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其所美》读书笔记及感悟

《美其所美》读书打卡1(总第70天)

第一讲:语文教师如何分析课堂学情:真正的学情是什么
提起学情,我想大多数老师和我的想法一致: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分析。今天,读了王菘舟老师的《美其所美》第一讲,我对学情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和了解。真正的学情分析大体上需要经历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这堂课学生要学什么?要清楚你要把学生领到什么地方去,最终目的地在哪里。
第二步,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搞清楚是谁在学?要分析学生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他们还欠缺哪些条件?这才是对教学起点的分析。
第三步,设计教学过程,就是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看来,我们以前对学情的分析还是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学情包括学生和学习两方面,即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内容的基本情况,做学情分析,就要分析这两方面的情况。
(张丽侠2020.3.21)

《美其所美》读书打卡2(总第71天)第一讲:语文教师如何分析课堂学情——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要上一堂语文课,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就是这篇课文教什么或者是学生学生学什么?那我们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第一步:学什么?语文课文,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文本内容进行概述。其次,要挖掘文本价值。也就是教学目标,通过反复细读文本,明确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到底要传递给学生哪些语言文字知识。第三,进行课文审视。我们要结合整体语境审视课文。我们在课程教学当中不仅要关注课文本身,还要关注课文所在的那个单元。同时,看一篇课文,不光要联系这篇课文的整体语境,更应该联系这篇课文所出单元的整体语境。
很多老师常常会把语文课上成道德与法治课,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文本解读能力,对于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缺乏判断和审视。
(张丽侠2020.3.22)

《美其所美》读书打卡3(总第72天)第一讲:语文教师如何分析课堂学情——如何把握教学起点

对于教学起点的确定,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学情。为了更好的了解学情,可设计问卷调查,针对课文学习目标等设计问卷内容,通过问卷了解学生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他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还欠缺哪些条件?第二步做好目标定位。要达到这个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慢慢的经过一些节点。一堂课光有一个核心目标,有时是不够的。为了达到这个核心目标,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条件目标。通过条件目标来最终达到核心目标,比如品读重点词语,品读文中的句子,解读文中的关键语句等。实现一个个条件目标,最终到达那个终点。
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在学这个内容,再根据调查结果来确定他们在学习时会碰到哪些困难和障碍,然后设定目标,并把目标分解成几个条件目标。
(张丽侠2020.3.23)
《美其所美》读书打卡4(总第73天)第一讲:语文教师如何分析课堂学情——如何设计教学过程

文中以《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例,讲述了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本课文中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板块:感受风景绮丽,触摸爱花真切。第一步,匹配。让学生观察这篇课文的插图,从课文中找出与插图最匹配的文字。第二步,细读。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朗读这段文字。第1层次,通过呈现图片让学生读出文字的形象感。第2层次通过比较不同的写花的文字,来解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含义。第3层次,通过引入山阴道上的讲典故,以及拓展这个典故的应用语境,来读出文字的意蕴感。第三步,背诵。不可就课文内容来“傻背”,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背诵,比如说联系课文语境,拓展课文语境,去进行背诵。
第二个板块:解读风景密码,拒绝爱花真切。举一反三,从文中的人物拓展到其他的的人物。
第三个板块:领略风情奇特,体认爱花真切。第1步创设语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第2步,转换语境,让学生感同身受;第3步,强化语境,让学生深信不疑
看完文中的设计,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第一,王老师始终没有离开课文,离开语文,所有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文为基础,以读为主,从课文中来,拓展到课文以外,又回到文中,无论哪个环节,都能体现出从文中走出去,又回到文中来,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第二,始终是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为学习内容,从未远离或偏颇。
(张丽侠2020.3.24)

《美其所美》读书打卡5(总第74天)第二讲:语文教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千面一课”的破解之道
“千面一课”的破解之道就是陌生化。陌生化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作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和策略,陌生化强调的是课堂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异乎寻常”的效应,只有这样你的教学内容才能被学生充分感知。学习的发生始于注意,始于感知。只有当你的教学内容被学生充分感知时,所谓的思维、情感、创新,才有可能连接不断的发生,你的教学才有可能产生吸引力,

课堂教学模式的陌生化,让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期待,因为他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你下一步想干什么,这个时候你的教学就充满了张力,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吸引力。
(张丽侠2020.3.25)

