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租是门好生意

坐飞机的时候,爱翻翻航空公司的杂志。
杂志上,除了一些汽车、手表之类的品牌广告,还有一类招加盟商的广告。我觉得挺有意思。
比如有一家干洗品牌,常年在上面刊登着文章,号召更多人加盟干洗店。
它用长篇大论告诉你:
投资干洗店是一门利润丰厚的生意,商机无限。
一旦有人来加盟,就可以收品牌的授权费用。这门生意,就做成了。
这个品牌的授权费用,其实本质是一种品牌性租金。
一、
想起另外一个案例。
知乎上一位叫Jade Cheung的作者,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财务分析文章,他提出:
你以为麦当劳是一家快餐企业吗?
实际上,它可能更像一家地产公司。
麦当劳旗下的店里,45%拥有土地资产,70%拥有建筑资产。
这就是说,麦当劳的地皮,有一部分是自己买的,或者长期租的。
麦当劳的门店,分为直营店和加盟店两种。它向加盟商收取的费用,主要有两部分:
品牌授权费+租金(其实等同于品牌租金+房租和地租)。
Jade Cheung 重新评估麦当劳利润组成情况,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地产出租贡献了麦当劳50%的运营利润;
品牌授权占40%;
而自营餐厅,只贡献了10%。
可以说,收租是麦当劳赚钱的要义。
而在直营店里,麦当劳要承担生产、物流、人力等各项支出,盈利空间易受制约。
对于加盟店,麦当劳躺着收租就行。
——不得不说,是一桩好生意。
哦对了,麦当劳去年不是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吗?
本质上是,人家先通过转让经营权,就赚了20多亿美元,今后再安安静静的当个包租婆,谋求更稳定的收入。
当然,我们还是很自豪滴...
三、
再举一个好玩的例子,京东。
同样是做电商,为什么阿里巴巴长年赚钱,而京东长年亏钱?
因为二者的商业模式,有着本质不同。
作为平台,阿里巴巴向商家们收取广告费。相当于你在菜市场卖菜,要缴的“摊位费”。
这是纯粹的收租模式,阿里躺着赚钱。
但对于淘宝商家来说,缴纳了广告费,不一定能赚回投入。
相比于阿里,京东更多是卖自己的货、靠卖货差价赚钱。
由于竞争凶猛,京东不得不降低自己商品的价格。
而为了保证及时送达,京东还要自建物流,这也是很重的投入。
这些都是京东长期亏损的重要原因。当然,自营的商品和服务,一般品质更佳,容易收获口碑。
这几年,京东在不断改进业务。重心就是减少自营的比重,扩大第三方商家的比重——让海尔、格力这些大品牌,在京东上开官方店卖货。
对于第三方商家,京东收租就行,是一个纯赚的事。
从去年起,京东之所以逐渐盈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第三方占比不断加大。
最终,加大到盈利的临界点。
ps.
写完这篇,随手翻了一下知乎。
发现我点赞数排行第二的贴子,并不是理财贴,而一个“如何看懂财报”的财报教学贴。
【收租是门好生意】不过写到去年3月6号,就停更了,成了太监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