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有感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这本书通篇用朴实的文字记录了作者和故去母亲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感受到的都是浓浓的爱,母亲对孩子的质朴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无限思念。这本书我看了有段时间了,之所以时间长是因为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最近确实挺忙的;但忙里偷闲的功夫总会让我打开手机看上一两个小节,感受一下爱的力量。我没有经历过类似这种失去的痛,也许感受不深,但这让我想到两个人:妈妈和姥姥。

【《云上》有感】“…那个时候,母亲奔波劳碌,既要照顾我又要时不时看望外婆,忙得顾不上好好坐在桌边吃饭,常常围着围裙,一手端着粥锅,一手抓着勺子胡乱往嘴里舀着稀粥,大步流星走来问外婆:“今天要不要给你送些饭菜?”…”看到这,我想起了妈妈,我家姐弟三人,年龄挨得近,爸爸常年在外,所以无论家里的家务还是地里的农活全都在妈妈一个人的肩上。听姥姥说:小时候每每到吃饭的时候是妈妈最忙的时候,这个吃着跑出去了,因为担心我们被饿到,所以去抓我们,好不容易抓回来一个另一个又跑了,如此反复,等到我们吃完饭,妈妈会边收拾桌上的残羹冷炙边往肚子里塞几口,然后又匆忙地去做别的事情。
现在我们姐弟三人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妈妈还是在吃冷饭,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让我们先吃,她看着孩子,如果我们不同意,就会像这本书中所写的母亲那样“命令”我们先吃,她边喂孩子边往自己嘴里塞上几口,没等我们吃完,她就说吃过了。我每天出门前会对儿子说一句:宝贝,妈妈爱你!但是很惭愧的是从没对妈妈说过。妈妈也从来没对我们说过一句“我爱你”的话,但她的爱全都化作这种最平常的方式、用行动表达出来。
这里为什么提到姥姥呢?因为在我上小学、中学的那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是姥姥陪伴我长大的,想起这段时光总会让我热泪盈眶。那些年,妈妈的角色一直被姥姥替代。小时候我最爱吃韭菜炒鸡蛋,姥姥会早早地起床去菜地里割韭菜,然后回家择韭菜,再炒上两个自家养的鸡蛋,等我早上起床的时候,香喷喷的鸡蛋已经做好了;以前姥姥总是烧柴火做饭,除了烧柴火省钱、柴火饭好吃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烧柴火留下的灰可以为下晚自习的我烤好并保温一个香喷喷的红薯。姥姥算好了我回家的时间,经常在我进门的时候从柴灰里刨出一个并被拍打干净的红薯,香味扑鼻、入口即化的感觉,写到这里,我的口水快流出来了…
姥姥今年75岁,从小跟着她的姐姐过着穷苦日子走来,所以生活非常勤俭节约,但是面对我的种种无理要求,姥姥总是毫不怀疑的满足。那时候夏天我会想吃冰棍,可是又不敢直接问姥姥要钱,我绞尽脑汁地向姥姥要钱:今天买圆珠笔芯、明天买改正纸、后天买橡皮筋,姥姥总是踮起她那小脚去够放在柜子最上面的几角、几分钱。我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很聪明可以瞒天过海,可是我的“小聪明”又怎能瞒过姥姥的“火眼金睛”呢?只是她不忍心去戳穿我罢了。姥姥就是这样用她的像妈妈一样的爱在宠着我。
每次回家,我都会把时间排的满满的,去看妈妈和姥姥,可是总感觉每次也不过是带着孩子在妈妈家、姥姥家玩而已,每次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很少能够真正静下来和她们说说话,给她们捶捶背,反而给她们添了不少乱:妈妈会忙一上午为我们做好吃的,姥姥也会把家养的鸡蛋装满盒子给孩子吃…年轻时他们在为我们付出,现在年龄大了依然是这样,说到这里好愧疚。
国庆节回来不到一个月,最近却很想回去看看妈妈和姥姥,也许有看这本书的原因。老舍有句话:人,即使活到七八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作者把这种幸福说成是一种“有家可归”的幸福,用原文的话说:如果还“有家可归”,就请珍惜一些、再珍惜一些、再多珍惜一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