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日《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慢性疾病》常斌

什么是疾病?你怎么看待疾病?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越完整、越系统,你就越有可能从疾病中走出来,你才知道疾病的意义为何。


昨天课程的结尾,我总结了人们对疾病的两类理解:第一类,把疾病和感觉联系在一起,认为身体舒服就是没病,不舒服就是病了,正如我们在第一节课中提到第一层次的健康;第二类,把疾病和健康对立起来,认为有病就是不健康,健康就是没病。


我要慎重告诉你的是,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且不完整的。因为感觉舒不舒服不能和有没有病画等号,健康和疾病也不是对立的。疾病在生命中的角色用一句话说就是:我们的生命注定离不开疾病,疾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疾病与人终生相伴。


我建议你多读几遍这段我九年多总结的结晶。


既然是常态,你想要摆脱它如何办得到?那是不是说有病就是好的?当然不是,我想告诉你的是你要摆脱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引发疾病的病因也叫原因,这个部分我会在后续的课程中不断的提及。


在理解这个观点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为什么上面提到的这两种对疾病的看法都是片面的。


感觉良好并不代表没有病,确实,很多人是先有了不舒服的感觉,然后去医院检查,随后医生告诉ta生病了。所以,很多人把不舒服和生病对等起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越来越精准,越来越高级,很多病根本没有明显的症状,而是经医院检查以后才被发现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没有明显的身体不舒服的感觉,也可能已经生病了。


比如,肺癌可以在体内潜伏20多年,然后突然转变成具有侵袭性的癌症,开始攻击人的身体。这个时候,肺癌会迅速恶化。那么在肺癌潜伏的这20多年,身体没有任何明显的不舒服的感觉,是没病吗?实际上,多数癌症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没有明显症状的过程,等症状出现,已经进入中晚期。


所以感觉良好并不代表没病。同样,感觉不舒服了也未必有病。比如孕妇在怀孕早期,有些孕妇会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倦怠、乏力等症状,但你也明知这都不是病。不舒服和疾病没有必然联系。健康和疾病可以共存。


人们对于疾病的第二个常见的错误观念是,把疾病与健康对立起来。


这个观念不光被大部分人认同,甚至连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也是这么说的。这个定义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的完好状态。但是对于这个定义,目前很多主流的医生,也包括我和我的团队这些年的实际经验也并不完全认可。


如果健康是“没病”,那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健康的人了。没有疾病的绝对健康,是一种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状态。疾病和健康之间,没有一条绝对清晰的界限。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血管开始逐渐老化。一个人到了成年,血管壁上开始出现斑块,血管会慢慢硬化、变窄,得冠心病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那么这个时候的人是健康的吗?肯定是。算是生病吗?也算,血管壁上出现斑块,当然是病。这就是一种健康和疾病共存的状态。当血管狭窄的程度超过70%甚至达到90%的时候,人就开始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了。这个时候,人就不光是生病了,严重的话甚至需要接受医疗干预了。


所以,我认为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健康是可以包容疾病的;第二,健康并不是排斥疾病,健康的人不代表不可以生病,而是具有从疾病中康复的能力。疾病和健康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界限,二者是可以共存的。


讲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疑问:为什么疾病会与生命共存,甚至要终生相伴?其实答案很简单:你理解的疾病并不是真正的病,是人类亿万年进化而来的与生俱来的保命的本领,你看你对疾病的严重错误的理解,正是导致你一直无法摆脱慢性疾病的根源所在。


有一次一个人听完我的这份阐述,ta悲观的问:“难道人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疾病这个坏东西了。”其实疾病并不永远都是灾难,疾病有其独特的价值。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疾病。
【2021.4.9日《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慢性疾病》常斌】

印度恒河三角洲地区和孟加拉国曾经是霍乱高发地区,15岁的孩子中有半数都感染过霍乱。霍乱是一种烈性消化道传染病,感染的人会腹泻,严重的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可能死亡。而现在的孟加拉国,尽管仍然会有人感染霍乱,但是有的人症状却很轻,有的人甚至根本没症状。这是怎么回事?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类感染了霍乱但是症状轻微的人,在他们的体内产生了对应的抗体,而这些抗体增强了他们对霍乱的抵抗能力。所以疾病也可以成为进化的动力,有利于整个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你肯定会觉得,尽管这样,自己也不愿意得病,健康比什么都好,至于几千年、几万年以后的子孙就顾不上了。但你需要知道的是:没有昨天的疾病,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健康。


我们的身体经常会感染细菌和病毒,感冒就是最常见的细菌或病毒感染之一。感冒病毒会不断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也因为这种刺激,变得越来越强大,从而可以抵御更严重的疾病。应该说,每次感冒都能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变强一次。


事实上在民间也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种说法的意思就是孩子的成长环境不要太过于干净,大人应该多让孩子接触细菌和宠物,增加他们和微生物接触的机会。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免疫系统会更强大,更不容易过敏。


医生甚至利用疾病来预防疾病。一些人在接种疫苗之后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应——发烧、倦怠、乏力等。多数人把这些反应理解成疫苗的副作用,但其实这就是利用让你生一场小病的办法刺激你产生免疫力,从而预防更大的疾病。所以疾病,尤其是小病,也不一定都是坏事。


所以请你牢记:要学会与疾病共存,因为真正的健康,是包容疾病的。


我为什么花这么大的篇幅来和大家分享关于对疾病的认知,因为我们真正希望你认识我们能够比较彻底的不再恐惧疾病,做自己健康的主宰,当然我在后面的课程也会分享从疾病状态恢复健康的方法以及保持健康的具体方案,这些方法对我而言驾轻就熟,但我不想你认识我们只是学点方法而已。


好吧!今天的课程结束,明天开始我要在线下演讲,正好也是周末,大家可以在课堂分享你的学习感悟,这也是学习的部分,也是别人学习的部分,后面的课程我再通知大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