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常识》|《教育常识》|教育即转化
阅读书目:《教育常识》
阅读分享:
教育即转化,教育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
转化即转而化之,是在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书本间、学生和学生间实现的不同生命个体间的生命能量的转化。课本中的知识无非是那些过往人类生命能量的结晶。以“知识”这种教育内容的载体为例,它在教育中的转化表现为三个层面。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一种层面的转化: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
人类已经创造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教师头脑中已经存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未经教学传授之前,是外在于学生生命的知识。教育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经过选择、提炼、凝结于课本中,储存在教师大脑中的知识,化进学生头脑中去,变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二种层面的转化:把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显的行为。
知识从外部进人内部精神世界,如何才能够留存下,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 只有自己能够清晰说出来或做出来的知识,可以转化为外显行为的知识,才是牢固的知识。这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转化过程,也是将知识活化的过程,如果缺少这样的转化,进入学生内部的知识依然是死的知识。如同学外语一样,在课堂上学到的单词。如果既不能说出来也不能写出来,这样的语言知识是没有用处的知识,也很容易流逝。各种道德规范也是如此,如果一种道德要求(如关爱别人)不能转化为外显的行为习惯,就无法断定这一规范已经真正化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三种层面的转化:把潜在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
所谓“潜能”,就是潜在可能性。这是人之为人的特性,人是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动物,只是太多的“可能”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潜藏于“人性的暗夜”之中。如果这些潜在可能性不能敞开和实现,变为现实可见的能力,只是“潜能”而已。潜能状态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还不是现实状态。
教育的任务,就是把潜藏于不同学生生命中的可能性,通过教育转化为现实可见的能力。换言之,就是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教育者最基本的教育能力,是转化力。它要求教师不仅自己清楚,还要让学生够清楚;
不仅自己想明白,还要让学生一样想明白;
自己有的知识和能力,还要让学生一样拥有。
教育力就是转化力。以此衡量教师,我们可以发现存在三种层次的老师:
第一层次的教师,有知识但没有转化的意识。
这类教师满足于积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忙于向学生展现自己有何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能力,把课堂当做“秀自己”的舞台,变成自言自语,自我推销的舞台。
这样的教师,最适合的职业其实应是学问家、思想家和演说家。、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二层次的教师,有知识,也有转化的意识,但没有转化的能力。
这是值得同情的教师,他们不缺少作为教师必备的知识积累,也努力把自己和书本的知识变为学生的知识,但“有心无力”,不知道如何转化。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三层次的教师,既有知识,也有转化的能力,更有转化的习惯。
他具有对“孤芳自赏”的警惕,因为他深知课堂不是展现自我的舞台,而是师生彼此生命能量转化的平台,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把书本中的知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变成学生的知识,这种转化不是偶尔为之的行为,而应当贯穿于全部教育过程。为此,他会养成基于转化的反思习惯。一堂课上完了,一段教育历程结束了,他的思考就会接踵而来:
我讲的内容学生接受了,化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了吗? 哪些化进去了?哪些没有化进去? 为什么? 我该如何改进?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转化是否成功,既取决于教师的“教”,也取决于学生的“学”,学生是否有转化的兴趣、热情和能力,同样会影响到转化的进程。
【《教育常识》|《教育常识》|教育即转化】教育之难,难在转化;教育之苦,苦在转化。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
- 慢慢的美丽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 《跨界歌手》:亲情永远比爱情更有泪点
- 诗歌:|诗歌: 《让我们举起世界杯,干了!》
- 期刊|期刊 | 国内核心期刊之(北大核心)
-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第26卷(Invasion篇)发售
- 人间词话的智慧
- 《一代诗人》37期,生活,江南j,拨动心潭的一泓秋水
- 广角叙述|广角叙述 展众生群像——试析鲁迅《示众》的展示艺术
- 书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