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清晨起来,窗外烟雨朦胧。下楼取快递,这是近几天来唯一与外面世界接触的时光。



雨丝很细,却分明能感受到她无时不撩拨着你的耳鬓脸颊。有风吹来,任这般朦胧扑面,竟有某种莫名熟悉地感动,真应了那些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我来北京的第十六天了。自我隔离实际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这本是我的生活常态。
喜欢这样闲适的日子,心怀梦想,所以安然自若。

喜欢这样一个人的行走,心有牵挂,所以岁月静好。

进屋后,笔记本电脑的随机屏保上正显示着:“逆风的方向 更适合飞翔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 只怕自己投降”。瞬间被击中。这是阿信作词、五月天演唱的《倔强》中的歌词。
倔强而感性,正是几十年来的自己。


1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在我活的地方




2019年12月21日凌晨,微信上收到两张图片(下右图)及一段文字:“换了好几个手机,但这两张图片一直都在”,“今天有机会让它再见主人。甚慰!我一直都记得当年你拿着自己写的诗集,在宿舍门口给我说的话,一个把龙变成虫的单位,于你而言,早早离开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这来自我1991-1993年在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就读时的班主任杨洋老师。下左图即是她毕业时给我的赠言。那夜她得知我又要远行,遂发来保存了二十多年的照片。

1991年,一个农村娃高中毕业考取了一所中专学校,第一次离家进城,如写的文字一样,开始了几十年的“青涩”之旅。那时,大中专院校国家保分配,没有后顾之忧的我,学习、交友、写诗、办报,一切都是欢喜而新鲜。
两年后,我如期毕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回老家庆城,那里有宽厚的父母亲多年积攒的一些人脉,可能分配到众人艳羡的县府大院。一个是留在自己毕业前实习时获得了领导好评的西峰区工商局。
父母亲在给我一个温馨和睦家庭的同时,给我更多地不是“你必须”而是“你觉得”或者“你应该”,这也养成了我“自以为是”的习惯。对仕途艰险的无知无畏,让我的自以为是得以施展,我选择在留在西峰,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启自己的人生之旅。
年轻气盛,略有能力却桀骜不驯,工作认真又喜好玩乐,随后的日子我一直在这样的争议中逐级前行,从工商所到区局、市局,再到省局,管市场、办案件、搞监督、写文章、做保障,一路走了二十六年。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一没后台,二没钱财,要想自己拼出一片天,真是难上加难。但我想,一切都不是定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你的态度。
因为你没有,所以不怕输;因为你没有,所以不服输。
正是因为这种不怕、不服,我用半年时间将一个连年考评倒数第一的工商所,扭转为各项指标均名列全局第一、制定的规章制度在全市系统转发参照执行、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全省唯一一份工商所月报的先进所。正是因为这种不怕、不服,我在众多竞争者中通过笔试、面试,完成了“鲤鱼跳龙门”,成为省局领导身边的“笔杆子”。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怕、不服,我在二十六年后,毅然辞去别人口中的“铁饭碗”,亲手断掉别人眼中的”好前程“。
没有折腾的人生不是人生。有一次毕淑敏在《开讲啦》中讲了一个她在做临终关怀时遇到的一个即将离世的老人。这个老人拉着她的手说了一句话就与世长辞。老人说:唉,我怎么感觉到我好像从来没有活过一样。
是啊,死是每个人都逃不掉、躲不过的。如果那一天真正到临,如果老天还能给我们一点思考的时间,我们应该对自己说什么?难道也和这位老人一样感叹自己好像没有活过一样吗?
不,我绝不能。所以,在向领导请辞时,我说:如果二十年后的生活,我现在已经能看到是什么样,那我活这二十年有什么意义。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折腾”好像是我这几十年最恰当的写照。因为,我想在我活着的地方,像神一样的活。只是总觉得辜负了对我抱以厚望的领导,只是总觉得亏欠了不得不陪我一起折腾的家人。
记得有一年父亲节时,女儿写了这样一段话:
老爸面瘫又不苟言笑,印象中很少被他抱,总爱捏我脖子,走在前面拉我时候一直都是背着手晃悠,没带我出去玩过几次,他总是很忙,没几张合照,明明可以安稳一点,他却总是不停的折腾,搞得全家经济和生活都很紧迫。
后来我长大了,我才发现我是女版的他,一样的浓眉毛,深陷的眼窝,固执的脾气,一样的面瘫冷漠,崇拜老爸对梦想的追求和实施,也最讨厌我爸的冒险不顾后果,现在我终于理解了年轻时的他,那个有梦想不顾后果的他,我想成为他的升级版。
离开了家才知道老爸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在外叮嘱我衣服要穿暖,饭一定要按时吃,钱不够花要跟老爸说,在外面被人欺负了要告诉老爸。他就像一个超人,不会哭不会走,永远围绕在你身边。





