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大神为我修改文章的前后对比

写作大神为我修改文章的前后对比
文章图片
人生该如此惬意 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之所以区别于别的物种,是因为他有着想象力,有着灵魂,有着智慧,有着思考能力。当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碎片化生活方式正在侵蚀我们的思维,腐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思考能力直趋下降。

“一些看似平常、看似无害的不良生活习惯,对我们的思考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早晨,地铁里集满了密密麻麻的人,一眼看过去,几乎所有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他们有些人看明星八卦,有些看新奇事件,有些看朋友圈晒图等等。“低头族”现象现在已经变得非常普遍,有时候站在地铁里发现只有你没有玩手机,心里不免觉得一阵尴尬。
聚会餐桌上,每个人玩着手机,只有在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才进入话题接上几句,没有话题可说的时候,朋友聚会也就几乎变成了“手机大会”。手机像是一层防护罩,使我们得以避免直面来自现实世界的伤害,却也妨碍了现实世界里人际亲密关系的发展。
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在这个生活压力空前无处不在的社会里,通过看电影、打游戏、网络聊天等,我们可以收获短暂的生活快感,得到短时间的放松和解放。只是,这些碎片化的娱乐,是否真的可以实现我们内心的充足和精神的需要?
手机、iPad的普及让电子阅读变得更加普遍方便快捷,我们每个人日益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内容碎片化的阅读活动。这种碎片化阅读,一方面使我们得以利用琐碎的时间来打发苦闷无聊,另一方面却带来了诸多坏处。它看起来方便快捷、获取信息量大,也看似能让我们在短时间里了解到很多知识,而它最大的坏处恰恰就在于这些表面的“好处”,使我们的思维缺乏连续性,让我们的思考停留在表面上,甚至可以说使我们几乎不再思考了。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说:让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为什么我们不再思考,是这个时代的碎片化生活方式影响了我们,还是我们的心灵不再相信思考的力量?
笔者认为,是社会角色的转变和生活压力,让我们的心灵不再追求通过长时间思考而获得的精神情感,更加偏向于在短时间里获得精神愉悦,从而深陷于碎片化的生活而无法自拔。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男人下班之后都喜欢在车里抽根烟再回家?
有一个高赞答案是这么说的:因为下车之前,你只是你自己,不是父亲,不是儿子,不是丈夫,所有的身份,烦恼都被挡在车外,这种感觉只有开门之前存在,开门之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
现实社会让我们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分担不同的责任。责任让我们忙碌起来,忙碌着学习,忙碌着工作,忙碌着赚钱,忙碌着奋斗。可是忙碌让我们渐渐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最初最简单的心里满足感。那些呆在车里的男人,就是在找寻一个属于自我的空白空间,在车里,是一个世界,在车外,是一个人。


“如果我们不去思考,就会在原地踏步中停滞不前。”
思考在汉语里的解释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简单地说,就是我们通过思考和自我反省,在脑海里形成的一种为使得自己变得更好而前进的力量或者动力。但是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阻断了这种力量的形成,从而使人的心灵变得空虚脆弱、进而养成了对碎片化的信息的严重依赖。它甚至可以称作是精神的鸦片或慢性毒药。人一旦离开那些信息来源,从身体乃至精神就像毒瘾发作一样难受。
在这里,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碎片化心灵。所谓碎片化心灵普遍存在于这个社会上,可是人们很少能觉察到它,因为它存在于心里的最深处。像慢性中毒一样,它的降临不是来势汹汹的,也不会时刻让你感到痛苦,而是一点点地积累下来,当你承受不住压力的时候,它就会跳出来给你致命一击,人的精神就会变得萎靡不振,变得狂躁不安。这时,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喧闹之后留一片安静的地方给自己的心灵放一个长假。
我的好朋友大琼跟我说:“如影,我发现自从刷手机之后,再也没有看纸质书的那种思考的满足感了。刷信息的时候,很有满足感,但是过后会觉得内心很空虚,我想改变这种状态,可是总感觉力不从心。”人长期处在一个安逸得不再渴望或永久自觉放弃思考的环境里,就很容易固守现状。美国“码头哲学家”埃里克·霍弗在他的著作《狂热分子》里是那么解释这种现象的:当我们的生活朝不保夕,完全无力控制我们的生存环境时,就会执着于熟悉的生活方式。我们通常习惯于通过固定的生活模式来对抗内心深深的不安全感,借此我们给自己制造了一种幻象:不可预测性已为我们所驯服。
习惯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思考的思维模式,我们就僵化地躲在这种熟悉的环境里,不想改变,不敢改变),害怕改变;渐渐地我们不再去思考必须思考的问题,也不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渐渐地我们也会变得怯懦、狭隘和封闭,这些消极的心理会一直存在下去、变得根深蒂固,直到我们的灵魂被蚕食,我们的思想也将会被撕裂成碎片。尽管如此,在此期间我们只能盲目迷茫、麻木不仁、恐慌不安,疲于拾掇缝补,苟且喘息。最终,我们在碎片式生活的原地踏步中越来越忙碌、彻底迷失自我。
有人问苏格拉底:“世上何事最难?”答曰:“认识你自己。”
要想弥补碎片化生活造成的心灵空虚,首要的就是认识自己,而认识自己唯一的途径就是深思反省。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绝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忽视乃至扭曲了自己的内心体验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和思考自己的内心,在繁琐的忙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信仰,给自己空白的内心增加一些美丽的颜色。气味图书馆CEO镂石楠通过气味将城市和记忆串联起来,将模糊抽象的情怀放在香水气味里。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心灵和脆弱放在钢笔的的墨套里,让它书写出绚丽的华章;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建立一个心灵驿站,体会自己的心灵认识真正的自己;我们也可以将我们烦躁的内心安放在藏书室里,进入千姿百态的世界里。
这个时代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变化,繁华大道、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夜夜笙歌构成了我们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在此基础上,希望每个人都能摒弃碎片化的生活状态,认识并思考自己的内心。


