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阅读100】12《为何家会伤人》
《为何家会伤人》是武志红的书,也是新网师寒假共读的书目。我没有参加共读活动,但不妨碍买下来阅读之。
序的题目是《这是一本温柔的书,也是一本有用的书》。章节的题目有: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中国式家庭。以案例为主,理论为辅,属于可读之书。
01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这个观点是最近几年才有的感悟。
“恋爱,其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相处一辈子的伴侣,而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并且,我们还深深懂得,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人,又能无比亲密地相处。”如果一个人能在青春年少时拥有这些觉悟,那么他的伴侣是幸福的。如果他的伴侣也懂得这些,那么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他们的孩子也是幸福的。
可惜,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并没有这样的婚恋观,总想着控制对方,也总想着与对方一决雌雄,导致夫妻双方分心。
我们找一个恋人,很容易就被吸附,或者被依赖。想要无尽地占有,无条件地得到,丧失了作为个体人的独立精神,这是最可怕的一种现象。
“同一件事情,因为坐标体系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识。家里主要处理的是感觉,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近些年的离婚率升高,还是因为认识不够,对婚姻对爱情的理解不够。很多年轻人结婚,要么就是随时争个输赢,或者就忍着扛着,那个“瘤”就会越长越大,最终爆发成离婚大战。如果夫妻能够换位,多些体谅,多给对方一些自由与信任,婚姻的质量才有一定的保障。
“夸奖和批评都是我们的工具,目的是控制对方。对于亲密关系来讲,这是最糟糕的事情了。”这句话,我之前只是以为批评是控制对方,而且我们也惯用批评打压的方式。一直还对自己不会说夸奖的话感觉气短,原来去夸奖别人也是想控制对方。是的,夸奖与批评都动用了你个人的评价体系,你一旦要去评价对方,基本就是想去控制对方。夸奖之后,希望别人按照你的要求去成长,批评也是同样如此。对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吧。
还有一句话——“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虽然我早早懂得这句话,并且也早就能够撇清和儿子的这种分离关系,我聚焦于我自己的成长。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还是希望能够和儿子有很多的联结。
当然,我们彼此分开,都能过好。
02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分离,似乎都意味着悲伤。但,分离,却是我们的日常。
读这一章,发现和第一章有密切的联系。“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镜子。你看着它们时,你也在它们的镜面上留下了镜像,由此你也可以看到自己。”其实,我们看到的每一处风景,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投射。正如这句话所说“你如何看待万事万物,这是你最深的存在。”
我们都喜欢和一个心态平和的人打交道,那些心态不平和的人,其实就是他们看待事物发生了变化。
“喜欢使用奖罚手段的父母和老师,都渴望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变化,那样孩子就是他们意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作品。”这段话在上面也提到过,对于奖励与惩罚,还真的要成为一门艺术。
说分离就悲伤的人,其实应该看这句话——“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这样想的时候,就不会惧怕分离,反而会变得更加强大。
“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如果有伤害发生,那就是爱变了味儿,爱不得法。可是,很多的案例里,亲人之间打着爱的名义在互相伤害。关于爱,我们很多人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与演练。
本来是家庭教育,但看到某些句子,会让人想起学校教育。“看不得孩子受苦,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可以换成“看不得学生受苦,其实是老师的问题。”所以,很多老师都会代替学生的思考,将知识灌给学生,帮学生扫平前进路上的沟沟坎坎,这样的方式,学生是不会得到好的成长的。
“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疗。”我们给孩子的爱,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哪怕我们有时很严厉,孩子感受到的是爱,就是可行的。这一点,我自然是需要不断修炼的。
03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不能将自己的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我曾遇见我班里有个学生,周末光数学就要学习三四场。问家长,理由是她自己的数学不行。我只能在心里为那孩子叫苦。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做选择。”曾经在班里做过调查,一样补习班都没有参加的,班里也就两三人,有的甚至有七八个班要上。也曾经让学生绘制周六的作息时间表,大部分都是在补习班里度过,他们的人生注定是被家长选择好了。
“真正的轻松总是伴随着能力的解放,那会带来真正的优秀。”我们很多的家长或者老师并没有想着给学生多少轻松,而是看不得他们轻松,就焦虑。
也有部分家长常说我的孩子快乐就行了。但是马丁纳说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无条件式的快乐。我不知道家长们所说的快乐在哪个层次,有的孩子很喜欢那种竞争式的快乐,于我,还是希望少一些吧。
“长大了,我们只剩下人群中的快乐。”这句话,会戳痛很多人的心。因为小时候未蹭体验过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只学会了在大众中快乐。
以上这几句话,可以在家长会时和家长分享。
04中国式家庭
在中国式的家庭里,不乏有这样的家庭人设:“人生由几百、几千乃至几万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构成,等你老了,回顾一生的时候,你发现最亏待的,恰恰是你自己,那你这一生,就白活了。”尤其以女性居多,女性中又以妈妈的身份居多。所以,我们总是给予自己很多的退路,对别人很多的包容,想要彰显伟大,到后来,任人宰割,都还忍辱负重。对于此,我不赞同,奉献要有,但自己的成长也必须有。
“真正的思考,是一个单独的生命,它走到哪里,是思考者控制不了的,只能服从。”我们的家庭里几乎充满着接受、灌输,而不是独立的思考。我们很多人缺乏活力,“活力是每一个生命与生俱来的,它要向外界伸展自己,索要存在空间。”我们的家庭管教也很早就让人丧失这种活力。幸好,我还有存有这种活力。我索要的空间,一定是不能伤害别人的。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与自由。”这句话,前半部分有,但前半部分的爱是父母自认为的爱,至于自由,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想想,我能给儿子多少爱,又能给予多少自由呢?
读完此书,还是心存疑惑:
“恋爱过程没有完成前,我们彼此将对方当做自己理想中的父母,我们也彼此努力去扮演对方理想父母的形象。”这句话,我却持怀疑或者反对态度。回望我的恋爱对象,我的潜意识里就从来没有想过这是和我父亲一样的类型,或者与我父亲相反的类型。那种青春的悸动,或者两情相悦的时候,只与当时的荷尔蒙有关吧。昨日和宁谈起,宁说:“这说明你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长大的。”那就这样想吧。
【【2021阅读100】12《为何家会伤人》】读完此书,还是觉得任重道远。书签上有这样一句话——“物质上的尽其能与精神上的无法作为,始终是中国教育之痛。”所以,我在想,我和儿子之间,是不是只有在物质上的尽其能,而在精神上的不能作为呢?
推荐阅读
- 宽容谁
- 我要做大厨
- 增长黑客的海盗法则
- 画画吗()
- 2019-02-13——今天谈梦想()
- 远去的风筝
- 三十年后的广场舞大爷
- 叙述作文
- 2021-02-17|2021-02-17 小儿按摩膻中穴-舒缓咳嗽
- 20190302|20190302 复盘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