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复盘

每次写复盘前,我会习惯性的去网络上收集一下,对这本书有代表性的看法,看看是否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或者是别人是否想到了我没有想到的观点。
有的人觉得稻盛和夫的观点非常的受用,有的则认为这本《干法》不值一看。我仔细看了看说不值得一看的观点里列举的问题,也确实是事实。

比如说,第一,“书中表达观点太谦和含蓄,无法推测稻盛和夫的三观,这对于一本宣扬观念的书来讲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因为,如果没有庖丁解牛般地去抽丝剥茧,而只是去堆砌原则和态度,很容易变成心里鸡汤。本书非常不幸地就有这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因此看完之后并没有太大的收获。”
第二,简单的归因并不严谨,像“就是因为......我最后成功地......”,很多事例都是以自己做案例分析,有时候或许不具备普适性,因此这种单一的归因方式容易误导人。
【《干法》复盘】其实我在看书的时候,感觉书里的观点已经是烂大街的鸡汤了,已经喝到不想再喝了的感觉。但转念一想,这是一本09年出版的书籍,想来也是快十年前的观点了,可能在十年前是“科技”般的存在,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现在人们的眼中,已然演变成常识了,也就失去了新鲜感。
还有一个原因是,整本书稻盛和夫都没有谈及一点,他是如何经营京瓷的具体做法,通篇没有具体招式,而讲的全是内功心法。心法这种东西,有时候不光需要悟性,还需要去尝试练习才可能有更深的体会,对于我们没有深刻经历过经营企业的人来说,对心法的理解也容易流于表面,无法深入。
真理往往都是最简单的,也是看起来最不起眼的,只有当你亲身体验过后,才会明白,什么叫大道至简。 看完全书,我对稻盛和夫一个直观的感受是,他是“一根筋”,说话做事都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山穷水尽百转迂回也要抵达胜利的彼岸;
从书中的语言中,我能感受到他“既温柔又坚定”。他身上背负的“使命感”是他产生源源不断动力的根本原因,也让我感受到“使命感”的力量与重要性。
最后来念叨一下,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它解决了我生活中百分之九十八的烦恼。
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 要谦虚,不要骄傲; 3. 要每天反省; 4. 活着,就要感恩; 5. 积善行,思利他; 6.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