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让青春更美丽

日记让青春如此美丽

——例谈让学生爱上日记的有效策略
冯 阿 军
摘要:作文是日记的延伸。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日记亦是记录人生成长的画卷,打开它会嗅到铺面而来的青春气息。然而现实教学中,真正能坚持写日记的同学寥寥无几。让学生爱上日记需要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需要评价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日记示范激励评价青春

大多数的成年人都有过这样的梦想:如果能重回青春时代,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美妙的事呀!当然这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罢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没有人能留得住。但是有些方法还是能够间接留住时光,留住曾经的过往。日记就是一件神奇的法宝。翻开青春时代的日记,虽然纸张已泛黄,但是里面的内容犹如股股春风唤醒多少往日的幸福记忆。那一刻必将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美好瞬间。可是如果没有那些日记存在,随着时光的流逝,仅凭记忆又能留住多少美好呢?
怀着这种情愫,我开始一段引导学生写日记的幸福历程。三年初中是人生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转折点。三年里,学生们会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与渐趋成熟。这三年会发生很多与青春,与人生,与学习,与家人,与老师,与同伴有关的故事。如若把这些美丽的“珍珠”用日记来装满,岂不是一件乐事呢?
然而这仅仅是老师的一厢情愿。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曾调查学生对日记的态度,发现讨厌的竟占绝大多数。这也是意料之中。学生们讨厌日记的理由有:一是作业繁重,没时间可写;二是生活太单调,无东西可写;三是日记天天写,难以坚持。
面对学生的所谓“正当”理由,我陷入沉思。其实这些理由仅仅是懒惰的代言罢了。两点一线式的初中生活紧张忙碌,看似不够多采,但这不能成为拒绝日记的“合法理由”。要想打赢这一仗,必须从长计议,巧设战局攻破学生心中懒惰那根“筋”。
一、身先士卒,请生入“瓮”
学生普遍把作业繁重作为合法理由,以此来拒写日记。同样,教师的工作量几乎等同于学生的作业量,另外教师又多了一份家务劳动量。相比之下,教师的工作要比学生的学习更繁重更复杂。如果教师养成日记的习惯,不是空口白话,而是“身先士卒”的话,那么效果一定不一样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话用在日记这事上非常深刻。试问:一个不曾写过日记的老师又怎么能底气十足地要求学生写日记呢?唯有老师亲自“下水”,亲自体验日记创作的苦辣酸甜,才有引导学生写日记的发言权。深谙其中的道理,我狠下决心,告诫自己要将“陪写”运动坚持到底。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2016年秋,我接任初一年级语文。利用班主任这一身份优势,精心策划了“日记欢迎你”主题班会。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题是“日记很重要”。我利用事实例子让学生明白日记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写作的有力推动作用。这一招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日记之重”的观念。第二阶段的主题是“日记很好写”。日记没有主题的严格限制,可写的内容包罗万象,大到日月星辰,小至一草一虫。这些都是日记的主角。学生抱怨生活单调,无事可写。其实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给学生的日记取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岁月如歌,我的青春记忆”,同时设计了几个板块帮助学生取材,解决日记无处下笔的窘境。日记板块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为“家庭故事——校园轶事——社会一瞥——拥抱自然——心灵氧吧——抒怀人生——冲刺中考”。这些板块为学生的日记提供了丰盛的材料,可以有效解决“无米下炊”的难题。第三阶段的主题是“我来陪你写”。学生们不是抱怨学业重吗?我带着学生分析了老师的一天。通过分析,他们发现老师的一天竟然这么忙,不仅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而且要处理家务,解决老人和小孩随时会发生的问题。一比较,学生们猛然知道孰轻孰重了。时机成熟,我把“陪写”决定公布与众。学生们先是愕然,继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永远定格在记忆中。这时我拿出“日记合同书”,愿意写日记的同学主动上台签名。短暂的沉默后,学生们纷纷上台庄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时间从哪儿来?白天是课连课几乎抽不出时间,晚自习是写日记的良机。如果晚自习处理其他作业,那么睡觉前也是不错的时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这一句作为座右铭出现学生的日记扉页上。
