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成长过程需要做出的改变

许多正在成长的培训机构,一旦规模扩大到50人左右时,就很可能走向倒闭。我把它称作创业的“青少年期”,威生素商学院(www.51weishengsu.com)自己也经历过几次。其中,有威生素商学院的磨难,也有作为初创时期的经历。
初创公司不断成长的初期到底有什么变化?
1至10人规模到某个阶段时,元老级员工就不再愿意接纳新的员工。他们有什么事情不会立即说出来,并且他们内心中开始出现一种愤懑感,特别是需要重复为新来的“菜鸟”展示如何简单地完成某项任务时。他们对新人出错的容忍度极其地低,尽管那些错误也是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
10至25人规模第二批员工开始形成自己的小圈子。他们可能有时候会怀念“过去的好日子”,但他们越来越重视像职位头衔以及公司地位等方面的内容。在日常的交流中,带有“高级”二字的职位名称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26至39人规模在这个阶段,就会出现“权力的游戏”这类现象。如果“青少年”会形成自己的“群体”,那么“而立之辈”则会对公司内部的“顽固守旧派”充满了愤懑和不满情绪。
40至49人规模天哪!现在到底是什么状况?
虽然前述各阶段的变化情况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培训机构,但当创业公司达到50人规模时,总会有遇到类似经历的时候。我之前说过,我经历过上述各个阶段,并且对每个阶段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归纳描述,因此,我不再做任何评价。
公司规模达到50人并开始出乱子时,也并不会落到满盘皆输的结局。
首先,这种状况必然代表着,培训机构还在成长中,可能还比计划成长的速度更快。只要成长还在可控范围内,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如果公司的确在成长,并且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那么公司内部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内在文化、规范以及办事方法。它们虽然没有形成书面的规章制度,但每个人心里却一清二楚。
【培训机构成长过程需要做出的改变】在这种状态下,日常的交流可能更多的是面对面交流,或者是基于需求的交流。不存在太多正式的会议甚至会议纪要,当然,这也意味着可以节约大把应对这些繁文缛节的时间,并花在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此外,从反方面来看,这种内部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管理层正在花时间打造产品、渗透市场以及满足用户,他们可能并没有在意公司内部的结构问题。
但是,既然开始出了乱子,那就应该重视起来。否则,大家都不想看到,培训机构“青少年”在“叛逆期”里“离家出走”的局面。为人父母的都知道,针对青少年的叛逆期,根本没有所谓的治疗方法。能够做的,只不过是静静地等待他们成长。
有这么一句关于“出乱子”的话,我非常不喜欢。它是这样说的:“必须要经历震荡、成形、常态、规范这四个阶段。”这句话在这里也适用,但我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它的用处不大。
虽然出了乱子,没有所谓的“治疗方案”。但我们总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并以此来应对难关。以下四种措施,是我比较熟悉的几种解决方案,我从中也得到不少灵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无所作为
不要以为无所作为,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很多创业公司在开始出现人员流失时,才意识到应该无所作为。
所谓“无所作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毕竟,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肯定会时不时地出现各种问题,而我们也无法回避这些问题。
无所作为,其真正的含义是,要积极主动地“无所作为”,并在问题出现时积极解决问题。
但我并不推荐这种做法。
通常情况下,创业公司会惧怕在公司内部形成陈腐思维、官僚主义,甚至出现大公司病。我非常理解这些问题,而且我也很讨厌它们。但到了某个发展阶段,该来的还是会来,所以最好还是积极主动地准备好一切,并迎接它的到来。
我会怎么做?——集权管理以及可视化管理。
至少,在日常的行为习惯及办事流程等方面,要出台一些简单的规定。确保每个员工都能获取这些信息。此外,你做出的决定,要让员工清晰地知道,这个决定背后的初衷是什么。
规定,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公司的理念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二、聘用大量的中层管理人员
这种做法,和“无所作为”相比,是完全相反的做法。我把它比喻为用大铁锤去砸小坚果。
通常情况下,创业公司出现这种现象的话,那只能说为时过早。此外,聘用大量管理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比办事人员还多的情况下,那工作效率必然提不上来。
如果从公司外部空降管理者,并且认可他们在大公司的管理经验,那他们可能需要适应创业公司的工作环境,并且熟悉创业公司的办事方法。等他们真正上手过后,可能几个月都已经过去了。
此外,外部的空降管理人员通常还会将大公司的那套管理方法带过来,然而在创业公司中却一点也不适用。
或者,如果我们从内部提升人员的话,我们可能会给这些员工的工作带来更多负担。毕竟,他们在进入公司时,管理并不是他们工作职责的一部分。
比如说,校长会对最优秀的咨询师说,“来,你从今天开始负责管理你这个团队的所有工作,你只需要从日常工作时间中抽一半时间出来进行管理就行了。”
结果,这名咨询师不仅连工作都没做好,连整个团队的成员都开始对管理团队持有负面情绪。
我会怎么做?——设立多个事项负责人及团队负责人,而不是只安排一个管理职位。
当公司发展到50人规模时,其实就员工而言,并不需要太多的管理。相反,真正需要管理的是,内部的日常工作以及办事流程。其中,包括产品、招聘等一系列你能想到的事情。
让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事项。或者,让他们成为这些流程背后的负责人。
三、跟风抄袭,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我赞成部分抄袭别人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会怎么做?——拆分挑选,小范围实验。
从其他公司学到的管理方法,我们会从中挑选适合自己公司实际情况的方法,并且在公司全面推广之前,进行小范围地实验。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要解决50人规模时可能出现的乱子,那我们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成立公司第一天的管理方法来解决50人规模时出现的问题。
而在那之前,我们只需要花时间关注于创业公司的发展,精心呵护创业公司这个“青少年”,并陪伴它进入“成年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