2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 就算失望 不能绝望



人生之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很小的时候,爸爸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六十里外的单位上班。途中要经过一座山,山上有曲折蜿蜒的十里长坡。我在自行车的前面横梁上坐。下坡时,不小心被车轮夹了脚。
有血流下,天又下起了雨。我在哭,爸爸在心疼,一边肩膀上扛着我,一边肩膀上扛着自行车。我问爸爸,快到了吗。爸爸说,快了,快了,过了这道弯就到了。爸爸给我编着讲故事,似乎没有了雨水,没有了焦急,也没有了疼痛,一道接着一道弯,把我引向了十里长坡的对面。
其实这就是人生。眼看着目标就在眼前,但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只要心中有希望,身边有陪伴。
但很多时候,有一段路需要自己去走,没有伞,也没有人陪。
2006年,我因为轻信朋友,为了救他应急,在他的一张高额高息借款单据上签下了自己名字,并又把自己的所有积蓄,连同在同事处高息借到的钱,一并交给了他。
还款期限到了之后,他却早已不见了踪影。之后我才知道他早已负债累累,即使是找到人,也无法偿还这笔借款,我已经跳进了一个远超自己能力范围的深渊之中。
所有的愤怒、失望、悔恨,此时通通没有任何意义。自己犯下的错,必须自己去面对和承担。因为,不管别人如何,不管外界如何,签下那一个字,迈出那一步的,是你!
而且,此事还不能告诉亲朋。因为,在明知这是深渊,告诉亲朋,即使是他愿意出手相助,而你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归还他,这就意味着你要转嫁你的错,那和之前失信于你的人有什么区别!何况,亲朋未必有能力或者有意愿,在你最脆弱的时候,最好给自己保留一份希望或者自尊。
就算再失望,也不能绝望。钱财可以失去,但自尊与诚信却是人生命之中的最后底线。没有伞,自己撑伞;没有路,自己修路。
正如父亲常给我说的:没有过不去的事,只要人好着。是啊,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已经过去。但是,经历却成了财富。当再回首这段往事,心里面存下的只有感恩。感恩曾经帮助过你的亲朋,感恩不离不弃的家人,感恩这个社会给你的太多的宽容。
挫折,磨难,会给你的生活设定一个最低的底线。那是你生命的潜能,是你曾经不知道的极限。在这个底线之上的一切,都可视为你的收获。
就像健身,你原以为你只能拿起二十公斤的哑铃、只能做二十下,但粗暴的教练说再加、再来,一点点,你身体的潜能被开发出来,你欣喜的发现:原来,我可以!
正是有了这样的底线思维,我才敢在十年后开了一 间属于自己的文艺书咖、并在经营两年后关停,才敢在工作了二十六后辞去公职,独身远行。因为,我知道,明天一定比今天好,梦想中的天堂一定会是在下一站。



3






最美的愿望 一定最疯狂




从前,车马很慢,日色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而如今,我们的生活逐渐被数据化、功利化。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在拥堵不堪的车流里、在复制叠加的生活里,我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他处、在远方。

身边的人那么多,但却越来越陌生;想见的人那么近,却总是咫尺天涯;那个被称为“家”的地方,本应是温馨满园,却不料变成了客家旅馆。

我们起早贪黑,我们疲于奔命,我们穿梭人群,我们在为了”活着“忘记了自己,我们在”忙“中品尝着”心亡“的滋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其实,我们生活本应有多种选择。