《美其所美》读书打卡6(总第75天)第二讲:语文教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陌生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之一文本解读的陌生化


文本解读的陌生化是说当一个文本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要做到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你更要做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文中以《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为例,向我们讲述了怎样做到文本解读陌生化。对于这篇课文,我们都会有这样的解读:第一种解读,热爱生活。这个青年在看鱼画鱼时非常投入,说明他热爱自己的生活;第二种解读,身残志坚。这个青年是个聋哑人,一个残疾人学画画才一年多,竟然取得了如此成就,有如此深的造诣,不能不说,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人;第三种解读,勤奋专注。这个年轻人无论是看鱼还是画鱼,神情都是高度集中的。这三种解读都有它的道理,都有它的合理性,但这三种解读都属于常态解读,我们每个人都能读得出来。那么在这篇文章当中如何做到文本解读的陌生话呢?那就是深入地读这篇文章,当深入《鱼游到了纸上》这个文本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中有两个“静静地”,一个是“静静地看”,一个是“静静地画”。“静静的画”和前面“静静地画”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我们就想到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个“静静地”分明在表达和传递这个青年内心的一种状态,这个状态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个故事中的年轻人,他热爱生活,他身残志坚,他勤奋专注,但是这个故事和这个人物的背后,有更有味道的意蕴,这个意蕴就是“宁静致远”。这就是文本的陌生化解读,这种陌生化解读会使你的课堂教学充满吸引力,你的理解人家想不到,你的理解出乎人的意料,因此它能让人对你的课堂教学充满期待。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觉得还就是一个字,读,细读,反复读,边读边思考,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就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你就会陌生化解读文本。
(张丽侠2020.3.26)

《美其所美》读书打卡7(总第76天)第二讲:语文教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陌生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之教学结构的陌生化

教学结构的陌生化是由线展开到面,由面展开到体,文中以《两小儿辩日》为例。讲述了如何设计陌生化教学结构。这个结构不走线性的路,它是板块结构。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整体了解。在这里没有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尾这样的线性结构来处理教学,而是抓住几个关键词如“车盖”“盘盂”“苍苍凉凉”“探汤”等,先拿出来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大概的意思,然后连线,觉得哪两个词可以连在一起,理由是什么?这是第一层次的线索钩沉。在此基础上,把“车盖”“盘盂”分别改成“大”和“小”,把“苍苍凉凉”“探汤”分别改成“冷”和“热”,然后再加上一个“远”字一个“近”字,让学生来寻找这几个字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第二层次的线索钩沉。然后再加上“早晨”和“中午”这两个词,线索越来越多。随着线索的不断出现,两小儿辩日的焦点也被一次次地呈现了出来。通过对关键词的梳理,对线索的钩沉,两小儿辩日的矛盾和冲突被呈现出来了。
第二个板块,整体体验。要入乎其中,感同身受。就要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扮演两小儿。可以同桌之间,组与组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创设情境,让两小儿辩斗,在辩斗的过程中,加上肢体语言,加上表情,强调真理就在自己的手中,这是多么的有趣,好玩。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课文内容既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又有了一个局部的关照。
第三个板块,整体把握。在两小儿进行激烈的辩斗,不管怎么辩论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孔子出现了。结果一问孔子,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嘲笑孔子道“孰为汝多知乎”?课文的情节到此处打住了,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性的给它加个尾巴。孔子出现了,但又不能决也,那么后面会发生什么呢?让学生大胆的展开想象,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加入自己的理解来写一写。学生们可能写了很多话,无论什么,通过增加结尾,我们使这个文章增加了内涵。
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真的很吸引人。吸引学生,吸引听众的课,它一定有陌生感,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这样的课堂设计,建立在对文本的细读之上,同时,要有一双慧眼,要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要用心去感受,去设计。
(张丽侠2020.3.27)
《美其所美》读书打卡8(总第77天)第二讲:语文教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陌生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之教学方式的陌生化