【修改原文】
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之所以区别于别的物种,是因为他有着想象(想象力),有着灵魂,(有着智慧,)有着思考(能力)(逗号换成句号)然而(改成:当今),在这个物欲纵横(物欲纵横改成: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碎片化生活式(改成:碎片化的生活,或:碎片化生活方式)正在侵蚀我们的思维,腐蚀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深思考(改成:使我们思考能力直趋下降)


“一些看似平常的的生活方式,其实早已潜移默化 地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整句改成:一些看似平常、看似无害的不良生活习惯,对我们的思考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早晨,地铁里集满了密密麻麻的人,一眼看过去,(几乎所有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他们有些人看明星八卦,有些看新奇事件,有些看朋友圈晒图……(省略号换成:,等等。)这些行为现在看起来已经非常普遍(改成:“低头族”现象现在已经变得非常普遍),有时候站在地铁里(发现只有你)没有玩手机,心里似乎会弥漫一阵尴尬(改成:心里不免觉得一阵尴尬)(分段)聚会餐桌上,每个人玩着手机,(只有在)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才进入话题接上几句,(没有话题可说的时候,)朋友聚会也(就几乎)变成了“手机大会”。手机就好像一层防护罩,保护我们不受言语的伤害,但同时也阻挡了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发展。(改成:手机像是一层防护罩,使我们得以避免直面来自现实世界的伤害,却也妨碍了现实世界里人际亲密关系的发展。)(分段)在这个网络娱乐的时代,在这个充满生活压力的社会里,我们或许可以通过看电影、打游戏、网络聊天分散注意力,带给短时间的生活快感。(整句改成: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在这个生活压力空前无处不在的社会里,通过看电影、打游戏、网络聊天等,我们可以收获短暂的生活快感,得到短时间的放松和解放。)可是(改成:只是,)这些碎片化的娱乐,是否真的可以带给(带给换成:实现)我们内心的充足和精神的需要?(分段)或许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阅读提升认知能力,手机、ipad 普及以后,似乎阅读就更加方便快捷,我们可以无时无刻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这使我们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打发苦闷无聊的等待,但是碎片化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坏处。(整句改成:手机、iPad的普及让电子阅读变得更加普遍方便快捷,我们每个人日益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内容碎片化的阅读活动。这种碎片化阅读,一方面使我们得以利用琐碎的时间来打发苦闷无聊,另一方面却带来了诸多坏处。)它最大的坏处在于看起来方便快捷、获取信息量大,也看似让我们在短时间里了解了很多知识,可是实际上,这种碎片化阅读久而久之会影响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缺乏连续性,让我们的思维只停留在表面上。(整句改成:它看起来方便快捷、获取信息量大,也看似能让我们在短时间里了解到很多知识,而它最大的坏处恰恰就在于这些表面的“好处”,使我们的思维缺乏连续性,让我们的思考停留在表面上,甚至可以说使我们几乎不再思考了。)(分段)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说:让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为什么我们不再思考,是这个时代的(碎片化)生活方式影响了我们,还是我们的心灵不再相信思考的力量?(分段)简而言之(改成:笔者认为,或:如影认为),是社会角色的转变和生活压力,让我们的心灵不再追求(通过)长时间思考而获得的精神情感,更加偏向于在短时间里获得精神愉悦(,从而深陷于碎片化的生活而无法自拔)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男人下班之后都喜欢在车里抽根烟再回家?
【写作大神为我修改文章的前后对比】有一个高赞答案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改成:是这么说的):因为下车之前,你只是你自己,不是父亲,不是儿子,不是丈夫,所有的身份,烦恼都被挡在车外,这种感觉只有开门之前存在,开门之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
现实社会让我们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承担(承担换成:分担)不同的责任,(逗号换成句号)责任让我们忙碌起来,忙碌着学习,忙碌着工作,忙碌着赚钱,忙碌着奋斗,(逗号换成句号)可是忙碌让我们渐渐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最初最简单的心里满足感。这些(换成:那些)呆在车里的男人,就是在找寻一个空白(空白改成:属于)自我的空白这两个字放在这也可以)空间,在车里,是一个世界,在车外,是一个人。
