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玩的孩子很可怜

本文摘要:
孩子总是那么爱玩,而且总是玩不够,即便在成人看来,那些玩的项目常常是多么的无聊。这个问题我终于想清楚了,孩子在玩耍中构件着自己的幻想世界,那其实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不会玩的孩子很可怜
文章图片
滨田英明摄影作品 孩子间的玩耍会有这样规律:小的时候可以和任何人玩到一块,并不强求固定的玩伴;上了幼儿班后更加倾向于和熟悉的孩子玩耍,也更喜欢和大孩子混在一起;上小学后,玩的人群更加固定,且没有刻意的要融入到大孩子群体的意愿了。
这是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背后的心理原理暂不去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玩耍过程就是逐渐寻找这个群体的过程,逐渐认识自我的过程。并且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希望得到这个群体的认同。
但,我们看到,总有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永远看不到他们在和同学瞎玩的场景,同时他们的身边永远有一个急着要回家的大人。时间久了,这些孩子就彻底的消失在这个群体中,也便引出了我们下面要提到的一个问题。
有些孩子变得不会玩了,即便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挥霍,他们也常常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静静的看着别人在玩。
小Q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幼儿园中班时,学校组织去动物园,我要为孩子们照相,所以观察他们成为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我眼里的小Q总是紧盯着一个孩子小A,小A突然消失在他的视线时,小Q便静静的待在那里,或者期盼的搜寻着小A,然后才能再次活跃起来,而且总是在和小A重复着同样的游戏,要知道小A并不希望这样,所以他总是在厌烦之后又去开发新的游戏,然后又再次消失在小Q的视眼里。
这种现象在低年级的孩子中并不少见,所以我认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一定会有所改善。
只是,这样的情节并没有就此打住。随着年龄的增长,小Q进入小学,不仅要忙于各种课外班,还要应对紧张的学业。所有的玩耍都只能放在各种课程切换期间,半小时玩耍也是极大的奢望。
于是小A再也不和小Q玩了,因为在玩的这个问题上,两人就此永远的失去了共同的话题。而小Q也只能在偶尔的玩耍间隙里,作为一个旁观者,静静的看着这一切。虽然成绩很好,但据老师反应,孩子总是充满了忧郁,好像心里总是有无尽的担忧。


一直以来,我只是模糊的知道,玩对孩子很重要。但到底有多大的意义,我没有搞清楚。直到自己的孩子长大,直到他在玩耍中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时,我才确切的感受到:玩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放松,而是以此构建一个全新的认知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孩子构建着自己的秩序、完善与人相处的能力,提高着自己综合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又非常宽泛:自由的玩耍导致更大的创造力,自由的玩耍形成属于孩子的社会秩序,铸就更加完善的性格特征。
而这些,只能和同龄人的玩耍中才能构建起来,只能在玩耍的体验中才能激发出这样的能力。再多的说教,再多的学习也无法代替玩耍的力量。
玩耍,以成人的角度来,仅仅只是玩耍,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真实事件的模仿,孩子会将玩耍中的所有感受当做真实的存在:探寻宝藏、枪战、挖土坑构建一个自己的王国、在小树林里探险、过家家的游戏,等等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真实的存在。
我们,总是要考虑下孩子的节奏,让他们慢下来。而反思我们自己的快,真的有表现的那么着急吗!
【不会玩的孩子很可怜】——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