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终极格局思维”的随笔

【关于“终极格局思维”的随笔】皮筏艇归来,终于晒成了让自己都羡慕的颜色,又可以神闲气定地坐在马桶上读着各种碎片推文,时下最鲜活的一段文字都是这个时候补给的,赛过中年油腻的饭后一支烟。
偶尔看到推送中樊登读书会推送的一篇关于终局思维的推文,标题是:王传君凭《我不是药神》逆风翻盘:迷茫时的选择力,决定了你的未来。从标题可以看出,王传君是个引子,关键是“迷茫时的选择力”。一直很喜欢90后的文风,一如90后的生活平台,相交较60/70/80,90后是俏皮得思索着,读起来不会太承沉重,读太多也不会如负重行走越看越累,有时候嬉皮笑脸就把剑给亮了。

这片推文中其中一个案例讲到读工业设计的两个人,毕业一起进设计院,一个是去老经验值,积累项目和人脉,两年后开公司拿百万级别的融资。另一个风雨十五年,工资八千,兢兢业业做着设计,十五年后突然引爆朋友圈,一个项目上了国家奖项,拿了一个合作企业上千万的奖金。由此推出大格局思维,对自己清醒的认知,不受人设羁绊,只取悦自己,耐住寂寞与诱惑,以时间与专注换取更轰动的成功。
似乎好像一切合情合理。
笔者的大格局思维,其实不在于保持初心,不在于耐住寂寞,不再愉悦自己,这些只是延迟满足的必经之路,目的是导向某年某月“一鸣惊人”。如果一切只是愉悦自己,何必以世俗意义的成功作标准,在物欲横流,追名逐利中不随波逐流,做一个笔者赞许有加的“慢的人,旧的人”已经是成功的维系了自己初心,其他的成功显得多余。
且笔者举例的方式也是追捧热点事件,当红小生,可见,做一个真正的“慢人,旧人”,潜意识都不答应。
前段时间看白先勇评论《红楼梦》,除了再次惊叹于作者的小说庞大而严密的架构,层次之丰富,忽然看出了喜剧的味道。无论哪本小说,主人公的结局往往是价值观输出的焦点。宝二爷即保全了家族的血脉,保全了仕途,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摆脱俗世的终极梦想,这不是个完美结局吗?只是作者比较贪婪,儒家道家佛家,他每个都想要。那个时代离经叛道的大家也难免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