一直梦想有一面大大的书墙。午后,太阳挤进窗,随意拿起一本书,或茶,或咖啡,或红酒,或老电影,温暖了午后,静享着人生。没有诉求,没有刻意,一切都是在自然流淌。

2014年5月,在与朋友一段不太愉快的合作结束后,这样的心情更加迫切。想为自己找寻一方净土,慢慢安放。有一天,寻到一处高楼之中的小酒吧,正在转让。安静、文艺,除了色调稍有艳丽之外,其他都很对自己的胃口。
梦想有时会让人痴狂。
没有多想,随即盘了下来,按照自己心中的模样稍作改动,便有了居于28楼之上的“苏木素书咖”,举办了读书、心理、佛学、艺术等等各种文化沙龙活动100多场。笑谈有鸿儒,来往无白丁。这里很快成为我,也成为很多人的精神高地。



梦想是可以传递的。

曾经年少时,也曾做过诗人的梦,但终归还是成了梦。在书咖,我结识了一大批兰州的青年文学爱好者,在他们的身上,我找到了自己当年影子:满怀期待,却又彷徨无依。他们来自于乡村,却在城市的街道上寻找梦想。他们物质上的贫穷掩藏不了精神上的富有。于是,我出资为其中的十二个青年诗人出版了他们的诗集丛书,并请我的好朋友弋舟兄为丛书作序。





梦想与现实,总会有一些差距。而我总是一个不甘被现实束手就擒的人。两年后,我宁愿舍去投资也不愿让自己的梦想背负太多的压力,于是承担所有的损失,把其中的物件分送给了朋友,毅然关停了书咖。
之后,我加入了佩琳小屋。这是一间位于黄河之滨,以古琴、茶道、花道等传统文化交流为主的雅致之地。在这里,我们除举办文化沙龙外,还举办了“长河问琴”甘肃首场古琴音乐会、“长河流韵”琴茶花画展以及“长河听茶”等多场大型传统文化盛会。
那段时月,应该是最美的了。在阳光的午后,沿着墙角奔跑的风,在香气四溢的小屋里,随手翻阅经典好书,或静心抚琴一曲,或用巧手让枯木逢春,又或者煮一杯陈年老茶,细细品尝。

那段难得的好时光,是梦想照进现实的阳光,更是岁月馈赠给我的回响。






4






逆风的方向 更适合飞翔


一路走来,我始终像一个“另类”,逆风而行。
当有人在拼命找关系时,我想到了自强。
当有人在考公务员的时候,我辞去了公职。
当有人在谋求职业的时候,我放弃了高薪。
当有人在盘算着挣钱的时候,我把钱换成了几面书墙。
当有人在怀疑与欺骗的时候,我送上的是信任。
当有人在选择现实安稳的时候,我一次次只身远行。
但仔细回想,每一段经历好像都不能或缺。因为上一件事情,遇到下一个人;因为这一个人,有了下一段经历。生活像个链条,串起无数,缺少哪个人、哪个环节,都不能成为现在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比如这次。
事情缘起于2018年5月,我经朋友引见得以与高金波结识。之前粗略看过他的《智能社会》。但说实话,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一时对书中的表述及逻辑不太适应,只隐约感觉其中的观点很独特、很新颖。
与高金波第一次见面是在通州的办公室。本人与我想象中还是有很大差距,腼腆有点内向,刚见面说话还会有点脸红,像一个大孩子一样。但当正式开聊,我似乎就再没有插嘴的机会和必要,因为你只有把所有的思维细胞都充分调动起来,才稍稍能跟上他的节奏。两三个小时中,我几乎就是在懵懵的状态下紧张地思考着、回味着。
“认识一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恰恰是这段会面,为我开启了一扇窗。回去之后,我反复阅读《智能社会》。每读一遍,我的心跳就加快一次。这完全是一段从未有过的经验历程。

令我为之动容的不只是书中的思想,还有眼前一直闪现的高金波谈话时的激情,以及与这种激情一同袭来的浓浓的理想主义情怀。
他说:个人如一叶小舟,个人的命运总是系于社会这艘巨轮之上。如果我发现了,而不去说,不去做,那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是啊,曾经当我拖着疲惫地渐渐佝偻地身躯,站在窗前,想起从前,想起来时的这么多年,不止一次的朝着夜空发问:
为什么?是自己不够努力?还是不够聪明?为什么越努力越贫穷?为什么越渴望越失望?为什么科技越发达、社会越进步,越感到压力的巨大、幸福的渺茫?这样的恐慌与迷惘一度充斥着我的生活。而我曾以为自豪的追求,究竟有什么意义?

