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晓岛’的一天

晓岛 - 登陆人气满满的大悦城,却不打算成为打卡圣地
高晓松的晓岛在2019年1月9日在北京朝阳大悦城9层登陆了,并于2019年1月1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每天仅限200个名额免费入岛。200个名额,在2000多万人口的北京,是一个多么小的数字,入岛的资格,显得那么稀缺。
迫不及待地想入岛探寻。在大悦城的APP上预约入岛资格的时候,首先要阅读“入馆须知”。岛内禁止的行为有三条,很简短:
一,馆内严禁拖鞋、酣睡、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相机拍照、手机不静音、接听电话等不文明行为,请勿穿人字拖入馆;
二,每次只取1本,不提倡“占有型阅读”,阅读完毕后请原拿原放;
三,爱护馆内书籍设施,涂抹、刻划及人为损坏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岛内禁止的事项简单清晰。晓岛,在高晓松的影响力下,一定会成为文青的打卡之地。这时候,我要感谢一天只有200人访问的名额限制。在300平米的空间里,如果不限制人流,它会被人潮挤爆,像打折的购物商场,像双十一、双十二的天猫,人潮汹涌,唯独不会实现晓岛设立的初衷:一个图书馆,一个静心阅读的地方。
严禁的事项还包括了相机拍照。在这个吃饭都要让手机先行的时代,在这么一个文艺的地方,如果不禁止拍照,我想即使是愿意在岛上沉浸一天阅读的人,也会掏出手机拍几张照片,发到微博或者朋友圈上。这时,我感谢这条规定,让晓岛成为一个回归阅读的地方。读书是一个人的事,读书不是一个要拿去炫耀的事。
我期待的在晓岛的一天
从知道晓岛登陆的那天起,就开始关注预约的信心,一周内的全都已约满或者不可约,只是感叹如此火爆。但是,我没有放弃,终于,约到了在下周六登岛的名额。下周还未开始,我已开始期待。
期待一个不管是阳光明媚还是雾霾深重的周六,我就带上钥匙、身份证和手机出门(还是无法放弃手机...)。在开馆的时候,就入馆,然后关掉手机,先在馆内溜达一圈,然后选一本书,在书架边席地而坐,安静地阅读。这时,我不担心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我宁愿相信每个入岛的人都会自觉地遵守规则:不拍照。这时,我可以轻松地只看手中的文字,感受作者想表达的内容,静静地,在一个热闹商场的9层的图书馆内,默默地读完一本书。
读完一本书后,我打算去唱片区看一看,听一听高晓松私人珍藏的唱片,也许一首、也许两首。我想象,这里的一切都很慢,一切都很安静。也许我会听唱片听到闭馆,也许我会听了一会又溜达回图书区,找一本书,继续阅读。又或者,看着窗外,发一会呆,但不打瞌睡。然后,继续在晓岛上或阅读,或听曲,在人群中,静静地,一个人。
一个人的‘晓岛’
一个人、一本书、一张唱片。这是在纷纷扰扰的城市,让灵魂栖息的地方。
一个人、一本书、一张唱片。这是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时代,让自己独处的时光。
一个人、一本书、一张唱片。这是在人工智能、自动化越来越普及的日子,回归一个人心灵的空间。
一个人、一本书、一张唱片。这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到,却难以放下手机、关掉微信的时候,让自己重温安静阅读的世外桃源。
【在‘晓岛’的一天】
在‘晓岛’的一天
文章图片
晓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