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尤其是对摇头,两个手指经典动作的细致描写,把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对多烧一茎灯草的耿耿于怀,难以断气,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一、 尊重学情,回归生本。
由于古典白话文和现代白话文在在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并理解古典白话文中的关键词语,同时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和文本注解自主建构。
二、 立足语言、突显形象。
吴敬梓采用艺术化的白描手法,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刻画的淋漓尽致。本节课力图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补白、对比提升等方法,把教学的重点落在“两个手指”这个特写镜头上,围绕重点问题“面对这两个手指,诸亲六眷都有怎样的猜测”?紧扣作者对人物神情、动作的细致描写,通过练笔带着孩子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们经历理解语言—体味语言---内化语言的过程,从而领悟到细节描写的独特魅力。
三、 激发兴趣、阅读经典
《课标》明确指出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对课外阅读明确提出了量的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在课堂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从课前谈话让孩子们猜书名 ,到课中引入原著中的其他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再到课后推荐阅读《儒林外史》,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读经典,读名著。希望在这样的引导下,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