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有多少子女较着劲(等父母说出“对不起”三个字)

人世间有多少子女较着劲(等父母说出“对不起”三个字)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是关注孩子家庭教育的,孩子各种问题,投射出家长存在的问题。我稍一沟通,就触碰到了孩子父母的原生家庭。


我不必,也无暇深入了解进而评判每一对父母子女之间具体的恩怨情仇,也不愿意站在道德制高点说话,我只从解决问题角度就事论事。

老人和孩子一样,是弱势,没机会发声。

遇村里有母女情深的闲事,母亲有时会说:上大学的子女实在不如农村一个长大的放牛娃对父母好。

所以从长大以后对父母好的角度来说,子女学历高低,出息大小,跟对父母的心意并不成正比,完全在于一个人的心性通透与否。

这样一想,焦虑不堪的父母们也就会对孩子的考试成绩释然多了,哈哈哈哈哈哈。

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我会跟她讲:

放牛娃在父母身边长大,从小承担家庭家务,认识生活的真面目。跟父母彼此之间,处早晚,知冷暖。从感情上而言,较之于七岁上学,二十多岁毕业然后留在城市工作,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功名苦读的孩子,放牛娃跟父母情感上更接近,更懂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艰难。

其实也挺好理解。

再者,学有所成的子女也分两种,对人生,一种是看到,一种是悟透。

第二种,是知书达理有悟性的人。看到世间万象,容易懂得。



第一种,是读过书,认得字,能上网,晓天下,看到一些文字,容易对号入座,并且潜意识里有选择性的关注那些跟自己过不去的文字。

网上有很多类似的亲子教育文章,我也天天写天天写:孩子要自己带,要尊重孩子,要关注孩子成长,那样子的孩子人格会健全,心理会健康......然后,有些人看了,也重视自己的孩子教养了,呕心沥血地。孩子也成长得更好更幸福了。

本来到此为止这也就够了,皆大欢喜.

却节外生枝,让我错觉我自己不是在传递正能量,而是在挑拨离间。

有一种人,开始引申,开始浮想联翩:“我小时候,如果我的父母对我的好,有百分之一我对我孩子那样的好,那我不至于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叫我怎么对父母好得起来呢?”

请问你现在什么样子,比父母当年还不幸吗?较之于现在需要子女反哺的老人,你更需要安慰吗?还不是因为站在父母的肩膀上你才有现在的样子?

他们的逻辑是:如果我的父母,从小对我也这样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我的童年一定会更幸福;如果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也懂得亲子陪伴的重要性,那些心里缺憾不至于让我一条条都对应上了;如果我的父母,也这么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我不至于这么压抑这么不自信,等等等等。

这些如果背后,都有一把把辛酸泪。小时候某次某次吧啦吧啦吧啦没完没了祥林嫂一样。

确定是息事宁人的态度,出于主动解决问题的目的说这些吗?倾诉一下是允许,但是一直较劲,很傻。



人世间很多子女穷其一生在等父母说一声“对不起”,可是他们的父母,却是穷其一生在等子女说一声“谢谢你”。

而且,我相信,这样的父母子女一定是配对好的。因为彼此的态度让对方体验到一种不可调和性,然后双方的感情在这种对抗过程中消耗殆尽。

我们知道,少感情了,就会计较,这个跟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感情足够深,讲情不讲理;反之,则是讲理不讲情。斤斤计较每一句话的语气不对,每一个动作的角度不对,每一个眼神的心意不对,等等等等。

总之,怎么都是别扭。然后千言万语归结到一个节点:对方亏欠自己。

亏欠就生恨;恨,则是爱的反义词。

如果非要让我说个所以然,那么,摒除道德绑架的误区,我是为人子女的,也是为人父母的,针对彼此“谢谢你”“对不起”的愿望,我认为父母期待子女说一声“谢谢你”要相对合理。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独立到可以跟父母对抗,这中间无数的光阴,无数的瞬间,成长中无数的温暖和爱,这些沉甸甸的教养之情,是无法被抹杀在父母本身的局限,欠缺,失误当中的。
【人世间有多少子女较着劲(等父母说出“对不起”三个字)】
不同时代有特定的局限性,谁能保证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完美无缺呢?有视频,是一女孩与妈妈吵架后离家出走,陌生人给她一碗面条,感激涕零。然后陌生人就给她讲,父母给的爱,折换成面条,数以万计了吧?陌生人看到这个女孩是挺懂感恩,她唯独忽略了父母那些好。就是有些人在外面有模有样对父母却睚眦必报。

大恩不言谢没错,父母的恩,总不至于是荒唐到是“汝之蜜糖,吾之砒霜”的程度吧!



我是关注孩子家庭教育的,孩子各种问题,投射出家长存在的问题。我一深究,就触碰到了孩子父母的原生家庭。然后就知道,其实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是感觉自己很无辜地受了原生家庭的“毒害”,并且还影响到下一代。

但是我想说,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于自己目前的幸福,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还是需要重新调整认知。

能怎么样呢?

父母子女关系推倒重建,那需要重新投胎,不科学的;要父母鞠躬说一声“对不起”吗,父母如果得不到你对一万碗面条的感恩,你想得到父母对你无意识的某次伤害的歉意,不可能的;父母犯下的错不至于罪不可赦吧,那满足当事人心理需求最极端的的方式是----父母以死谢罪,要不要?这样的代价为人子女承受得起吗?

允许与父母继续较劲,看余生谁痛苦得更长久一些。

准确说,不原谅父母的子女,是在日夜盼望着父母过世。以为那时候自己几十年的怨气就会烟消云散了。从此,幸福日子就会来临。

不存在的。

唯一可能的情况是:他会遗憾终生,因为父母不在,他这一辈子都无法补救自己当年的狭隘了。

放下,自我救赎。是让自己心安的唯一出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