文中以《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为例,王老师设计了几种陌生化教学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潋滟”一词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子处理:第一步,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潋滟”时?,老师可以说:“让我们一同来猜一猜,看看‘潋滟’两个字跟什么有关。很显然是三点水旁,那么肯定与水有关。学生因此而产生联想……这就是一种陌生化的点拨,观察字形,是它的第一步。
第二步,“潋滟”让我们看到了水波荡漾的样子,你平时在哪里见过这水光潋滟的画面呢?学生开始回忆联系自己的生活。这是第二步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这也是一种陌生化的点拨。
第三步,同学们,你们说像水晶一样,那是怎样的漂亮呢?老师开始播放课件,学生一边欣赏水光照耀的画面一边联系实际思考,老师接着问:“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学生们开始发挥想象,像镜子,像星星,像宝石等等。这样激活了学生们的想象。这也是一种陌生化点拨。
这种通过观察字形,调动积累,激活想象,一下子让点播充满了张力,充满了魅力,充满了教学的吸引力。
这样的课堂,我相信孩子们的眼睛是发光的,因为他们一直在尝试一个个陌生化的挑战,他们的学习是充满好奇,充满兴趣,他们沉浸在一个个挑战自我的快乐之中。
(张丽侠2020.3.28)
《美其所美》读书打卡9(总第78天)第二讲:语文教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陌生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之教学方式的陌生化

文中以《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小练笔为例,讲述了教学方式的陌生化处理,让我不由感叹,原来我们的课堂可以有这么多的方式,充满智慧啊!
这一课的小练笔,可以有五个思考角度:
第一,假如你是读者,想推荐《威尼斯的小艇》,请写一篇课文的简介。这个练笔的角度很新颖,因为有明显的交际目的。
第二,假如你是威尼斯的船夫,请向游客介绍一下小艇的特点和自己的驾驶技术。这个时候,你不再是一个读者,不再是游客,你就是威尼斯的主人,是船夫,这样的练笔,有明显的身份定位。
第三,假如你是坐在船上的游客,请你描述一下自己在威尼斯的所见所闻和特殊感受。你坐在威尼斯的小艇上,看到了什么?这个时候,你是作为游客在谈感受。
第四,假如你是威尼斯旅行社的策划人,请为威尼斯的小艇写几句广告词,要有感染力。这样的练笔,角度也是非常新颖的。
第五,假如你是威尼斯的居民,请你“我为威尼斯而自豪”来写话。你是这里的居民,你为拥有这样的城市而自豪,这又是一个角度。
另外,还可以以“自己就是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一下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这也是可以的……
这些练笔,有着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侧重点。个个都有不同的语用侧重点,但都落实了语用,让孩子们对语用训练充满了活力。
(张丽侠2020.3.29)

《美其所美》读书打卡10(总第79天)第三讲:语文教师如何处理课堂节奏
课堂节奏这个问题很少被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关注,我们大多会谈到的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甚至说是教学板块,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死的,在课堂上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恰恰是节奏本身,对课堂教学来说,节奏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朱光潜先生在《诗论》当中说过:“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自然现象不能彼此全同,亦不能全异,全同全异不能有节奏。节奏生于同异相随相续,相错综,相呼应。寒暑昼夜的来往,新陈的代谢,雌雄的匹配,风波的起伏,山川的交错,数量的乘除消长,以至于玄理方面反正的对称,历史方面兴亡隆替的循环,都有一个节奏的道理在里面。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也上升到艺术的层面,那么毫无疑问,它的灵魂应该就是课堂节奏。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其基本形态之一就是通过动静、张弛、疏密、收放等多种节奏的和谐对比和转换,使课堂教学充满强烈而持续的影响力。
为什么我们的课不能抓住孩子的心?是因为我们的课不注重节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节奏,所以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好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但可以优化教学艺术,增强教学美感,而且能够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和境界。
(张丽侠2020.3.30)
《美其所美》读书打卡11(总第80天)第三讲:语文教师如何处理课堂节奏之动静结合

