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一把手的道之推行礼制(《论语》雍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第27节。主政一方,在于教化民众,在于规范礼仪。但是如何教化?如何让规范的礼仪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推行普及礼制,让民众发自内心地自觉尊守之。
博学于文:文是指成文的礼乐规范。博是指广泛、广大。关键在这个学字,学有学习的意思,也有学校学舍的意思,我认为这里理解为学校更妥。
博学于文:广泛地建立学舍(并教学推行)成文的礼乐规范;或是广泛地在各学舍(教学)成文的礼乐规范。
约之以礼:这个好理解,就是用礼来约束行为。关键是约束谁的行为?君子自我约束吗?我以为不是,是约束民众。
整节合起来理解:君之臣子,要广泛在学舍向民众推行教学成文的礼乐规范,使得规范的礼制能约束民众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使民众做到不越界,不违反规矩。畔有田地界限的意思。
再放入一把手、地方长官这个大前提:地方长官负有推行教育礼仪之责,有促使民众尊守礼制之责,这样才能使地方民众尊规守矩。
就如同法制社会要进行普法。但地方长官只是推动推行,具体谁来执行、操作?自然是各级官员,君子臣子,君子!
关于"博学于文"的"文":
在学而篇就有提到:“弟子入则孝,……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然后在八佾篇: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郁郁乎文哉,到了周朝,礼就有了丰富祥实的文字记录。
雍也篇也提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总结一下,的意思大致是指:前人、包括现今总结、制订、实行的有关于礼的记录、典籍、知识等。
关于本节的通行解释: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译文源于网络)

如果如此解释,就与雍也篇中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重复了。作为君子,已经是文质彬彬了,文也学了,质也有了(尊礼了)。再来强调君子学文约礼,就没必要。
【149、一把手的道之推行礼制(《论语》雍也】而且前后文也不搭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