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原则》 |day6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原则》|《原则》 |day6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说到头脑极度开放,很多学习圈里的人会不屑一顾:我都每天坚持学习了,怎么可能头脑不开放?讲真,我也是真么想的,但是看了《原则》中这部分内容后,我就放弃了以前的想法。
1.什么是头脑极度开放
在讨论头脑极度开放之前,我们需要聊一聊影响我们合理决策的两个最大障碍,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首先,所谓的“自我意识障碍”指的是我们潜意识里的防御机制,它使得我们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潜意识,就是指大脑中负责这部分的区域,会简化地处理事物,做出本能反应。如果你要是读过《思考快与慢》,这部分区域就指书里面的系统1 。在我们大脑皮层中有更高级的意识层,通过这部分,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到自己在做决策,在应用逻辑和推理,这部分相当于系统2 。
“自我意识障碍”又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大脑中,总会出现系统2与系统1的冲突。当系统2占上风时,我们就是理智的,当系统1占上风时,就是我们说的“自我意识障碍”。需要指出,这里所说的障碍仅指需要做合理决策或者讨论问题的时候。一般情况下,系统1占上风可以提高我们处理事情的效率。比如,在遇到危险情况时的应激反应,或者,当我们对一件事足够熟悉的时候,就是潜意识层面在帮助处理了。
除了自我意识障碍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思维盲点。受我们所生长环境、我们的性格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有时会阻碍我们准确看待事物。比如有的人可以看到大图景,但是看不到小细节;一些人习惯线性思维,另一些人习惯发散思维等。
这两大障碍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出现意见分歧的各方通常始终坚信自己是对的,往往以彼此发怒告终。这种不理性的方式,通常会导致我们无法做出最优决策。头脑极度开放其实是一种能力:有效地分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自我意识或者思维盲区阻碍你。
2.识别头脑封闭
头脑封闭的人,往往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他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总喜欢使用陈述句。他们与人交流的目的是说服对方,而不是试着理解对方观点并客观对待自己。他们更关心是否被理解,而不是理解对方。甚至头脑封闭的人,在与人交流时会阻挠对方发言。他们的脑中难以有两种想法并存的情况,会让自己的观点独大,并挤掉别人的观点。
我在组织混沌刻意练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头脑封闭式的交流。在讨论某一个观点时,双方会各执一词,他们不会去思考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而是试图说服对方。然而我们参加刻意练习的初衷是,尽可能多地挖掘对方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形成互补。上述这种情况,就是被潜意识层里的愤怒情绪所操控,难以做出理性的判断了。
3.如何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做到极度开放,就是解决做决策或者话题讨论过程中的两种障碍。对于自我意识障碍,我们需要做到这些:

1).当别人不赞成你的观点时不要急着反驳,花一点时间考虑对方观点,以确定自己没有忽略一些因素或者犯错。
2).做一个自我怀疑者,努力做到从对方的角度审视我们自己,在讨论问题时,多使用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对方。
3).一个头脑极度开放的人,总是喜欢倾听而不是反驳,他们会鼓励别人表达观点。
4).在考虑他人观点的同时保留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时思考两个或者多个相互冲突的概念,反复权衡相对价值。
对于思维盲点障碍,不要着急做决定,试着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一个可行的方案是,把自己的想法拿到桌面上,与很多人讨论。假如你无法理解他们的观点,可能他们的思维方式就是你的思维盲点。另外一个方法是,花点时间记录一下,你经常在哪些方面因为看不到别人看到的东西而做出糟糕的决策,然后列一张单子,钉在墙上,仔细盯着看。
我们变得头脑极度开放,并不是失去决断能力,事实上,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我们犯错误的概率,从而增强我们的信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