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走江南

【初冬,走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
初冬,走江南
文章图片
白居易年轻时在苏杭二州曾做过几年官,他特别喜欢江南的秀美,当红彤彤的太阳初升地平线,映照着江面如同火焰在燃烧;当和煦的春风徐徐吹来,碧绿的江水比蓝水草还要蓝,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图画,让人怎生不想念?
我没去过江南,小时候的印象仿佛就是指安庆那一带,江南对于我来说,面很窄。
母亲有个姨妈跟在江南,三十多岁时丢下本村的儿子,跟着一个江南的男人走了,在黄山那边,一去数十年没回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她不知从哪里了解了家乡变化很大,几经周折带着在江南生养的女儿回来过一趟。
母亲的舅父听说多年未见的姐姐从江南回来了,遂领着一家子老小,小跑着步子去渡口迎接。船靠码头还未停稳,舅父就跌跌撞撞地迎过去,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相隔数十年的时间与空间,抱头痛哭,涕泪长流。
母亲也止不住地擦眼泪,那时我已初中毕业,脑海中江南的面开始不断在向前延伸。
前几天,车间主任嘱咐我,池州有家惠尔制版公司来电,他们的工作设备要维护翻新,准备让我过去配合他们一下。
池州,那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啊!怎能不去呢?
当长途客车停在池州牛头山镇时,惠尔公司的小陈开着私家车风风火火地来接我了。
小陈,一个标准的江南小伙子,爱说爱笑爱动,曾在山东服过三年兵役,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惠尔公司设备维护更新,员工都放假回去了,仅小陈夫妻俩受命留下来,打理日常工作事宜。

惠尔公司在前江工业园,属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企业。
制版工艺我不懂,只是眼前那些金属设备台面,酸腐得有些触目惊心,感觉工艺也不简单。找来皮手套,防护口罩,工作帽一样不能少,小心擦拭,清洗,打磨,有的地方还要角磨机协助,机声响起,锈雾飞扬。
初冬,走江南
文章图片
小陈跑前跑后的为我递点工具,有欠缺的地方还提醒我一下。这个江南小伙子人不错,灵活机动,做起饭来口味也杠杠的,即使是一盆青菜豆腐,他也做得有色有味,青菜青,豆腐白,连乳白色的菜汤都不咸不淡,口感舒适。
小陈对媳妇儿也很疼爱,与他们相处的那几天,都是小陈做饭择菜刷碗,他媳妇儿一侧陪伴,刷着手机,耳不旁听,目不斜视。这江南小俩口对孩子的教育也很成功,一个孩子就在池州上高中,成绩优秀,全年级前三名,是好多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教人羡慕的样榜。
小陈说今年初冬天气暖和。
是啊,在池州的几天,日头藏匿的少,大都是艳阳高照,身着薄纱亦不觉凉,只在工程结尾时,才刮起了风,扬了场雨,眼前不远处的小山变得烟雨迷蒙起来。
江南巷子多,这轻烟迷蒙的江南雨景里,是不是该找一处悠长的小巷走走?看能不能有幸遇上一位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
可惜这里离城区太远,看不见巷子,公司外围川流不息的马路上,连出租车影子都很难找到。
不过,公司距离长江近,直线约千把米,去看看江景也不错。
顺着金源西路再往西右拐,走过长长的临江路,北风吹来,惹得路边梧桐落叶缤纷。走在这个初冬的季节里,好想唱一首名叫《晚秋》的歌,打发心里一种莫名的惆怅。
借着高德地图,抄一条泥水小路接近长江,路不宽,两边的灌木沾满雨水,湿答答伸到路沿,一不留神就打湿了裤脚。
独步约摸两百来米,终于看见江面,水位不高,几艘大吨位的货轮泊在水中,一动不动静伫。江面来回穿梭的小快艇,“唔唔唔唔”直响,艇过,水翻浪涌。
这画面与我想象中还是有点差别,人说“江里无风三尺浪”,浪呢,眼前这江水微波粼粼,温顺得很呢,它既不“红胜火”,也不“绿如蓝”,莫非白先生只在春天来过?
走在松软的河滩,岸摊上白色小贝壳,随处可见,掺杂在沙石间。破旧的蓝色渔网裹着泥沙,一半掩埋在泥土里,一半散落在沙地面,风一吹,簇簇地动。
一条尺把长的白鲢,睁着泛白的圆眼球,僵硬了身子,干扁在沙石子上,谁也不知道它曾经的鲜活。水葫芦脱离了水,这一株,那一株,依旧青扑扑的。
这眼前的一切,就是我梦中的江南。
初冬,走江南
文章图片
时近晌午,云层渐渐消散,太阳探了探头。此刻,好想在这江面,撑一支长篙, 向时光的更深处漫溯,或者于夜晚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轻歌。
轻轻的,挥一挥手,作别眼前的江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