一堂课的基本形态有两种:即动态和静态。动态就是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有朗朗的读书声,讨论声,发言声,提问、对话等等这些;静态就是学生安静地阅读,独立地思考,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似没有声音,事实上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理想的课堂节奏应该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生并互相对立、转化、提升的。
但是好多老师,尤其是上公开课,最害怕“静”,只要一静下来,就紧张,就慌乱,认为课堂一定要热闹。如果一堂课一直“动”下去,一直热闹下去,那你想想会是什么样子的场面和结果?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独立的“静”的空间,安静地阅读,独立地思考,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再举手发言,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和同学交流探究,或请教老师,或听别人的发言,和同学讨论,在和老师学生产生互动的过程中,发生思维的碰撞,获取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过程美。这才是一堂有生命力的、真实的课。我们的课堂,一定要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二者相互衬托,相互作用,才会发挥更大的效力。
(张丽侠2020.3.31)
续读《美其所美》读书打卡12(总第111天)第四讲:语文教师如何处理课堂节奏
在这一讲中,王菘舟老师主要的从动静相生、收放有序、曲直相应、起伏有致、点面相成、张弛有度这几个角度谈了课堂节奏的处理策略。一堂课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课堂的教学节奏,那么这堂课就一定会吸引学生。除此之外,王老师还谈了语言的节奏,他认为一堂课语言的节奏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语言就是指教师的语言,教学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该有张有弛有起有伏。无论多么巧妙的教学设计,如果我们教师的语言不能够紧扣学生的心弦,引起引发学生共鸣,那么这堂课上下来也就是空洞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
在这一方面王老师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教学语言要显示出不同教学层次的节奏。比如:导入语,要尽可能简洁,要巧设情境,引人入胜,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过渡语,要平实,承上启下,自然巧妙,所谓“大雨春风不用不用煤媒”。引导语,要准确,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做到“一语惊堂满座醒”。理答语要机智,因势利导,机敏多变,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提问语,要清晰,难易恰当,有梯度,所谓“惊风乱贴芙蓉水”。结束语,要精炼概括,简明规范,意味深长,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结束语给人的感觉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言有尽而义无穷。
第二,教学语言要与学生的心理节奏相吻合。当学生处在注意力高峰的时候,采用高昂的快板;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采用平和的柔板;当学生比较疲倦的时候,采用语速快停顿短的急板,或采用语速缓停顿长的慢板。这样学生就能在“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中产生愉悦的心理,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激活旺盛的求知欲,时刻保持一颗灵动觉知的心。教师在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什么时候强势一点,什么时候弱势一点,都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曲线来变化,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第三教学语言应以情感的变化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爱,则气缓声柔;教师憎,则气冷声峻;教师喜,则气满声高;教师怒,则气沉省促。教师激昂时,学生振奋;教师悲壮时,学生寂然;教师委婉时,学生感怀;教师深沉时,学生遐思。总而言之,教师急徐有度、跌宕起伏的情感化语言节奏,不仅能使学生享受音乐美、节奏美,也能使他们在感同身受、心心相印的情感体验中,领悟到绚烂的语文之美以及生命之美。
(张丽侠2020.5.7)
续读《美其所美》读书打卡13(总第112天)第五讲:语文教师如何改进“课堂理答”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两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文本细读的能力和课堂理答的能力。从字面看,“理答”就是理解、应答的意思,其实,“理答”有三个环节:倾听、理解、应答。就是通过倾听来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然后根据这些进行应答,做出反应。点拨、引导、鼓励等。
教师课堂巧妙的理答,能够抚慰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的智慧、是一种对生命的赏识、价值的去蔽,真情的交融。而要达到这些效果,教师必须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回答,要熟知教学内容,要有足够的智慧和机智,不可盲目的做出理答,一定要已正面的、激励的语言来进行理答,因为有可能老师一句不起眼的话语,就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张丽侠2020.5.8)
续读《美其所美》读书打卡14(总第113天)第六讲:语文教师如何提升课堂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论述治学的三重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联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其实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实用的境界。是课堂教学最最基础的境界。第二种境界——科学的境界。课堂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认知规律,遵循课堂教学当中师生互动的基本规律,按照科学的方法和规律来实施的课堂教学,在实用的基础上可能会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显得科学。第三种境界——审美的境界,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一层境界。审美的境界不排斥实用,更不排斥科学,相反审美的境界是对实用的境界,科学的境界的一种超越,一种扬弃。
如何能够达到第三种境界审美的境界呢?书中讲了这样几个方面,一、举象:还原语文的生命途径。二、造境:创生语文的生命境域。三、入情:体验语文的生命温度。四、会意——感悟语文的生命哲思。五、求气——触摸语文的生命律动。六、寻根——传承语文的生命价值。
【《美其所美》读书笔记及感悟】要做到这些,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就要多一份思考,多一些比较;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智慧;而最重要的,就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一些观察,多一些学习,多一些积垫。只有有足够的积累,才能设计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巧妙的进行课堂理答,才能用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去吸引和熏陶孩子们喜欢上语文,爱上语文。(张丽侠2020.5.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