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名著阅读笔记四】杜淳彧读《昆虫记》

无处不在的小生命

—— 读《昆虫记》有感
【【暑假名著阅读笔记四】杜淳彧读《昆虫记》】育才中学七年级十五班 杜淳彧
早已经听闻了法布尔的鼎鼎大名,奈何一直没有时间读读他的成名作《昆虫记》的原著版。终于迎来了暑假,也有机会“一睹真容”了。
各色各类的昆虫在法布尔的描写之下似乎是已经活了过来,像部电影一般展现在了你的眼前。不信,你们自己瞧: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是不是极为的细致呢?作者通过描写昆虫的各个具体身体部位,动作,形态,向读者展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它”。这些细节描写,也使得这整本书更加地生动具体,形象幽默,引人入胜了。
从小我见到昆虫避之还来不及,何况是仔细地观察了。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这个奇妙世界的确是存在着不少新奇事物的。原来管虫也会像人一般,穿上“衣服”;松蛾虫如气象台一般,会预测天气……同样,小小的脑袋里也是存在着大大的智慧,这不,有个别动物思维方式比人更加灵通:赤条蜂为了更好地储存食物时,先会将毛毛虫用毒液麻痹了,使其失去知觉,而并不是直接杀死其。这样,就可以使它的“保质期”变得更久一些;舍腰锋为自己后代捕捉蜘蛛时,只捕捉幼年的蜘蛛,使自己的后代只要一顿就可吃完,且是每顿能吃到最为新鲜的。
看了这本书后,我一直便十分钦佩作者仔细观察的品质,及十年如一日专心一事的优秀精神。可我在生活中便有些大大咧咧,也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的人。依稀记得 ,自己是六年级触碰到的这本书儿童版:更小时,写作一直是我心里一个最大的坎,总是无法能够跨越它。读了《昆虫记》后,老师一次公布作文题材:蚂蚁的各种情景。于是,放学路上,我左顾右盼,期待能够看到这一景。突然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于是把眼睛瞪得很大,望见它们先是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原路返回,再搬。我深深地被蚂蚁这种团队协作,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回到家便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完成作文。果不其然,第二日班会上,老师大力称赞了我的作文,可真是快乐!
我也自此后一直相信:写作的源泉终究于生活,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拥有一双爱观察的眼睛,一颗爱观察的心,才能够更多地了解世界的奇妙。法布尔用这本书,深切地告诉了我这一道理。下面我就来摘抄一段《昆虫记》的美段。
螳螂的巢,大小约有一两寸长,不足一寸宽。巢的颜色是金黄色的,样子很像一粒麦子。这种巢是由一种泡沫很多的物质做成的。但是,不久以后,这种多沫的物质就逐渐变成固体了,而且慢慢地变硬了。如果燃烧一下这种物质,便会产生出一种像燃烧丝质品一样的气味儿。螳螂巢的形状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巢所附着的地点不同,因而巢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会有不同形状的巢存在。但是,不管巢的形状多么干变万化,它的表面总是凸起的。这一点是不变的。
这段话显而易见,描写的对象为螳螂的巢。作者先用具体的大小为我们度量了一下,以此反应它究竟是多小。在之后,描写了螳螂巢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是从正面突出了它的稳固性,安全性之高; 另一方面也是从侧面突出了螳螂妈妈的良苦用心,对宝宝真诚而深切的爱。作者这招,可谓是真正的一石二鸟了。
大自然的动物中,可不仅仅只有书上这些奥秘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