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丨癌症(时间的老朋友)
上节课,咱们说了癌症发生发展的六个环节,癌细胞就像一辆疯狂跑车,带着人体同归于尽。
这节课说说导致癌症的危险因素。说实话,以前没这么多癌症,咱们小时候很少听说谁得了癌症。但是今天,似乎只要是说谁得了大病,那很可能就是癌症,可能你也有同样的感觉。
根据统计中国每天有1万以上的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大的综合性医院的多数科室的多数床位,收治的都是癌症病人。为什么癌症突然这么多了呢?你可能会说是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工作压力、生活方式等等。对,这些都是问题。但这些都不是癌症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美国杜克大学李治中博士一直坚持做癌症科普,他说得非常好。他说,如果把全世界国家按照癌症发病率排队,癌症发病率最高的都是环境非常好的欧美国家,中国连前几十名都挤不进去。你现在还会认为环境是主要问题吗?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癌症发病最大的危险因素呢?接下来,咱们就从近几年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讲起。
癌症最大的危险因素是随机错误
在上节课,我讲到了癌症最底层的原因就是“图纸”错了,这个错误的“图纸”就是基因突变。癌症必须先有基因突变,这点是共识。2017年《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他们对常见的32种癌症的基因突变,进行了风险因素的分析。
结果出人意料,癌症基因突变最大的危险因素不是环境也不是遗传,而是随机错误。
听到这,是不是彻底颠覆了你的常识呢?这篇研究结果一出,在学术界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论。下面,我来解读一下这个研究结果。这个研究认为,引起癌症基因突变的因素中,最主要原因是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这个因素占到了66%。而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加一起也只占34%。
没想到吧?咱们原以为没有癌症家族史,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不泡吧、不吃污染的食物、不着急不生气,就可以远离癌症。现在看来,这些因素和癌症有关系,但是却没你想的那么大。真正的危险是随机错误。
比如骨癌的基因突变:随机错误占了99.5%,遗传占0.5%,与环境因素完全无关。再比如,这几年国内高发的甲状腺癌,随机错误占98%,遗传占1.5%,环境因素仅占微不足道的0.5%。有些人说碘盐引起了甲状腺癌,是不对的。还有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脑部肿瘤、前列腺癌、睾丸癌,这些癌症的基因突变中,随机因素都占到了95%以上。
什么意思呢?即便我们没有环境污染,没有不良嗜好,生活方式非常健康,这几种癌症还是有很大可能发生。甚至有人说,癌症的基因突变就像“上帝掷色子”,是运气不好。你听起来是不是有种凉飕飕的宿命论的感觉呢?下面,咱们就来看看这个随机错误是怎么来的?
癌症是人类长寿的必然代价
你一定还记得,在前面的课里咱们说过,细胞分裂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修复机制,是多细胞生物生存的基础。就是细胞分裂带来了随机错误。
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细胞分裂需要染色体先进行复制,然后把遗传信息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里。但是这个工作量太大了,人的基因组有31.6亿个碱基对,每次分裂这31.6亿个碱基对都要复制一次。工作量太大就难免出错,出错了就是随机错误。每次细胞分裂都会带来随机错误。随着这些错误不断累积,犯的错就会越来越多,就有可能发生在关键点上变成癌基因。
这种随机错误,就是细胞分裂的产物。所以,细胞分裂次数越多,癌基因发生的几率也就越大。细胞的每一次分裂都带来了基因突变,每次突变都有变成癌基因的机会。这个几率虽然极低,但并不是零。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生命中的每个时刻都处在患癌的风险中,生命就是一种癌前状态。年龄越大,细胞分裂次数也就越多,癌症发生风险也就越来越高。数据显示,40岁以上的人患癌症的风险呈指数倍增长。如果人的寿命达到85岁,累计癌症发生风险高达36%。最近,《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指出,中年人食管的上皮细胞,尽管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形态和正常细胞一模一样,但是进行基因分析发现,已经有一半以上的细胞都发生了和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
所以,年龄才是引起癌症最大的风险因素。咱们再回到最开始提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年,癌症突然就多了?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环境污染,也不是因为食物和工作压力大。而是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医疗条件好了,人的寿命延长了。细胞分裂次数多了,基因的随机错误也就越来越多。累积下来,最终带来了癌症的基因突变,所以癌症高发了。
