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不过是做梦!)
看完电影《湮灭》之后,我发现自己疑问比没有看之前还要多。对于凭空出现的彩色泡泡,起名“闪晃”的人我猜他一定没有童年,因为我们从小就知道这叫作“梦幻”!真的有人会相信组织将人类的命运交到了5个问题各异的女人手里,派遣他们去完成这项生死抉择的研究吗?如果所谓的“研究者”其实正是“研究对象”,那么电影是不是听起来比外星人更加有趣?
从故事开始,在面对极大概率有去无回的冒险时,5人一个比一个显得淡定,这本身就很反常。事出蹊跷必有深意。从她们各自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来,她们无法像普通人那样安稳平淡地生活,她们无法正视自己真正的问题,期待通过这次冒险会拥有一个焕然一新的未来而不是这个一塌糊涂的自己。这种自我逃避的方法,好似一头失去理智的公牛,引着她们一路从自欺欺人狂奔至自我毁灭。
如果没有出现外星的异象,难道人类社会就可以躲过毁灭的命运,得以永续长存吗?只怕比外来生物的活体改造更让人害怕的,是貌合神离的情人,是意外丧女的悲伤,是不可抑制的毒瘾,是挥刀自残的苦恼。
所以这个电影讲的真的是外星人吗?我看完了整部影片,除了看到一堆光晕与幻象,根本没有更多的外星讯息了。而“闪晃”中的世界,与其说是外星人构建的“异世界”,不如说是人类构建的“梦世界”,甚至还远没有人类的梦境光怪陆离。
小分队里各领域专家都有,为何让一个心理专家作为领队?只是巧合吗?难道双方开战时需要心理专家给外星人催眠吗?其实,这只是导演和编剧在暗示我们应该从心理学角度看待这次冒险,或许叫作“心理治疗旅程”更加贴切。
在闪晃里呆的越久,过去的记忆越模糊,人会慢慢忘掉过去,专注于现在,内心真实的自己也就脱离了原先的伪装浮现出来,自我认知就是治疗的第一步。
有人说女主莉娜是靠主角光环存活到最后的,但是仔细去看,就会明白其余几人注定要和莉娜走向不同的结局。莉娜出于对丈夫的内疚而决定参加冒险,她的目的是救赎,是重生。而其她人,为逃避伤痛而参加冒险,最终就会走向自毁,走向死亡。
如果一个人接纳不了现在的自己,也不要期待他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因为接受不了自己正在变异,所以医护女失去理智丢掉人性,剑桥女成为一株植物。自我接纳,就是治疗的第二步。
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数个机缘巧合下诞生的独一无二的个体,自胚胎孕育之日起,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变异演化的过程,这比影片里要激烈得多。我们原本天生就拥有适应世界,不断进化的能力,却在脱离母体,长大成人以后,将此能力看作危险和缺陷。
如果另外3人可以到达灯塔,或许会在面对另一个复制体后发现自我的可贵,她们会和莉娜一样,完成治疗的第三步——重新获得自我意识,自尊自重而非自生自灭。
影片叫作“湮灭”,其实是指自我毁灭,不是被怪物撕裂,也不是彻底变异。有人认为女主的幸存是“湮灭”,其实她只是“涅槃重生”,真正达到“湮灭”的只有心理专家一人而已。
如今一个人要彻底消失没有那么容易,肉体易逝,各种社会关系难灭,更休说在亲友的记忆里抹去痕迹了。而心理专家多年来孑然一身,在团队中爱独断专行,可知她的存亡其实无人在意,这种人来无影,自然也就“去无踪”。
最终只有女主莉娜和领队的心理专家到达灯塔,她们虽然结局一存一灭,一生一死,却如灯塔一般明确了生死之路。如果要活下去,就心无旁骛地活,不要沉溺于过去,不要幻想于未来;不要被痛苦打败,不要被恐惧吓倒。到了死亡那刻,就要消失地干脆彻底,不要给他人留下负担,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导演给影片披上“外星科幻”的皮,很难讲有没有商业考虑,但是电影全程缓慢的节奏,灵异的配乐,幻妙的画面,简直是在扒着屏幕喊:“我们这是心理悬疑片!不是机甲血战外星人的商业片!”
无论如何,能让我在观看时不想动嘴,只想动脑的电影实在不多,它让我重新感受到电影的艺术尊严。
【湮灭(不过是做梦!)】致敬万物,生而有我。
推荐阅读
- 热闹中的孤独
- 我要做大厨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 爱就是希望你好好活着
- 太平之莲
- 知识
- 叙述作文
- 时间老了
- 清明,是追思、是传承、是感恩。
- 我错了,余生不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