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章(藏象(二))

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章(藏象(二))
文章图片
光明中医函数大学教材 (二)阴阳五行模式
藏象学说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对脏腑的功能属性作了高度的概括。用以说明它们的功能特点与相互关系。
(1)藏象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划分为阴阳两类,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阐述每一脏腑的功能时,亦时常以阴阳分类,例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这种以阴阳来概括脏腑的功能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心为脏、在脏腑的阴阳分类中属阴,说明它以藏为主,具有主血、藏神的功能;在五脏的阴阳分类中,心居于胸中,为阳中之阳,说明它是一身阳气的统领;在心的具体功能活动中,心阳又代表了心温煦及推动血脉运行的功能,心阴则代表了维持这种功能的精血等有形物质。由此可见,阴阳在概括脏腑功能特点时的作用。
(2)藏象学说用五行理论来概括脏腑的功能属性,同时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心属火,肺属金,心火与肺金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理状态下,心火的温煦使肺金不寒,而不致清肃过度,肺金的肃降亦可抑制心火的亢炎;在病理变化时,心火的亢盛,会使肺失肃降而喘逆,同时肺金的肃降失调亦能影响心火的盛衰。据此可知,运用五行理论来概括脏腑的功能属性,阐明其相互关系亦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由于藏象学说具有以上两大特点,因此,尽管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与现代解剖学中腑器的名称基本相同,但二者是有着不同内涵的两个概念。中医学中一个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西医几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学一个脏器的功能,又可能分散在中医几个脏腑功能之中。所以,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的概念。
了解脏象学说的特点,可以使我们在学习藏象学说的具体内容时,不仅了解各个脏腑的主要功能,同时能掌握每一脏腑的功能与整体间的有机联系,掌握各个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基本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
第一节脏腑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藏象学说按照脏腑生理功能的特点,将其分成脏、腑、奇恒之腑三大类。脏,即肝、心、脾、肺、肾,合称五脏;腑,即胆、小肠、大肠、胃、膀胱、三焦,总称六腑;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此三类各有其不同的生理功能,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本节将五脏六腑联系起来加以介绍,奇恒之腑则单独介绍。
一、五脏六腑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生理功能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这一区别《内经》作了概括地说明。《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这段话是说:五脏的主要功能是藏精气,而六腑则主要是传化水谷,排出糟粕。五脏的功能特点是“藏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六腑的功能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满”。此处“满”是指精气而言,“实”是指水谷而论。了解这一点,对于从总的方面,掌握脏腑的功能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由于五脏以藏为主,治疗上常以补为先;六腑以通为用,治疗多以泻为主,就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具体运用。
此外,藏象学说还强调脏与腑,存在着一阴一阳,一表一里,彼此相应的配合关系。《灵枢?本输》说:“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就是对这种表里配合关系的归纳。
【光明中医网校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第二章(藏象(二))】下面,我们先介绍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然后再介绍五脏之间、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心、小肠(附心胞络)
  1.心
心位居胸中,有包络围护于外,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心为生之本,血之主,神之居。其主要功能是主血脉、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其经脉为手少阴心经,下络小肠,与小肠相表里。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一身之血,均在脉中运行,这依赖心阳的温煦与心气的推动,方可周流不息,濡养全身。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脉,即血脉,为血之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直接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故《灵枢?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中医学认为:心气充沛,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而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同时营血充盈,亦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基础,如血虚营亏,则见脉细涩无力。故营血的正常运行,必以心气充沛,营血充盈为其基本前提。如心气不足,血虚营亏,则脉道不利,血不畅,外见面色无华,脉细无力等症,甚至可呈面色灰暗,唇舌青紫,胸痛如刺等气血瘀滞的证候。
(2)心主神明心主神明,又称为心藏神。在中医学中,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它的物质基础是精与气。正如《灵枢?本神》说:“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平人绝谷》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都是说明神来源于精与气。广义的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就突出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明,正是说心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宰。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藏象学说不仅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五藏,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的“五神藏”之说,并且认为心在五神藏中起着决定的作用。《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乃承受、担任之义。这是说心具有接受外部事物的作用。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中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说明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功能活动。因此,若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反之,则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等神不守舍的证候,甚至可出现狂妄谵语,或健忘,神昏等重证。
心主血而藏神,二者密切相关。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因此,若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常可出现神志的改变。
(3)心为五脏六脐之大主藏象学说认为:心在人体诸脏腑中居于首要的地位,对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起到统领与调节的作用。《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都突出强调了心在脏腑中的统帅作用。所以,若心的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在其绕领下协调一致,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倘若心的功能失常,则其它脏腑的功能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正如张介宾在《类经》中所说:“心不明则神无所主,而脏腑相使之道闭塞不通,故自君主而下,无不失职,而不免于殃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