和辞职时我说一样,现在五十年后的生活似乎都能依稀看见,那就是:智能机器取代了人的岗位,我的孩子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穷尽一生,焦虑无着。他可是我手中的宝,心头的肉,我自以为为他打造下来的那片天又在哪?我曾教育他要心怀感恩、和顺善良、尊贤重德,可他如果连饭也吃不饱,这些还有什么意义?

在这样的心情下,我写下了“六个臭皮匠”公众号中的第一篇文章《一个连水杯也没有的中年油腻男》。从此,我再次走上学习之路。但正如《天道》之中芮小丹说的: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我必须抓紧学习,把公共网络的理念真正融汇贯通,才能让自己更加笃定。
学习、思考、分享公共网络知识,积极参与公共网络建设,就成了我接下来一年多所做的最多的事。我成为天使轮行长,并带动数十人当上行长。在这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公共网络的理念其实很简单,只要认清三个问题,一切逻辑都会打通:
一是要认清在现有的金融制度框架下,钱等于债,要想获得钱就必须先负担债,而且我们负担的债务一定会大于我们所得到的钱,越努力、越贫穷。因为权益早被分配完,再想分到一杯羹,是难上加难。短暂的富裕,也许等待的只能是长久的贫穷。
二是认清我们的手机已悄悄变成了那些互联网企业的免费的基础设施。曾经我管理过那么多商户,他们经营最起码要租商铺,可现在的企业却把他们的“商铺”开到我们的手机上,不但不付钱,我们还屁颠屁颠地给人家送钱。
三是认清我们大家真正是那些互联网企业的“上帝”。如果我不在他们的APP上买东西、他不在他们的APP上买东西,大家都不在他们的APP上买东西,那他们的企业将一文不值。
而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没想到,别人想到了还不愿意相信呢?想想看,我们这么努力,最后却是无一不贫穷,那还是什么上帝呢?奴隶也算不上啊。
诚然,这是金融制度、分配规则等系统性问题。而系统性问题必须要借助群体性力量才能解决。但作为群体的一分子,难道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饭碗一点点被敲碎而无能为力或者无动于衷吗?
我们总是发誓要改变自己、改变生活,事实上,也在经常这样去做,可问题往往是,我们甚至还没来得及坚持自己的决定,就已经故态复萌,各扫门前雪。

我们总是在渴望别人的理解,却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别说站在群体的角度、未来的角度;

我们总是在期待别人的真诚,却有谁扪心自问过,自己对别人付出过多少真诚?

我们总是等待别人来出面帮自己解决问题,可是有没有想到过,如果人人都这样想,还会有人率先站出来承担这份责任吗?

我们像鲁迅笔下的“看客”,“竭力伸长脖子”,“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舻鱼”。

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真到无业可打、无工可做、无饭可吃、无钱可挣的时候,我们真的怕就成了别人刀下的舻鱼了。

高金波以十年之功,集全部精力、财力,奋力呼喊,却只“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他也是一普通人,如果放弃公共网络,以他的才识,走任何一条路应该都比现在好过的多,但却仅仅为了他的“发现”而站出来为我们大家承受本可以不承受的东西,难道我们这些大多数人真的要“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我们对得起他们么?

而需要我们做的真的很少很少,只需要我们:相信。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未来的价值,相信群体的价值。如果一次用心的学习,可以改变现在;如果一次负责任的分享,可以连接大家;如果有一个不需要任何资金投入的平台,可以控股未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迟疑呢?

今天一个你,明天一个他,后天就是成千上万个“我们”。为什么不能积极行动起来,给自己一个可能呢?

倔强与感性再次驱使着我。

原以为自己对生活的欲求不高,当下,足可保一粥一米一茶一书这样简单的生活,而这也是自己所渴望的。本想就此做一“山中闲人”。为此,按照自己心中的模样装饰了书房,专门找人给我刻了一方闲章,并自书一联“世事苍茫,半窗绿荫蔽闲身;俗情入梦,一纸风月隐虚名。”



但是,作为公共网络的一分子,只要有需要,我随时可以奔跑在路上。因为我不能让智者孤单,让勇者独行。因为,我不能允许自己“像没有活过一样”。
所以,我再次逆风而行。因为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