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桃花源

又见桃花源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飞机上看《中国民航》杂志,这一期策划的是“慢享生涯”,翻了两页,我一下子被“从新桃花源到诺亚方舟”这篇文章吸引了。主人公是王青松,我以前就读过他和妻子双双归隐山林的文章,这一次又一次读到,描写的更细致,更能引人思考。
王青松的归隐,确切的说应该是回归。真正回归大自然,对现在的世界来说,是异常困难的。
他选种农作物的土地很苛刻,要么是多年不施化肥和农药,要么是租下农民用过的耕地后,把土挖走一米,再换上没有污染过的土。
他除虫除草都是一只一只的挖,一颗一颗的除,他当然知道这样辛苦,他说蹲的下膝,弯的了腰才是农民本色,杀虫剂、除草剂坚决不用。
破衣烂衫,蓬头垢面,两手老茧,单从外貌,根本看不出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任何痕迹,然而,对他来说,城里人就算一天洗三次澡,身体也是脏的。因为他们食用的大多是垃圾食品、化肥、农药……人们只看到他外在的“邋遢”,却见不到他从不生病,自在逍遥和内心的富有。在他心里,农耕文化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和泥筑屋,平整土地,耕田养畜,筑坝蓄水,风生土长,天地为伴,除了几个最重要的至亲好友,他和妻子断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山里没电,没网,没电话信号。很多代表着“社会文明”的社会设施能带来便利,也能带来污染。他们不需要这些东西,他们只想顺其自然。
清晨,他们在野鸡的叫声中醒来,窗外,满眼槐花,泉水离屋子不远,妻子每天清晨挑一担,够一天用的。他负责在山上种地和放牛羊猪,妻子负责带孩子,做家务和养鸡鸭鹅。他不怕热,汗能让身体发热排毒,他也不怕冷,冷能让身体收缩稳定。各种有节奏的动作,充满了天人合一的美感和韵律,思想和劳作的重叠让他体悟着农耕文明的博大与奇妙。
他独自上山干活,有时暴风雨突然而至,风雨中,他会思考自己和已经脱离了许久的社会。他似乎能听到这风雨中有学者们的呐喊,政客们的喧嚣,商人们的叫卖……人们听着学者、商人们的成功故事,吃着有毒的食物,吸着有毒的空气,土地因为化肥农药而荒芜,江河湖泊因为生态破坏而干涸,怎样才是对家庭负责呢?怎样才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呢?怎样才是对这个民族负责么呢?
感受王青松的心境,我也陷入了沉思……
【又见桃花源】
又见桃花源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