有了这个开端,我率先士卒,写起日记来。这个过程复杂而艰辛。一天,两天,三天好坚持。一直坚持下去真是折磨人的考验,尤其是累了一天之后,有时也打过退堂鼓,但是想到学生们已经进入日记之“瓮”了,我又怎么能退缩呢?于是洗把脸,揉揉惺忪睡眼写起日记来。
二、穷追不舍——笔耕不辍
连自己都有打退堂鼓的时候,更何况是学生呢?怎样才能把刚入“瓮”的学生留下来呢?
第一要加大检查力度,让学生无可乘之机。严师出高徒。对学生无原则,一味姑息只能误了学生一生。既然师生已经签下日记契约,那就得照约行事。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任何习惯只要坚持二十一天便可以形成。刚写日记时,我采用逐一检查的方式,每日上交,人人过关。如果有学生因为偷懒没写日记,要按照约定接受处罚。处罚方式有:背诵五首教师推荐的唐诗(限时一小时);阅读一部名著并写一篇读后感(600字,限时一周);观察校园内十个人物,写十篇人物速写(限时一天)。如此处罚无不和语文有关。因为时间的限制,学生们能感受到“处罚”的威力,于是便“乖乖”地按时写起日记来。除了教师检查外,任命日记组长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第二要创新批阅形式,让学生爱上日记。如果老师只是走马观花似的检查学生的日记,写上一个“阅”字,打上日期仅此而已的话,那么时间久了,学生的日记热情便会慢慢冷却。严查让学生不敢懈怠,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日记感兴趣,从日记中获得快乐,获得肯定,从而打心眼里产生浓厚的创作欲望。人人都有希望被别人肯定和期待的愿望,利用这种心理,我改变了敷衍式批改方法,而是设计“日记积分榜”,以明了的数字来证明学生的日记价值。具体操作如下:
1.制定评分细则:日记总分为100分,由数量分和质量分组成。数量分共三十分,50——100字得10分;100——200字得20分;200字以上得30分。质量分共计七十分,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书写分,计10分,凡书写认真,整洁者即可获得。第二部分为内容分,日记内容的优劣评判有三个原则即真,实,新。“真”即“真实”。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真实”是灵魂。如果学生写的是真人真事,描的是亲见之景,抒的是内心情感便可以得20分。“实”即“充实”。日记不能记成流水账,一味记叙,应当在描写,议论,抒情方面做文章。“充实”可谓是日记的血肉。学生们普遍在描写上“营养不良”,因此对日记充实的评判立足于此。以此逼着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写人写景。如果日记的内容描写生动具体的话便可以得20分,反之要相应扣分。“新”即“创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选材老调,主题陈旧,语言平淡的缺点,究其原因是不善于发现,不善于创造。要想让学生的作文鲜活生动,必须从日记抓起,从每一天中让学生紧绷神经去创新。创新是日记的筋脉。没有这筋脉,文章便失去站立的力量。对于学生来说,日记中的“新”不能拔高要求,而是从细节入手让学生品尝创新的快乐。我的要求是每篇日记中至少有一个词,一个句子写得有新意。如果做到的话便可以得20分。如果没有让老师耳目一新的东西,这20分就不能获得。
2.践行评分细则。积分实践分为两个阶段,每周教师检查四篇并积分; 检查内容为周一、周二、周六、周日的日记,剩下三篇由学生评判。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鉴于此,我把具体的评分细则让每一位学生烂熟于心。每到学生评判时,先自判当日日记得分并陈述得分理由。然后在日记小组内互评,最后上交至我的手里进行记录。自评分数加上组员评判分数除以2即是当日日记得分。为了防止小组成员之间徇私,我会随机进行小组互换评判,这样基本维护了分数的公正性。一周成绩累加得数前十名的同学可以获得“日记周冠军”的荣誉称号,奖品为一张“日记之星”奖状。(自己设计)。一月成绩累加得数前五名可以获得“日记月冠军”的荣誉称号,奖品为一本精品日记本,里面有教师赠言。一年下来得数最多的前三名为“日记年冠军”。奖品为一本文学名著。对于学困生,我特地设“进步奖”,目的在于激发他(她)们的日记热情,慢慢提高写作水平。荣誉的驱使让班内学生自发地产生爱上日记的浪潮,从而每天快乐地写个不停。
三、“沙场点兵”——绽放异彩
教师的穷追不舍让学生没有躲避的机会,笔耕不辍成为师生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生的日记良莠不齐。如何让最美日记成为班内争相传阅的焦点呢?“日记大阅兵”为学生提供了成长的空间。
每周五是班级内一个约定俗成的日子——即“日记阅兵日”。阅兵的内容分为以下方面:一是总结一周日记创作效果,肯定优点,指出缺点。二是佳作欣赏,这是阅兵的重点。我和日记组长商议评选出本周最有价值日记至少五篇,制成课件让全体学生欣赏。除了欣赏学生日记外,每周我的日记要向全体学生开放。开放形式为课件展示和日记传阅。三是“我能升格”,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全体学生献计献策共同打造一篇高水平日记保存在班级日记档案馆内。四是评选周冠军或者月冠军。这是阅兵中最让学生激动的时刻了。同时我利用网络资源在电脑上建立日记文件夹。每次“阅兵”结束后把最美日记在电脑上编辑,有文字,有插图,每月做出十本“精选日记”在班级内展览,让日记绽放异彩!
【日记让青春更美丽】看着手中属于自己的三大本厚厚日记,回首走过的三年艰辛历程。我发现日记让我的生活多了几分充实,多了几分感动,多了几分执著。学生们青春的足迹已经清晰恒久地留在了日记中,成为成长的见证。“日记让青春如此美丽”。学生的话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写吧!与孩子们写日记的日子是幸福的!

    推荐阅读