“如果我们不去思考,就会在原地踏步中越走越远(就会……改成:就会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思考在汉语里的解释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简单的说,就是我们通过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换成:思考和自我反省),从而(删掉从而)在脑海里形成的一种为使得自己变得更好(而前进)的力量或者动力。但是碎片化的生活式(生活式改成:生活方式)阻断了(这种)力量的形成,使得人的心灵上对碎片化的信息形成依赖,甚至成为精神的寄托(使得……改成:从而使人的心灵变得空虚脆弱、进而养成了对碎片化的信息的严重依赖。它甚至可以称作是精神的鸦片或慢性毒药:冒号后面接下一句人一旦……)。人一旦离开这“这”改成:那些)信息来源,从身体乃至精神都(都改成:就)像吸毒(吸毒改成:毒瘾发作)一样难受。(分段)在这里,我“我”改成:可以)利用(利用换成: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碎片化心灵。(所谓)碎片化心灵普遍存在(于)这个社会上,可是人们很少去关注它(很少去关注它改成:很少能觉察到它),因为它存在(于)心里的最深处,(逗号换成句号)像是慢性中毒,你看不见它来势汹汹的样子,也没体会过它带给你的刺痛感,但是就那么一点一点地积累和压迫(像是……改成:像慢性中毒一样,它的降临不是来势汹汹的,也不会时刻让你感到痛苦,而是一点点地积累下来,)当你承受不住压力的时候,它就会跳出来给你致命一击。(句号换成逗号)人的精神就会出现(出现换成:变得)萎靡不振,对生活充满不屑,(删掉对生活……)变得狂躁不安。(这时,)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喧闹之后留一片安静的地方给自己的心灵放一个长假。
我的好朋友大琼跟我说:“如影,我发现自从刷手机之后,再也没有看纸质书的那种思考的满足感了。刷信息的时候,很有满足感,但是过后会觉得内心很空虚,我想改变这种状态,可是总感觉力不从心。”当(删掉当)人长期处在一个安逸(得)不需要(不需要改成:不再渴望或永久自觉放弃)思考的环境里,就很容易固守现状。美国“码头哲学家”埃里克·霍弗在他的著作《狂热分子》里是那么解释这种现象的:当我们的生活朝不保夕,完全无力控制我们的生存环境时,就会执着于熟悉的生活方式。我们通过把生活模式固定化去对抗(我们通过……改成:我们通常习惯于通过固定的生活模式来对抗内心)深深的不安全感。(逗号换成句号)借此我们给自己制造了一种幻象:不可预测性已为我们所驯服。(分段)习惯了这种思考的思维模式(这种……改成: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僵化地躲在(这种)熟悉的环境里,不去改变(不去改变改成:不想改变,不敢改变),害怕改变。(句号换成分号)渐渐地我们不(再)去思考必须思考的问题,(也)(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渐渐地我们也会变得怯懦、狭隘和封闭,这些消极的心理会一直存在(下去、变得根深蒂固),直到我们的灵魂和心灵“灵魂”、“心灵”只能留下一个来用)被蚕食。我们的思想也将会被撕裂成碎片,而我们只能在其中跌跌撞撞(而我们……改成:而此期间我们盲目迷茫、麻木不仁、恐慌不安),疲于拾掇缝补,苟且喘息。最终,我们在碎片式生活的原地踏步中越来越忙碌(、彻底迷失自我)
有人问苏格拉底:“世上何事最难?”答曰:“认识你自己。”
要想弥补碎片化生活(造成)的缺失(缺失改成:心灵空虚或心灵缺失),首要的就是认识自己,而认识自己唯一的途径就是深思(反省)。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绝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忽视乃至扭曲了自己的内心体验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和思考自己的内心,在繁琐的忙碌里,寻找自己的精神信仰。气味图书馆CEO镂石楠通过气味将城市和记忆串联起来,将模糊抽象的情怀放在香水气味里。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心灵和脆弱放在钢笔的的墨套里,让它书写出绚丽的华章;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建立一个心灵驿站,体会自己的心灵认识真正的自己。
这个时代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变化,繁华大道,(逗号换成顿号)灯红酒绿(的景象)构成(了我们)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在此基础上,希望每个人都能摒弃慵懒(慵懒改成:碎片化)的生活状态,认识并思考自己的内心。
总结:修改是比创作困难、相当困难的事情,浅一点就是修改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等,深一点就是修正理顺整体结构、具体行文过程,再深一点就是领会作者意图和主旨,保留它合理的地方。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的建议就是:(一)多看经典好文,学习各种精彩写法,积累大量典故和词汇,多多练习模仿临摹好文好句这块的训练;(二)同样离不开多看书,但在结构思量上要更多琢磨挑剔,也可以凭着感觉写完之后再慢慢润色修改,注意的是后期修改才是真的完成一篇文字的工程;(三)这就涉及思想深度或思考深度,难懂的书、深奥的好书就要多拿出来看看,慢慢去领会,养成深思考的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