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的平均寿命增长了30岁。发达国家人均寿命更长,所以癌症的发生率更高。只要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会得癌症。癌症是长寿必须付出的代价。癌症就像时间的老朋友,如果咱们越来越长寿,那么这个老朋友说不定哪天就会登门造访了。要想不得癌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早死。
对待癌症的三条建议 那么,应该怎么科学理解生命和癌症的关系呢?我从医生的角度给你三条建议,咱们尽量让这个老朋友离得远点,尽量晚点来,能不来最好,真来了,也不怕。
第一条建议是,去除致癌因素,改变生活方式,仍然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癌风险。尽管癌症基因突变的最大危险因素是年龄,但是咱们也不能就这样等着。基因突变只是癌症发生的一个环节。即使基因突变,也未必发生癌症,人体还有强大的免疫系统。保护免疫系统,减少慢性感染,仍然可以预防大约40%左右的癌症。
降低患癌风险的科学建议包括:戒烟、戒酒、减肥、多运动、多吃全谷物食品、蔬菜、水果、豆类,少吃糖、少吃红肉(比如猪肉、牛肉、羊肉),这是改变生活方式。避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HPV病毒感染。已经感染了,要治疗或者定期复查。
第二条建议是,定期进行疾病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不是每个人都有癌症,但是每个人一定有癌症之前的病变。发现这些早期问题,及时治疗,就可以避免这些良性的病变进一步发展成为恶性的癌症。举个例子,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癌症检查中心,对45岁以上无症状的普通人每年做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腺瘤就切除。我解释一下,腺瘤就是一种癌前病变,长期发展就可以变成癌症。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结肠癌、直肠癌发病率比预期的减少了85%。
【19丨癌症(时间的老朋友)】所以,超过一定年龄之后定期进行科学的筛查,是发达国家总结出来的可行的癌症预防方法。筛查的目的在于早点发现这个“不怀好意”的老朋友,还没等它“使坏”的时候,就赶紧把它请走,免得它又带很多“品行不良”的老朋友上门,到时候还得大动干戈。
第三条建议是,既然咱们越来越长寿,那就应该接纳癌症,和它共存。就像我上节课里讲过的,癌细胞就像是“坏车”。社会上永远做不到没有坏车,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把坏车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这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具体到人体上,既然咱们体内的细胞每时每刻都有发生癌变的可能,那么咱们能做的,就是保护自己的人体免疫,控制癌细胞的数目,让它别“作乱”。
即便不幸得了癌症,也要学会与它共存。赶尽杀绝不可能,只要把它们抑制在安全数量下,我们照样可以健康生存。癌症并不等于死亡。
划重点
1. 引起癌症最大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大。
2. 细胞分裂会带来基因突变,生命就是一种癌前状态。
3. 既然年龄因素无法改变,通过避免其他危险因素,仍然可以减少相当比例的癌症发病。
文章图片
思考题
我们治疗癌症从来都用“生存率”来评价疗效,很少说到“治愈”这个词。你认为人类可以最终攻克癌症吗?为什么?欢迎把你的观点发到留言区,咱们一起交流。我认为人类不能攻克癌症,就算攻克了它,也会有其它类似癌症的东西,让人致命的。其实人在完成了繁衍之后,就完成基因传递的使命,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赚到的。如果人能够永生,是很可怕的:(1)地球上的资源根本无法承载这么多人;(2)人如果能永生,就没有了敬畏之心,对自我的约束也将化为乌有。
引起癌症最大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大。医学越来越发达,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那么每个人患癌症的几率就增加了,很有可能,大部分人最终都是因为各种癌症走掉的,所以对待癌症要有着一颗平常心——特别是高龄时候遇到癌症。为了避免低龄得癌症,就要自律——保持饮食健康、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健康,身体健康让自身免疫力好;还有,定期检查,把病症扼杀在摇篮里。
推荐阅读
- 任时光绽放成六月繁花
- 一个人的碎碎念
- 昨夜小楼听风
- 20170612时间和注意力开销记录
- 远去的风筝
- 为什么你的路演总会超时()
- 杜月笙的口才
- 时间老了
- MediaRecorder前后摄像头同时录像
- 眉头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