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三则



偏僻山村,独门独户。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儿子长大,苦熬多年最终迎娶一贫家女子。寡居多年的婆婆强悍霸道,媳妇饱受虐待。女子足不出户,终日忙碌,婆婆经常鸡蛋里挑骨头。院中有一石臼,粗糙硕大,女子时常边舂谷物,感慨际遇,时常泪湿衣襟。一日更是被婆婆追打,推倒到石臼前,女子额头撞破,血染石臼。
后丈夫病死,遗下一个男孩。婆婆嫌恶她克夫,逼她改嫁,几乎是把她卖到更深的山里。
十多年后,第二个丈夫又死了,未有子嗣。穷愁潦倒之际,可怜女子又被转卖。买主是一年轻后生。
清晨,女子在院中洒扫,忽见粗糙硕大石臼,当年情形历历在目,始悟现在夫君是前儿。羞愤难当,自缢身亡。
此村谓前儿郎村。

【民间故事三则】
小山村中一木匠娶一妻,美艳无比,生儿三岁,日子平和。
一日,木匠久行后返家。暮色四合,山野道上,遭遇抢劫。可怜木匠,拼死抵抗,难敌劫匪凶悍,自己随身携带的的斧头成了凶器,身首异处,死不瞑目。女子成了寡妇,拉扯小孩艰难度日,孤儿寡母,实在艰难,五年后改嫁,少年儿子,独撑门户过活。
少妇另嫁山村,年余产一女婴,时时返村看望儿子,添补家用,倒也平安度日。可怜几年后,新夫又逝,族人谓之白虎克夫,流言四起,孤女寡女,日子难捱。终究回到前夫家中,与儿同住。
光阴逝去,一对同母异父儿女长大成人,女儿酷似母亲花容月貌,儿女朝夕相处,于蒙昧中产生感情,难舍难分,干脆做起了夫妻。生米煮成熟饭,乡野人家等闲视之。生儿育女,生女,美丽聪慧,生儿,呆傻愚笨,并夭折。

绿水塘是口方塘,总起绿色的浮萍。厚腻。那也是生命。水塘四周都有台阶,石板延伸到水边,村人洗衣,淘米,洗菜,涮马桶,鸭鹅游泳,牛洗澡,各有区域,俱在塘中。
方塘旁边有一户人家,一老妇拉扯两个儿子艰难度日,后来小儿参军远走,大儿年已三十六,家徒四壁,无钱娶亲。
大年三十晚上,母子两人冷坐灯下,吃着惨淡的年饭。白饭二碗,菜两碟,素菜上可数的几片白肉,母亲全是夹给儿子,难得米酒,啜饮一口,相对无言,喝的是闷酒。母亲长叹一声:“要是再多个人多好!”儿子低头不语,用咕咚一声下咽的声音,来回应母亲。
窗外白雪纷飞,远近有新年的爆竹声和邻家的猜酒划拳声,以及孩子的欢笑声,更显得这小门小户的寒冷和寂寞。
忽然有敲门声传来,母子惊异地对视,疑惑如此年关风雪夜,谁会登门拜访?母亲起来开门,咿呀声中,一女子靠在门框上,雪花湿透发丝,薄薄衣衫落满白雪,一双粗笨的棉鞋,已经湿透。凄苦的脸上,嘴唇哆嗦:“阿婆,我冷得不行,我讨碗水喝喝……”女子嘴里呼出的热气冲上母亲的脸颊,老妇忙把这女子牵入家中,事后才发觉这是一个已身怀六甲的少妇,风雪天行路长久,脸上红紫一片,眼睛却黑亮诱人,面容倒还周正。讨完水后又讨饭吃。妇人就递上自己的年饭,又加上儿子夹过来的两片白肉。女子风卷残云,一下吃完。
须臾,女子呼叫腹痛,是临产先兆,善良的老妇把她引入自己室中,在风雪的年三十夜里,接下了一个男婴。
半月后,天气晴朗,方塘的埠头上,一头裹方巾的少妇,在浣衣洗菜淘米,时时忙碌,面色沉静。
老妇与少妇,投缘,问其家居何处,为何来此,少妇始终默然不语,低眉顺眼。一年后少妇倾诉衷肠,不几月又有一女婴来世。
绿水塘边,一家五口和和睦睦,是一份像像样样的人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