即使是这样,有时在心里深处,我还是很羡慕那些被父母深深爱的孩子。
这是为什么啊?我也不清楚。我只能猜测,是小时在我特别特别需要父母的亲密与交流的时候,而父母要不忙于工作,要不忙于家务等各方面的琐事(我与妹妹的年龄也相差不大,所以那时母亲独自一人带两个孩子的苦也是可以想象得出的),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什么心理、情感需求,能让孩子吃饱、睡好就已经不错了。
一个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也是有阶段性。过了这个阶段,没满足就是没满足,成什么样子就是成什么样了。也造就一个人一辈子都很难改变的终身底色了。
所以对待母亲,我也没多少怨言。但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心里却充满了愧疚。
亲戚家的两个双胞胎孩子,刚满两岁。这段时间,听亲戚讲,其中一个总是哭,稍稍动不动就哭,而且每次都哭得特别久。家里哪一个人要出去了,这就不干了,在那里拼命哭,怎么哄、怎么吓,都无济于事,往往一哭就好长时间。对此,亲戚也非常地烦恼和无奈。
亲戚家的情况我知道,两个小孩刚出生没多久,孩子的父亲就出去发展了,平时很少回来,都是做母亲的和婆婆带。每天晚上,做母亲的带一个睡,做婆婆的带一个睡。公公住在自己家,但也会时不时过来帮手带一下,而公公过来帮手时,做婆婆的又会回自己家搞其它东西。这段时间总是哭的就是这个平时婆婆带睡的孩子。
有时公公过来,吃完晚饭准备走了,这个孩子就不干了,哭得特别地伤心而且很久。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听了亲戚的诉说,我想到了安全感。我想这个孩子一定是缺少安全感。要不,怎么那个天天妈妈带睡的孩子不会哭,而她,家里一有人走就会哭?
就是因为天天带睡的人,在她眼里,充满了不确性:有时在这里,有时不在这里;有时是这个人,有时是那个人;
并且比起父母来,始终没有那种天然的亲,毕竟在孩子眼里和心里,父母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于是我给亲戚出主意说:干脆这段时间,你晚上专门陪那个爱哭的孩子睡吧。毕竟另一个已经建立起了安全感。
【那些总是哭得很伤心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这个原因(上)】结果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果然过了一段时间,爱哭的孩子每天有妈妈的陪睡后,很少再看到她哭了。家里谁要出去,她都会笑咪咪地说再见。而不再像原来那样,总是动不动就哭,哭得特别地伤心、止也止不住。(未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